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英'''==
[[File:耆英.jpg|缩略图|右|耆英|[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6019235628&di=4992ab9551593b4049f1e5bcc0740ccf&imgtype=0&src=http%3A%2F%2Fs9.rr.itc.cn%2Fr%2FwapChange%2F20167_17_22%2Fa6xgba69934887616310.jpg 原图链接][http://m.sohu.com/n/459653854/ 来自搜狐的图片]]]
'''[[ 宗室 耆英]]'''({{bd|1787年|3月21日|1858年|6月29日|catIdx=Q耆}}),[[爱 愛 新 觉罗 覺羅 氏]] ,[[表 字|字]]''' 介春''' ,隸滿洲正藍旗,多羅勇壯貝勒[[ 清朝穆爾哈齊]]六世孫,嘉慶朝東閣大學士[[ 清宗室|宗室祿康]]之子。[[ 正蓝旗耆英]] 以蔭生授宗 人 府主事 , 遷理事 官 至[[两广总 ,歷官內閣學士、護軍統領、內務府大臣、禮部、戶部尚書、欽差大臣兼兩廣總 督]] 、文淵閣大學士 。[[鸦片战争]]期间多次任钦差 後因欺謾之跡,為王 大臣 代表清廷与[[英国]]和谈 彈劾 , 后因[[谈判]]失利而被[[ 咸 丰 豐 帝賜自盡。<ref>[http://www.chinesewords.org/dict/246896-969.html 宗室耆英]]赐死。</ref>
== 经历生平簡介==
以[[荫 蔭 生]] 授[[ 宗人府主事。1838年,任盛京將軍。1842年1月,改調廣州將軍。時值中英鴉片戰爭期間,英軍據廣州,便陷浙東定海、鎮海、寧波諸城,奕山、奕經相繼挫敗,兩江總督裕謙殉難。2月,清廷乃改調耆英為杭州將軍,同[[伊里布]]一起赴浙江向英軍求和。7月24日,英軍闖入南京下關長江江面,耆英率同伊里布等,與英國全權代表[[ 主事樸鼎查]] (Sir Henry Portinger),簽訂南京條約。8月15日,復簽訂善後章程,作為解決兩國間問題細則。1843年2月,清廷特授耆英為兩廣總督,並頒給欽差大臣關防,管轄五口通商事宜。五月,耆英與樸鼎查會於香港,交換批准之南京條約,並議定五口通商章程,凡兩國間商務及納稅事項,與領事裁判權及兵船停泊等條款,均有詳細規定。1843年,耆英再任欽差大臣,與英國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規定英人享受最惠國待遇。耆英不明國際常識,所訂條約中國喪失利權甚多。1844年,耆英任兩廣總督兼辦通商事務,與美國簽訂了《望廈條約》,與法國簽訂了《黃埔條約》,與瑞典簽署了《中瑞廣州條約》 。
1838 咸豐八 年 (一八五八)四月 , 任英法聯軍陷大沽砲臺,清廷一面命[[桂良]]、[[花沙納]]赴天津和議,戒其不得輕允英法要求;一面以大臣交薦,復起用耆英以侍郎銜赴天津會同辦理交涉,從中轉圜,擇其無關緊要之條件酌予通融。談判期間,英人[[ 盛京将军威妥瑪]] (Thomas Francis Wade)取出當年耆英在粵督任內欺瞞清廷詆毀英人之奏疏,以窘辱之,耆英知在津無益,不候諭旨逕回北京,文宗以其畏葸無能,不顧大局,交宗人府會同刑部嚴訊,旋定為擬絞監候,理藩院尚書肅順素憾耆英,奏請即行正法,奉旨賜令自盡。英法聯軍之禍,首開於廣州入城之隙,而耆英實有以致之 。
