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锡朋

增加 8,42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big>王锡朋</big>'''
王锡朋(1786年11月5日-1841年10月1日),字樵慵,清朝将领,是鸦片战争时期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著名民族英雄。初随杨遇春从征新疆,平准葛尔叛乱。后又参与镇压瑶民起义。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安徽寿春镇总兵。锡朋素骁勇,曾钦赐"锐勇巴图鲁"称号。鸦片战争爆发后,被调往上海吴淞口,协助江南提督陈化成抗击英军。1841年春率兵增援定海,九月底,他与[[葛云飞、郑国鸿]]协力御敌,固守城西晓风岭,血战6昼夜,部下将士伤亡殆尽。十月一日(农历八月十七),壮烈捐躯,表现出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谥"刚节"。
== 概况 ==
''' (1786年11月5日—1841年10月1日),字樵慵, '''生於 朝将领,是鸦片战争时期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著名民族英雄。初随杨遇春从征新疆,平准葛尔叛乱。後又参与镇压瑶民起义。道光 乾隆五 八年(1838 (1786 任安徽寿春镇总兵。锡朋素骁勇,曾钦赐“锐勇巴图鲁”称号。鸦片战争爆发后,被调往上海吴淞口,协助江南提督陈化成抗击英军。1841年春率兵增援定海, 九月 底,他与[[葛云飞、郑国鸿]]协力御敌,固守城西晓风岭,血战6昼夜,部下将士伤亡殆尽。 月一 (农历八月十七) 壮烈捐躯 字樵慵 谥”刚节“ 順天府寧河(今屬天津市寧河縣)人 == 人物介绍 ==
==生平簡介==  父親[[王 锡朋者佐]], 生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九月十五日,父亲王者佐,国学 國學 生,母 李氏。自幼受儒家思想 陶,喜 ,博 典籍, 熟读 諳習兵法”(丁符九:《光緒寧河縣志》卷八)。亦習武,他不僅僅是懂得 而且自己本身的武藝也強,很會治軍。 “慨然有澄清宇宙之志”,善 法,喜 略,好 射。性情淳厚,生而英勇。 是鴉片戰爭時期抗擊英國侵略者的著名民族英雄。 ===賞”銳勇巴圖魯"名號=== 清嘉 十三年(1808),中武 ;嘉 十九年(1814)入京充任兵部二等差官;嘉 二十四年(1819)被 选为 選為 ;道光元年(1821)出任 西固原城守 ;道光六年(1826),任 西 庆阳营参将 慶陽營參將 遇春平定新疆 ,自大河拐至回 战斗 戰鬥 非常勇敢,因 赫, 赏顶 賞頂 戴花翎,升任湖南 营参将 營參將 。清道光十二年(1832),奉命 随从 隨從 提督 举参 舉參 镇压 鎮壓 湖南 民起 并辗转 並輾轉 湖南、 广东 廣東 镇压瑶 鎮壓瑤 民起 勇巴 图鲁圖魯"名 升任 宝庆协 寶慶協 。清道光十三年(1833),任福建汀州 镇总 鎮總 兵。三年 ,父病逝,王 朋回 台守孝。  ===訓練的壽春兵,以驍勇善戰馳名=== 道光十八年(1838 任安徽 寿 壽春鎮總兵。錫朋素驍勇,曾欽賜“銳勇巴圖魯”稱號。鴉片戰爭爆發後,道光二十年(1840年)調吳淞,協同江南提督陳化成防守吳淞要塞兩個月,曾炮擊大小英艦兩艘。王錫朋親自訓練的壽春兵,以驍勇善戰馳名,“英人聞風遠遁,數月不敢窺”。1841年春率兵增援定海,九月底,英軍再犯定海,他與葛雲飛、鄭國鴻協力禦敵,固守城西曉風嶺,血戰6晝夜,部下將士傷亡殆盡。十月一日(農曆八月十七),壯烈捐軀,表現出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謚“剛節”。