蘇味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蘇味道 | |
---|---|
蘇味道 | |
原文名 | weidaosu |
出生 |
648年 中國趙州欒城 |
逝世 | 705年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大臣,文學家 |
知名作品 |
《蘇味道集》 《正月十五日夜》 |
蘇味道(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學家。趙州欒城(今屬河北欒城縣)人。九歲能 文,少有才華,與李嶠以文辭齊名,號「蘇李」。20歲中進士,早年為咸陽尉,因吏部侍郎裴行儉賞識,隨裴行儉兩征突厥,為書記。聖歷初官居相位。先後三度為相達七年之久,深得武則天賞識。後因親附張易之兄弟,中宗時貶為眉州刺史。不久又復遷益州(今成都)大都督府長史,未行而卒,終年58歲。
蘇味道[1]諳練台閣故事,善章奏。由於武則天時期複雜的政治環境,而常常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處事模稜兩可,世號「蘇模稜」。青年時與[[李嶠] ]、[[崔融] ]、[[杜審言] ]合稱初唐文章四友。他對唐代律詩發展有推動作用。詩多應制之作,浮艷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詠長安元宵夜花燈盛況,為傳世之作。著有《蘇味道集》已佚所作詩今存十六首,載《全唐詩》。(以上介紹見鏈接)[2]
模稜宰相馬屁精 蘇味道
唐朝初年「文章四友」之一的蘇味道,人如其名,很有「馬屁」的味道。
蘇味道(六四八~七○五),自幼聰穎異常,機敏過人,九歲時就會賦詩作文,二十歲考上進士,才名益盛,當時皇太子李弘的岳父裴居道晉升左金吾將軍,要找人寫一份謝恩表,最後找到蘇味道,他才思敏捷,文采華麗,一揮即就,看得人莫不撫掌稱歎,一時譽為才子,與李嶠、崔融、杜審言,號稱「文章四友」。
當時武則天當政,信重狄仁傑。司馬光撰《資治通鑑》記載:「太后嘗問仁傑:『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誰可者?』仁傑對曰:『文學蘊藉,則蘇味道、李嶠固其選矣!』」可見狄仁傑對蘇味道的詞藻才華,相當器重,所以當面推薦。從此蘇味道就一路晉升,擢居高位,當上宰相,三上三下,達八年之久,可謂位極人臣,名揚四海。
他以文章見稱,詩名尤著,一首〈正月十五夜〉,用詞典雅,敘景自然,不但當時膾炙人口,而且垂之千古:「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這首詩一方面歌頌了當年元宵夜的盛況,一方面流露了作者的才華,短短四十字,涵蓋了天上人間、官民同樂的景象。
蘇味道的五言詩留傳下來的僅有十六首,相信當年他一定還寫了許多,只是失傳,在他那十六首五言詩中,有兩大特色;一是首創「詠物詩」,如詠石、詠霜、詠井、詠虹、詠霧,使得後來詩人多相仿效,如蘇軾詠〈雪浪石〉、陸游詠〈崑山石〉、杜牧詠〈石〉、白居易詠〈太湖石〉等;第二項特色就是應制的「奉承詩」,句裡詞間,充滿了阿諛頌揚的意味。
這位宰相詩人不但詩文獻媚,行動也極盡拍馬之功,甚是討好武則天。《資治通鑑》也記載到:「三月,大雪,蘇味道以為瑞,帥百官入賀。殿中侍御史王求禮止之曰:『三月雪為瑞雪,臘月雷為瑞雷乎?』味道不從,既入,求禮獨不賀,進言曰:『今陽和布氣,草木發榮,而寒雪為災,豈得誣以為瑞?賀者皆諂諛之士也。』太后為之罷朝」;後來不久,民間「又有獻三足牛者,宰相復賀。」這位宰相真會拍馬屁,一點小事,就率百官向武皇道賀,難怪會被別人看不起。
