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胡乔木

增加 2,52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胡乔木'''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胡乔木
|圖片 = [[File:F201206130941488002221402.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8%83%A1%E4%B9%94%E6%9C%A8&src=tab_www&correct=%E8%83%A1%E4%B9%94%E6%9C%A8&ancestor=list&cmsid=892481280b8fb29ffa3b0cfb269ef1d6&cmran=0&cmras=0&cn=0&gn=0&kn=50&fsn=122&adstar=0&clw=266#id=e5fff1e65fdb0afb72c2e4e11dc4cab7&currsn=0&ps=85&pc=85 原图链接][http://culture.people.com.cn/GB/106905/18166944.html 图片来源于人民网]]]
|圖片尺寸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12年6月1日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 職業 =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共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院
| 知名原因 =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共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院
| 知名作品 =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胡乔木文集》、[[《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诗集[[《人比月光更美丽》]]
}}
'''胡乔木'''(1912年6月1日--1992年9月28日),本名[[胡鼎新]],"乔木"是笔名。江苏盐城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肄业,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肄业
儿子: [[胡石英]]<ref>[https://www.360kuai.com/pc/99e381e86aacc5c00?cota=3&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胡乔木享年81岁,后世子女今何在],快资讯,2019-03-23</ref>
==人物简介==
[[File:01300254263769133558561835811.jpg|缩略图|400px|胡乔木与谷羽]][[File:Img398577315.jpg|缩略图|400px|胡乔木与家人]]胡乔木(1912-1992),原名胡鼎新,后改名胡乔木。江苏盐城人。“乔木”这个名字出自《诗经·小雅·伐木》中的一句诗:“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木取其高大、挺直之意。与夫人谷羽结婚时,胡乔木依同一诗句,把[[李桂英]]([[谷羽]]原名)的名字改为谷羽。羽指鸟,“谷羽”寓意“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的鸟。两人的名字同出一典,表达了两人永结同心的深情。从此,谷羽和乔木“五十余年共风雨,唱随偕老相扶护”(胡乔木赠谷羽诗)。政治家,理论家。<ref>[https://www.360kuai.com/detail?cota=3&kuai_so=1&url=966281dd124d97d7b 胡乔木的夫人和子女],快资讯,2019-08-03</ref>
1930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在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他参加《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工作,为该决议的最后形成作出重要贡献。他还为延安《解放日报》撰写数十篇社论,积极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
抗战胜利后,他作为毛泽东同志到重庆参加国共两党和平谈判的随行人员,同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进步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ref>[https://news.china.com/history/photos/11025921/20170930/31536065.html 揭毛泽东秘书胡乔木“获宠”内幕],中华网,2017-09-30 </ref>[[File:P201206151322333195424033.jpg|缩略图|400px|胡乔木同志跟随毛泽东同志转战陕北,历经艰险]]
解放战争期间,胡乔木同志先在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参加土改,1947年4月中旬起,跟随毛泽东同志转战陕北,历经艰险。
在“[[文化大革命]]”中,胡乔木同志受到“四人帮’的迫害。在逆境中他仍孜孜不倦地阅读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反思。1975年任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积极投入邓小平同志领导的全面整顿工作,主持修改《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和关于科学院工作的《汇报提纲》等重要文件,为坚持贯彻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批判”四人帮”的极左思潮作出艰苦的努力。
粉碎“[[四人帮]]”后,胡乔木同志在揭发批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的同时,全力支持[[邓小平]]同志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进行了坚决而有成效的斗争。<ref>[http://culture.people.com.cn/GB/106905/18166944.html 贺龙之女忆胡乔木:曾想把江青恶行报告毛主席 (3)],人民网,2012年06月13日</ref>
他在1978年10月国务院务虚会议上发表的《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讲话,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作了初步的理论论证,他列席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负责全会的文件起草工作,为实现历史性转变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这次全会上,他被重新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任中央副秘书长。在1980年2月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他继续负责中央重要文件的起草和对理论工作的指导。
==主要作品==
 
[[File:P201206151100178124294596.jpg|缩略图|400px|[https://image.so.com/view?q=%E8%83%A1%E4%B9%94%E6%9C%A8&src=tab_www&correct=%E8%83%A1%E4%B9%94%E6%9C%A8&ancestor=list&cmsid=892481280b8fb29ffa3b0cfb269ef1d6&cmran=0&cmras=0&cn=0&gn=0&kn=50&fsn=122&adstar=0&clw=266#id=9b2df0010c5275320ce1b111c0a0e636&currsn=0&ps=85&pc=85 原图链接][http://news.cntv.cn/20120617/101433.shtml 图片来源于央视网]]]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人物评价==
曾任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的 [[ 李洪林 ]] 认为胡乔木成功地阻止了中国的改革进程。第一次是1979年 [[ 胡耀邦 ]] 提出一个“生产目的”的讨论,胡乔木要求停止讨论,以免引起党内不和。第二次是1980年,[[李维汉]]找邓小平谈封建专制主义对党的影响,邓小平同意李维汉的观点,政治局也决定要反封建主义,胡乔木主张先指定几个人研究出个方案,结果束之高阁。第三次是政治制度的改革,邓小平的讲话《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非常明确地提到政治改革。正在这时,国际上发生了波兰工人大罢工事件,胡乔木赶紧又写了一封信给邓小平,说要防止[[波兰事件]]在中国重演,要引为殷鉴,结果政治改革就无声无息了。<ref>[https://www.sohu.com/a/253524151_505355 邓小平如何评价曾揭发他的胡乔木 ],搜狐网,2018-09-13</ref>
==后世纪念==
1994年,《回忆胡乔木》、《胡乔木文集》出版发行。
2007年9月5日,“《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座谈会”在 [[ 北京 ]] 举行。《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书全面客观地评价了首任院长胡乔木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建设、对发展和繁荣中国社会科学所做的杰出贡献,并对胡乔木一生在理论上的卓越贡献,特别是在中共党史研究、新闻学研究、文字改革和汉语规范化研究、文学艺术研究以及对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等方面的理论造诣均有深入而客观的评介,可说是对胡乔木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的全面总结。全书30余万字,共三部分,即综述、回忆和文献资料。书中还选取了五幅乔木生前工作照和一幅手迹。
2015年1月,81.5万字的[[《胡乔木传》]]上下册面世。
== 外部連結 ==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165830  中文百科]
14,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