<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14/ii98mote4n.html 名人簡歷>'王錫朋]</ref>  ==史稱"定海保衛戰"。== 1840年7月4日,英艦駛入定海洋面,致書限半小時獻城投降,他嚴正拒絕,率兵勇死守。次日,英軍登陸攻城,炮火猛烈,他立城上督戰。尋南門攻破,負傷無援,投水而死。陳連升,戰爭時任三江口副將。1840年夏,壽春鎮總兵王錫朋先奉命調到江南提督陳化成那裡協助防守吳淞口, 後因浙東形勢吃緊, 又從吳淞口調到浙東.在處州鎮任總兵的鄭國鴻, 也奉命調到鎮海協助葛雲飛布防.1841年2月, 佔據定海的英軍在當地人民的不斷打擊下被迫撤走.葛雲飛、鄭國鴻、王錫朋三位總兵奉主持浙江軍務的欽差大臣裕謙之命, 同時進駐定海, 重整定海防務, 準備抗擊再次來犯之敵.葛雲飛是主將, 他跟鄭國鴻、王錫朋擰成了一股繩, 大敵當前, 三個人緊密地團結了起來.葛雲飛對製造兵器和沿海防務很有研究, 他拿出自己寫的《制械製藥要言》、《浙海險要圖說》兩本書徵求鄭國鴻、王錫朋的意見, 然後共同按照書中的辦法製造兵器火藥, 按照書中的地圖佈置防務, 把定海這個位於舟山島上的要塞建築得比以前更加鞏固.1841年9月26日上午,英艦29艘,運載4000多侵略者向定海城集結而來。三鎮總兵分守要地,壽春鎮總兵王錫朋守曉峰嶺,處州鎮總兵鄭國鴻守竹山門,總兵葛雲飛坐鎮土城。在與英軍交戰三天后,清軍的裝備明顯落後,要想取勝亟須外援,貪生怕死的浙江總督餘步雲卻坐視不救。9月28日,激戰進行到第3天,英艦摩底士底號、哥倫拜恩號、復仇神號駛進,攻打曉峰嶺,開砲三四百發,王錫朋率部隱伏石崖反擊,無一傷亡。後來,英軍50餘人駕駛舢板船,由竹山門登陸,被鄭國鴻率部放抬砲擊退,殺傷多人。29日、30日兩天大雨不止,平地積水盈尺,給定海守軍作戰和生活帶來了極大困難,敵我雙方兵力相差懸殊,三總兵仍堅守國門,殊死抵抗強敵。連續五天五夜交戰,清軍死守陣地,英軍洋槍大砲難以攻克。10月1日晨,風停雨止,英國侵略軍利用大霧掩護,傾巢出動,從曉峰嶺西面登陸,一路攻土城,一路攻曉峰嶺,一路攻竹山門。從鹽倉登陸的英軍向曉峰嶺猛攻。總兵王錫朋首當其衝,指揮將士奮力戰鬥。英軍步步緊逼衝上山,王錫朋振臂一呼,壽春兵戰火齊發,英軍驚潰四散。驍勇善戰的壽 兵,在守衛曉峰嶺的爭奪中,敢拼敢殺。當時,英軍驅使著閩、廣收買來的亡命之徒打頭陣,自己則躲在後面放冷槍,並配合砲擊,分批輪番進攻。王錫朋身先士卒,左沖右突,奮勇殺敵。英軍大隊逼近,部屬亦先後陣亡,王錫朋不幸中炮,一腿打斷,但他仍手舉大刀,砍殺蜂擁而來的英軍數人,後英勇殉國,曉峰嶺失陷。當英軍攻上曉峰嶺後,找到王錫朋總兵的屍體,便在其屍體上持刀亂砍,直至血肉模糊,辨認不清。道光皇帝得知王錫朋慘死的消息,為之動容,專門為他寫了祭文。他是三總兵中犧牲最早的一位,也是唯一沒有找到遺體的一位總兵。後來英軍沿曉峰嶺山脊南下,向竹山門進攻。鄭國鴻遭到前後夾擊,官兵飢餓疲憊交加,連日大雨衣甲盡濕,但仍往返泥濘的山路,同心協力全力反擊。在得知王錫朋戰死、曉峰嶺失守後,鄭國鴻知戰事嚴峻,隨即將大印交給部下,衝入敵陣。雖受傷數十處,仍揮刀奮力拼殺,直到被子彈擊穿胸膛,壯烈犧牲。 在土城作戰的葛雲飛,知道了曉峰嶺、竹山門失陷和王、鄭兩總兵殉國的消息,感到形勢嚴峻,即從懷中取出印信,給隨從親兵轉交大營,又對同鄉親兵說:“這是我盡忠的時候了。我家中還有八旬老母,她老人家知道我死了,一定會非常悲痛,請你為我多多安慰她;並轉告我的兒孫,一定要繼承我殺敵衛國的志向。”這時,從竹山門山頂下來的侵略軍蜂擁而至。葛雲飛揮舞大刀率先沖出土城,轉戰兩裡多路,一口氣追殺到竹山門山麓。他的頭面右邊被斫,受創40餘處,滿身濺滿了敵人的血污,仍然堅持血戰到底,最後被子彈擊穿胸口,戰死在竹山峧土城下。葛雲飛壯烈犧牲後立於山崖不僕,手擎寶刀作殺敵狀,左目霍霍如生。定海三總兵率部抗擊英軍入侵,血戰六晝夜,終因彈盡援絕,同日壯烈殉國,全國上下為之震驚,三 总兵 阵亡后,[[裕谦]]奏明战事后负罪自杀。道光皇帝看完奏章,抚摸着王锡朋的名字说:“卿死尤烈”,嘱按提督衔(从一品)在老家董庄祖茔安葬(注),并赐御碑,谥号“刚节”,在定海、宁河两地建“昭忠祠”。