1842年3月[[奕经]]在[[浙江]]战败,清政府命耆英署理[[杭州]]将军。4月,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同[[伊里布]]一起赴浙江向英军求和。8月,英军闯入[[南京]][[下关]][[长江]]江面,耆英同伊里布赶奔南京,跟英国代表[[砵甸乍]]谈判,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史書文載==
1843年 宗室耆英,字介春,隸正藍旗。父祿康 , 嘉慶間官東閣大學士。 耆英 再任钦差 以蔭生授宗人府主事,遷理事官。累擢內閣學士,兼副都統、護軍統領。道光二年,遷理籓院侍郎,調兵部。四年,送宗室閒散移駐雙城堡。五年,授內務府 大臣, 与英国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歷工部、戶部。七年,授步軍統領 。1844 九 年, 耆英任[[两广总督]] 擢禮部尚書,管理太常寺、鴻臚寺、太醫院, 兼 办通商事务 都統。十二年,畿輔旱 , 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 疏請察吏省刑 , 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 嘉納之 , 与[[瑞典]]签署了《[[中瑞广州条约]]》 授內大臣 。
1858 十四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耆英被派赴[[天津]]协助[[桂良]]与[[英法联军]]交涉,由于英军在占领广州期间查获两广总督衙门大量档桉文件,发现耆英在上报朝廷时对英国言辞不恭,因此拒绝与其交谈<ref>[[郭廷 以]]《近代中国史纲》记载:“ 管理步軍統領勤 事 后(桂良)与耆英相对而泣北京以耆英与英人有旧 , 原望他在此次交涉中能起作用,不料反遭[[李泰国]] 被議敘。歷工部 、[[威妥玛]]当面斥责 戶部尚書。十五年 , 说是 以 往为他所愚 相度龍泉峪萬年吉地,加太子少保 。 桂良 命赴廣東 、江西按事。十七年,內監[[ 花沙纳張道忠]] 怕他有碍和局,请他回京。咸丰帝罪以从前办理夷务不善,以致酿成今日钜祸,迫令自尽。按1844年1月23日 犯賭博 ,耆英 曾有驾驭夷人情形奏片 瞻徇釋放 , 广州失陷后 事覺 , 原件为英人所得 降兵部侍郎 。 威妥玛谓其中对英人多辱骂贱薄之语 尋出為熱河都統 。[[俄理范]](L. Oliphant)的《额尔金出使中国日本记》 十八年 , 附有译文,谓此奏 授盛京將軍。詔嚴禁鴉 片 系1850年底所上 ,[[马士]](H. B. Morse)的《中华帝国国际关系史》 無論宗室、覺羅 , 加以肯定 按律懲治。疏請旗民十家聯保 , 谓事在耆英降调 以 前,均误 憑稽察 。 ”</ref>。桂良请耆英回京 二十年 , 咸丰帝大怒 海疆戒嚴 , 下狱议罪 疏請旅順口為水路衝衢 , 拟绞监候 當扼要籌備。英船入奉天洋面 ,[[肃顺]]上疏立即正法 先後游弋山海關、秦皇島等處 ,[[咸丰帝]]赐其自尽 錦州、山海關皆設防 。