蘇味道身為宰相,又有才華,照講應該是備受官民愛戴才是,然而正好相反,原因是他除了拍馬屁討好上意,還會打太極拳,史載:「味道拜相,人問曰:『天下事殷,公何以燮和?』味道無言,但以手摸床稜耳。故曰:『摸稜宰相』。」
蘇味道之被稱為「摸稜宰相」,另有一說是因他常言:「決事不宜明白,誤則有悔,但模稜持兩端,可也。」意思是說遇到事情,不加可否,勿作決策,模稜兩可,不得罪人,所以又被稱為「摸稜手」。這「摸稜」與「模稜」通用,《明史‧余珊傳》云:「模稜兩可,是蓋大奸似忠,大詐似信。」在武則天年代,酷吏橫行,官員人人自危,蘇味道採取模稜兩可的原則為相,凡事揣摩上意,圖個安全,才保全了生命,活到五十八歲病逝,也算是壽終正寢了。
他做人為官令人不齒,吟詩又喜歡歌頌武后,不過,他的文學造詣確是不錯,詔書批判,冠冕堂皇;詩中用典,深奧壯麗,不愧為一代文豪,試看:「敏學推多藝,高談屬辯才」;「味同甘露灑,香似逆風來」;「飛雨欲迎旬,浮雲巳送春」;「帶日浮寒影,乘風進晚威」,都是典雅曠達的句子。[3]
趣聞軼事
蘇味道少年時便和同鄉李嶠以文辭著名,時稱「蘇李」。高宗乾封年間舉進士,轉任咸陽尉。
吏部侍郎裴行儉愛其人華,愉逢征計空厥,引薦為管記,行書令及表啟之事。中宗妃之父裴避道重任左金吾懷將軍時,訪才子作謝表,托於蘇味道。蘇揮筆而成,辭理精密,一時盛傳於世。
武后延載元年(公元694年)入朝為鳳閣舍人、檢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延聖元年(公元695年)與張錫坐法下獄,張錫從容自如,而蘇味道則席地而坐,很少進食,惴惴不安。武后聞知,將張錫流放嶺南,將蘇味道降職為集州刺史,後復召為天官侍郎,聖歷初(公元698年)復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因改葬其父侵毀鄉人墓田,役使過度,被彈劾,貶為坊州刺史,又遷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後因黨附張易之,受牽連,貶為眉州長史,又遷益州長史,卒於上任道中,贈冀州刺史。
蘇味道入閣擅長章奏。但為相數年以阿諛圓滑而自營,常對人說:「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稜以持兩端可矣。」時人由此稱其為「蘇模稜」或「模稜手」,成語「模稜兩可」亦源出於此。 (以上內容見鏈接)[4]
子嗣後裔
蘇味道卒後葬欒城西北9公里,即今之欒城蘇邱村。蘇味道有四個兒子,老大、老三、老四都「子承父業」做了官,只有老二與眾不同。這個老二叫做蘇份,蘇味道死後,蘇份就在眉山縣(現在的四川眉山市東坡區)娶妻生子,「自是眉州始有蘇氏」。
蘇份的第九代子孫里出了個蘇洵,蘇洵的二兒子叫蘇軾,三兒子叫蘇轍(蘇洵的長女是八娘),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蘇」。
對於祖籍欒城,「三蘇」一直念念不忘,他們在文章、詩詞、書畫上經常署名為「趙郡蘇洵」、「趙郡蘇軾」等;蘇轍被朝廷授予「欒城縣開國伯」,他的作品集叫《欒城集》;蘇東坡的墓志銘上寫道「蘇自欒城,西宅於眉」。
今天,在四川眉山三蘇祠啟賢堂內,還供奉着眉山蘇氏始祖——唐鳳閣鸞台平章事蘇味道的畫像。 (以上內容見鏈接)[5]
代表作品
《正月十五日夜》
《詠虹》
《和武三思於天中寺尋復禮上人之作》
《初春行宮侍宴應制(得天字)》
《單于川對雨二首》
《詠霧》
《詠霜》
《詠井》
《詠石》
《奉和受圖溫洛應制》
《贈封御史入台》
《始背洛城秋郊矚目奉懷台中諸侍御》
《九江口南濟北接蘄春南與潯陽岸》
《嵩山石淙侍宴應制》
《使嶺南聞崔馬二御史並拜台郎》
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