长子承泗,次子承瀚,钦赐举人一体会试。承泗袭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袭职 。<brref>[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10/24/c_1123606968.htm 新華網>定海三總兵:浴血奮戰六晝夜忠藎可風氣長存]</ref> ==王錫朋與馬童==王錫朋1808年中了武舉人,二十八歲入京任二等差官。他與士兵同甘共苦,同時精通兵法。他任壽春總兵後,壽春部隊以打硬仗著稱,有“敵見壽春兵即遠遁”的說法。他在民間號稱“仁義將軍”,因為他善待下屬士兵,從不擾民。一次行軍途中見一名士兵無傘,便叫士兵和自己共用一把傘。在一次行軍途中遇到了一個被遺棄的男孩,就將這男孩收作了馬童。這位馬童調教馬有絕活,出現了多次馬通靈的事。王錫朋在行軍路上,馬突然不走了,鞭打無效,馬馱著王錫朋向另外一條道上跑,死活不走預定路線,王錫朋心有靈犀,就此改了道。後來查明,預定路線上有敵人埋伏。   馬童跟隨了他十八年,曾在戰場上將王錫朋從死人堆裡背出來。所以,在蘆臺王錫朋的墓旁,便是馬童的墓。僕人葬在了主人家的墳地裡——這破例的事情,在北方廣為傳頌。   著名的京劇武戲《鐵公雞》便藉用了王錫朋和馬童的典故。鐵公雞是一位太平天國將領,一毛不拔是鐵公雞,形容人吝嗇金錢,這裡則說的是這位太平天國將領賞罰分明,治軍嚴格得一絲不苟。   《鐵公雞》中最有名的一段戲,就是描寫清軍將領相榮中了鐵公雞的埋伏倉皇而逃的情景,最後相榮昏迷,他的馬童張家祥背他逃出了火海。這是一段難度很大的戲,要以舞蹈來反應相榮的心情,相當於音樂里的華彩段落。當時天津人多說這段戲借用的是王錫朋和馬童的典故。   舟山保衛戰,他原本可以不戰死,因為他本在寧波駐防,是到舟山救援的。在舟山第一次擊退英軍後,他接到調令離開,舟山將領們為他餞行時,得到英軍很快要再次進攻的消息,他選擇了留下。   他陣亡時五十五歲,被賜封為“第一剛節公”。之前四十六歲時,在湖南一次戰役他奮戰五晝夜,受道光皇帝賜封為“銳勇巴圖魯”,巴圖魯是滿族語,意為勇士。<ref>[http://tc.wangchao.net.cn/junshi/detail_116228.html 當前位置: 王朝網路 >> 軍事 >> 清朝悍婦:逼著與丫鬟私通的丈夫吃鴉片煙自殺]</ref> ==王錫朋的墓== 王錫朋墓地位於董莊鄉董莊村,時代為清代。王錫朋為清代著名四總兵之一,抗英英雄,1842年犧牲在浙江定海。墓地面積約3300平方米,四周有磚砌花牆。1964年被毀,現存墓誌拓片和飾物等。  在中國檔案館編寫的《鴉片戰爭在舟山史料選》中,記載他率領的壽春兵殺敵最多。英國占領舟山後,將王錫朋的屍體碎屍了。沒有了屍身,蘆臺老家墳地埋葬的是他的衣冠。
[[王锡朋]]极善治军,通晓兵法,有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心胸开阔,严于号令,赏罚分明,与士卒同甘共苦,以恩相待,所以士卒都乐为之所用。在平息瑶乱时途中遇雨,见一卒无伞,他叫其前来与自己共用一把伞,如此体悯士卒,使将士深为感动。故而身经大小数百战,所向无敌。
== 三忠祠 ==
[[File:王錫朋.pn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5/b442818e51834e3ab63d9cc745120b18.png原圖鏈結]
[http://www.sohu.com/a/322878873_100191011] ]]
 
定海保衛戰是鴉片戰爭中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至今在定海曉峰嶺上還能看到古砲台的遺跡。光緒時,特建三忠祠,供奉三位總兵的神像,以表彰他們在定海保衛戰中表現出的視死如歸的英雄壯舉。
三忠祠原為關聖廟啟忠祠,清光緒十年(1884年)擴建,共佔地面積600餘平方米。三忠祠碑,高2.17米,寬1.65米,共鐫碑文1044字,記述當年三總兵抗英的英雄事蹟。