== 二十二年正月,粵事急,[[琦善]]既黜,調耆英廣州將軍,授欽差大臣,督辦浙江洋務。因御 史 书文载==[[蘇廷魁]]奏英吉利為鄰國所破,詔促耆英赴廣州本任,乘機進剿,尋知其訛傳,仍留浙江。五月,吳淞失守,命偕伊里布赴江蘇相機籌辦。英兵已入江,越圌山關,陷鎮江,踞瓜洲,耆英與揚威將軍奕經先後奏請羈縻招撫。七月,英兵薄江寧下關,伊里布先至,英人索煙價、商欠、戰費共二千一百萬兩,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港通商,英官與中國官員用平行禮,及劃抵關稅、釋放漢奸等款。越三日,耆英至,稍稍駁詰之。英兵突張紅旗,置炮鍾山上臨城,急止之,遣侍衛咸齡、江寧布政使[[恩彤]]、寧紹台道[[鹿澤良]],偕伊里布家丁[[張喜]],詣英舟,許據情奏聞。宣宗憤甚,大學士[[穆彰阿]]以糜餉勞師無效、剿與撫費亦相等為言,乃允之。耆英等與英將璞鼎查、[[馬利遜]]會盟於儀鳳門外靜海寺,同籤條約,先予六百萬,餘分三年給,和議遂成。九月,英兵盡數駛出吳淞,授兩江總督,命籌辦通商及浙江、福建因地制宜之策。
宗室耆英,字介春,隶正蓝旗。父禄康,嘉庆间官[[东阁大学士]]。耆英以荫生授宗人府主事,迁理事官。累擢内阁学士,兼副都统、护军统领。道光 二 年,迁理籓院侍郎,调兵部。四年,送宗室闲散移驻双城堡。五 十三 年,授 内务府 欽差 大臣, 历工部、户部。七年 赴廣東議通商章程 , 授步军统领。九年 就粵海關稅則分別增減 , 擢礼部尚书 各口按新例一體開關 , 管理[[太常寺]]、[[鸿胪寺]]、[[太医院]] 臚列整頓稅務條款 , 兼都统 下廷議施行 。 十二年 又奏美利堅、法蘭西等國一體通商 , 畿辅旱,疏请察吏省刑,嘉纳 允 之 。美國請入京瞻覲 , 授内大臣 卻不許 。 二 十四年, 以管理步军统领勤 調授兩廣總督,兼辦通商 事 ,被议叙。历工部、户部尚书 宜 。 二 十五年, 以相度龙泉峪万年吉地 協辦大學士 , 加太子少保 留總督任 。 命赴广东 比利時 、 江西按事。十七年 丹麥等國請通商 , 内监张道忠犯赌博,耆英瞻徇释放,事觉,降兵部侍郎。寻出为热河都统 命體察約束 。 二 十 八 六 年, 授盛 京 将军。诏严禁鸦片,无论宗室、觉罗,按律惩治。疏请旗民十家联保 察 ,以 凭稽察。二十年, 殫心竭慮坐鎮 海疆 戒严 , 被議敘。 疏 请旅顺口为水路冲衢 上練兵事宜,繕呈[[唐臣陸]]贄守備事宜狀 , 当扼要筹备 請下各將軍督撫置諸座右 。英 船入奉天洋面 國請於西藏定界通商 , 先后游弋山海关、秦皇岛等处 諭耆英堅守成約 , 锦州、山海关皆设防 毋為搖惑 。
二十二年正月,粤 故 事 急 , 琦善既黜 廣東洋商居住澳門 , 调耆英广州将军 貿易有定界 , 授[[钦差大臣]] 赴洋行發貨 , 督办浙 不得擅入省城。自 江 洋务。因御史苏廷魁奏英吉利为邻国所破 寧和議有省城設立棧房及領事入城之約 , 诏促耆英赴广州本任 粵民猶持舊例 , 乘机进剿 愬於大吏 , 寻知其讹传 不省 , 仍留浙江。五月 乃舉團練 , 吴淞失守 眾議洶洶 , 命偕伊里布赴[[江苏]]相机筹办 不受官吏約束 。 英兵已 二十三年,濮鼎查將 入 江 城 , 越圌山关 粵民不可 , 陷镇江,踞瓜洲,耆英与扬威将军奕经先后奏请羁縻招抚 逡巡去 。 七月 二十五年 ,英 兵薄江宁下关,伊里布先 船復 至, 耆 英 人索烟价、商欠、战费共二千一百万两,广 遣廣 州 、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通 知府餘保純詣 商, 英官与中国官员用平行礼 粵民鼓譟 , 及划抵关税、释放汉奸等款 安撫乃罷 。 越三日,耆 英 至 人以登岸每遭窘辱 , 稍稍驳诘之。英兵突张红旗 貽書大吏誚讓 , 置炮钟山上临城 群情憤激 , 急止之,遣侍卫咸龄、江宁布政使恩彤、宁绍台道鹿泽良 不可曉諭。至二十七年 , 偕伊里布家丁张喜,诣 英 舟 船突入省河 , 许据情奏闻。宣宗愤甚,大学士穆彰阿以糜饷劳师无效、剿与抚费亦相等为言 要求益堅 , 乃允之。 耆英 等与英将璞鼎查、马利逊会盟于仪凤门外静海寺 謾許兩年後踐約 , 同签条约 始退 , 先予六百万 自請議處。諭嚴為防備 , 余分三年给,和议遂成 務出萬全 。 九月, 耆 英 兵尽数驶出吴淞,授[[两江总督]],命筹办通商及浙江、福建因地制宜之策 知終必有釁 。
二十 三 八 年, 授钦差 請入覲,留京供職,賜雙眼花翎,管理禮部、兵部,兼都統。尋拜文淵閣 大 臣 學士 , 命 赴[[广东]]议通商章程 山東查辦鹽務 , 就粤海关税则分别增减 校閱浙江營伍。三十年 , 各口按新例一体开关 文宗即位 , 胪列整顿税务条款 應詔陳言 , 下廷议施 略曰:“求治莫先於用人、理財、 行 政諸大端。用人之道,明試以功。人有剛柔,才有長短。用違其才,君子亦恐誤事;用得其當,小人亦能濟事 。 又奏美利坚、法兰西等国一体通商 設官分職 , 允 非為眾人藏身 之 地 。 美国请入京瞻觐 實心任事者,雖小人當保全;不肯任怨者,雖君子當委置。行政在於得人,迂腐之說,無裨時務,泥古之論,難合機宜 , 却 財非人 不 许 理 。 二十 今賦額 四 年 千餘萬,支用有餘,不能如額,以致短絀。致絀之由 , 调授两广总督 非探本窮源 , 兼办 不能 通 商事宜 盤清厘。與其正賦外別費經營,不如於正賦中核實籌畫。”疏入,特諭曰:“身為端揆,一言一動,舉朝所矜式 。 二十五年 耆英率意敷陳,持論過偏 , 协办大学士 顯違古訓 , 留总督任 流弊曷可勝言。”傳旨申飭 。[[比利时]]、[[丹麦]]等国请通商 耆英不自安 , 命体察约束 屢稱病 。 二 是年 十 六年 月,上手詔揭示穆彰阿及耆英罪狀 , 京察 斥“耆英在廣東抑民奉夷 , 以殚心竭虑坐镇海疆 謾許入城 , 被议叙 幾致不測之變 。 疏上练兵事宜 數面陳夷情可畏 , 缮呈唐臣陆贽守备 應 事 宜状 周旋 , 请下各将军督抚置诸座右 但圖常保祿位 。 英国请于西藏定界通商 穆彰阿暗而難明 , 谕 耆英 坚守成约 顯而易見,貽害國家,其罪則一”。猶念其迫於時勢 , 毋为摇惑 從寬降為部屬。尋補工部員外郎 。
故事 咸豐三年 , 广东洋商居住澳门 粵匪北犯 , 贸易有定界,赴洋行发货,不得擅入省城。自耆英子馬蘭鎮總兵[[ 江宁慶錫]] 和议有省城设立栈房及领事入城之约,粤民犹持旧例,愬于大吏,不省,乃举团练,众议汹汹,不受官吏约束。二十三年,濮鼎查将入城,粤民不可,逡巡去。二十五年,英船复至 奏請父子兄弟同赴軍前 , 命 耆英 遣广州知府余保纯诣商,粤民鼓噪 隨巡防王大臣效力 , 安抚乃罢。英人 以 登岸每遭窘辱,贻书大吏诮让,群情愤激,不可晓谕 捐餉予四品頂戴 。 至二十七 五 年, 英船突入省河,要求益坚 慶錫向屬員借貸被劾 ,耆英 谩许两年后践约,始退,自请议处。谕严为防备 坐私告 , 务出万全。耆英知终必有衅 革職圈禁 。
二十 八年, 请入觐 英人糾合法、美、俄諸國兵船犯天津 , 留京供职 爭改條約 , 赐命大學士[[ 双眼花翎]],管理[[礼部桂良]]、尚書[[ 兵部]],兼[[都统花沙納]] 。寻拜文渊阁大学士,命赴山东 馳往 查 办盐务,校阅浙江营伍 辦 。 三十年,文宗即位,应诏陈言,略曰:"求治莫先于用人、理财、行政诸 巡防王 大 端。用人之道 臣薦耆英熟悉情形 , 明试以功。人有刚柔 召對 , 才有长短。用违 自陳原力任 其 才 難 , 君子亦恐误事;用得其当 予侍郎銜 , 小人亦能济事 赴天津協議 。 设官分职,非为众人藏身 初耆英 之 地。实心任事者,虽小人当保全;不肯任怨者,虽君子当委置。行政 在 于得人 廣東也 , 迂腐之说,无裨时务,泥古之论,难合机宜,财非人不理。今赋额四千余万,支用有余,不能如额,以致短绌。致绌之 五口通商事多 由 裁決 , 非探本穷源,不能通盘清厘 一意遷就 。 与其正赋外别费经营 七年冬 , 不如于正赋中核实筹画。"疏入 廣州陷 , 特谕曰:"身为端揆 檔案為英人所得 , 一言一动,举朝所矜式。 譯出 耆英 率意敷陈 章奏 , 持论过偏,显违古训,流弊曷可胜言。"传旨申饬。耆英 多掩飾 不 自安 實 , 屡称病 深惡之 。 是年十月,上手诏揭示穆彰阿 及 耆英罪状 至天津 , 斥"耆 英 在广东抑民奉夷 人拒不見 , 谩许入城 惶恐求去 , 几致 不 测之变。数面陈夷情可畏 候旨 , 应事周旋 回通州 , 但图常保禄位。穆 於是欺謾之跡益 彰 阿暗而难明 , 耆英显而易见 為王大臣論劾 , 贻害国家 嚴詔逮治 , 其罪则一"。犹念其迫于时势,从宽降为部属。寻补工部员外郎 賜自盡 。
[[咸丰]]三年 論曰:罷戰言和,始發於琦善,去備媚敵,致敗之由。伊里布有忍辱負重之心,無安危定傾之略,且廟謨未定,廷議紛紜 , 粤匪北犯 至江寧城下之盟 , 乃與 耆英 子马兰镇总兵庆锡奏请父子兄弟同赴军前 結束和議,損威喪權 , 命 貽害莫挽。 耆英 随巡防王大臣效力 獨任善後,留廣州入城之隙,兵釁再開 , 以捐饷予四品顶戴 浸致庚申之禍 。 五年,庆锡向属员借贷被劾 三人者同受惡名 , 而 耆英 坐私告 不保其身命 , 革职圈禁 宜哉 。<ref>[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811/306127.html 清咸豐朝兩廣總督兼辦通商事務耆英簡介耆英最後是怎麼死的]</ref>
八年,英人纠合法、美、俄诸国兵船犯天津,争改条约,命大学士桂良、尚书花沙纳驰往查办。巡防王大臣荐耆英熟悉情形,召对,自陈原力任其难,予侍郎衔,赴天津协议。初耆英之在广东也,五口通商事多由裁决,一意迁就。七年冬,广州陷,档案为英人所得,译出耆英章奏,多掩饰不实,深恶之。及至天津,英人拒不见,惶恐求去,不候旨,回通州,于是欺谩之迹益彰,为王大臣论劾,严诏逮治,赐自尽。
论曰:罢战言和,始发于琦善,去备媚敌,致败之由。伊里布 ==“先帝褒獎有膽 有 忍辱负重之心,无安危定倾之略,且庙谟未定,廷议纷纭,至江宁城下之盟,乃与耆英结束和议,损威丧权,贻害莫挽。耆英独任善后,留广州入城之隙,兵衅再开,浸致庚申之祸。三人者同受恶名,而耆英不保其身命 識 , 宜哉。時皇罪過無恥無能==
== 十九 世 系==紀中葉,一艘氣勢昂揚的英國皇家軍艦,停泊在我國南京下關的江面上,幾名滿清大臣懷著沉重的心情登船,隨後,與英方代表璞鼎查進行交涉。之後,一份象徵著晚清屈辱開端的《南京條約》被敲定,自此,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開始徹底的走向了覆滅。
*七世祖 這份條約為持續了兩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劃上了一個慘痛的句號,並且,將中國帶入波折多舛的近代社會。那麼,在簽訂了這份屈辱的條約之後,滿 清 显祖[[塔克世]]代表耆英、伊里布與英方代表璞鼎查分別走向了什麼樣的人生結局呢?等待著他們的又是怎樣的命運呢?
*六世祖诚毅勇壮贝勒[[穆尔哈齐]]在這三個人之中,耆英的結局無疑是最為淒慘的了。在其簽訂《南京條約》之後,五十五歲的耆英又與各列強國簽訂了多份條約,堪稱是:“簽約簽到手抽筋”。此時的清廷仍認為“耆英能力出眾”,道光皇帝更是誇他“撫夷”得力,並且,還御賜了匾額兩塊。
*五世祖道光駕崩後,繼位的新皇咸豐對列強國的態度則截然不同,他任用了以林則徐為首的一批“鷹派”官員,對耆英等“鴿派”官員進行了打壓。咸豐皇帝明確指出:“兩廣總督耆英放任蠻夷入主中原,導致國家幾次陷入危機,並且,需將罪魁禍首耆英貶職處理。”之後,遭受打擊的耆英為宣洩自己的不滿,寫了一副對聯曰:“先皇獎勵有守有為,今上申斥無才無能。”咸豐知道這件事後,表面上並未發作,實際上,他心中早已大為光火。隨著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借助海軍之利故技重施,再次沿海一路北上偷襲清軍。
*高祖父隨著聯軍的艦隊抵達天津,朝廷陷入了恐慌之中,為了安撫洋人,咸豐皇帝不得不派出耆英再次與外國人交涉。此時的英法聯軍已在廣州獲取了一批秘密檔案,在檔案中,他們獲知耆英當年在談判時並未如實上報朝廷,所以,覺得這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實屬兩面三刀之輩。
*曾祖父所以,英法聯軍代表十分討厭耆英,拒絕與之談判,最終,耆英只好無功而返。得知此事的鹹豐皇帝再也按捺不住怒火,指責耆英不但無能,而且無恥。耆英再次以一副對聯反駁:“先帝褒獎有膽有識,時皇罪過無恥無能。”這次咸豐皇帝根本沒打算饒過耆英,直接賜其自盡了。
*祖父<ref>[[炳文]https://new.qq.com/omn/20190215/20190215A0GACG.html 三人在中國做了一件大事,兩個人被國人痛罵,一人回國後成了英雄]</ref>
*父亲[[禄康]]==耆英實際上也死在了肅順手上==
* [[肅順]]以宗室身份踏上仕途,有無比的優越感,如果說 耆英以敢說而著稱,他肅順就是以敢干而著稱,並且耆英實際上也死在了肅順手上。
*子 **长子[[庆锡]] **长子[[庆贤]]肅順在四十二歲時(咸豐七年,1857),成為大清王朝既年輕又有實力的重臣,身任左都御史、理藩院尚書,兼都統。他的威力之大,無法細說,但僅就他的親哥哥鄭親王端華對他的附和,足見一斑;另一位親王,怡親王載垣也堅定地與他結成政治同盟。
時當耆英不履使命,奔回北京,在通州被逮捕,咸豐皇帝命有關部門議罪。起初判的是秋後絞死,但肅順堅決不同意,上疏要求將耆英立即正法。咸豐皇帝怪他“其言過當”,算是批評,然而總究還是採取了彈性處分:現在殺,但不砍頭,讓耆英自盡。<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200907/0706_7180_1235973.shtml 鳳凰資訊 > 歷史 > 中國近代史 >宗室耆英]</ref>
==以他命名的事物==
*[[ 耆英 号]] 號 ,一艘[[ 中 国 國 帆船]] ,曾 创 創 下中 国 國 帆船航海最 远 遠 的 纪录紀錄
==参考资料==
{{reflist}}
*《[[ 清史稿]] 》卷三百七十·列 传 傳 一百五十七·宗室耆英 传傳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