定海三總兵是在反侵略戰爭中為國犧牲的一個愛國將領集體, 他們誓死保衛祖國神聖領土的英雄氣概和豪邁精神, 是永遠值得後人學習的.<ref>[http://www.mifang.org/wx/aa1/p28.html 定海三總兵——葛雲飛、鄭國鴻、王錫朋]</ref>
===傲骨亭=== 傲骨亭建在曉峰嶺與竹山之間的山脊。為褒揚定海葛雲飛、 是中国近代史著名的爱国将领。他 和鄭國鴻三總兵等先烈 二次 定海 之战 保衛戰 以身殉國的民族氣節,激勵後人不忘國恥,奮發圖強,成為祖國的脊梁 与另外两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率领将士浴血奋战 特建傲骨亭以勵之。傲骨亭東面豎有傲骨亭碑記 碑文由舟山海洋學院方牧教授撰寫。
==英勇事蹟鼓舞著子孫後代-王照==
以身殉国 王錫朋的英勇事蹟鼓舞著子孫後代 表现出 數十年後,他的一位曾孫也在近代史上劃下 濃墨重彩的一筆,此人正是維新派官員王照!王照 国人民伟大 進士 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 那一年正是1894年,甲午那年 事兒估計大家也都很熟悉,王照也跟天子有誌之士一樣希望救國救 族气节 於水火之中 維新派興起之後,王照毫無意外的加入了維新派,跟著康有為大力鼓吹變法維新救國!
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 其實 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英国政府于1840年4月动用了一支包括军舰14艘、运输船28艘、武装汽船4艘 雖然王照和康有為同屬維新派 共载炮540门、士兵4000人 但是王照 侵华“远征军” 主張相比康有為比較穩重一些 向中国发动了第一 他多 鸦片战争。舟山民兵奋起抗战 勸說康有為不要那麼著急 终因敌强我弱而失败。6月7日英军攻陷定海 變法的事兒要循序漸進 知县姚怀祥等殉职。1841年3月,定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 可是康有為信心十足目空一切根本不聽 锡朋 照的主張!“百日維新”期間 处州总兵郑国鸿率兵3000进驻定海,英军退出。8月12 他眼帝后矛盾 益加深 英兵2万余人 維新 举进犯定海 業有不保之虞 攻打竹山门,偷袭东港浦,进逼土城,均被守军打退。 於是王照上書建議光緒帝奉慈禧太 来英军从这里和土城登陆 "巡幸中外"!當時王照的職位是禮部主事 三总兵率众英勇搏斗 按照他的品級是沒有資格直接上書皇帝的 浴血奋战六昼夜,毙敌1000多人。但终因城内弹尽,援兵不到,三总兵相继在竹山门和这里殉难。三总兵阵亡后,[[裕谦]]奏明战事后负罪自杀。道光 想給 皇帝 看完 遞折子只能通過禮部的堂官代 抚摸着王锡朋 當時的禮部是頑固派扎堆 名字说:“卿死尤烈” 衙門!按清製 嘱按提督衔 禮部設禮部尚書 滿漢各 在老家董庄祖茔安葬 和禮部侍郎 滿漢各兩人 ), 并赐御碑,谥号“刚节”,在定海 比如禮部尚書懷塔布與許應騤、左侍郎堃岫、署左侍郎徐會灃、右侍郎溥頲 宁河两地建“昭忠祠”。长子承泗,次子承瀚,钦赐举人 署右侍郎曾廣漢這些 体会试。承泗袭骑 二品的朝廷高官全 是頑固派要員 兼云骑尉世袭职。定海于咸丰四年(1854)暂祭在关帝庙内;[[光绪]]十年(1884)捐资重建“三忠祠”;1997年又将“三忠祠”迁址晓峰岭。在晓峰岭山岗 王照的 ,还可以见到古炮台遗址。書他們能給他代奏嗎?
三忠祠是清 果不其然,禮部尚書懷塔布起初不肯代遞,後雖代遞但上奏稱王照"咆哮公堂"。事情最終鬧到了光緒帝那裡, 绪年间 緒帝閱折後,命將阻撓上書 建筑物。三忠祠碑 禮部六堂官(禮部尚書懷塔布與許應騤、左侍郎堃岫、署左侍郎徐會灃、右侍郎溥頲、署右侍郎曾廣漢)全部革職 高2.17米 以儆效尤!王照以一個六品小官 宽1.65米 把禮部兩個一品官和四個二品官全部幹掉 共镌碑文1044字,记述当年三总兵抗英 不可謂不是維新派 英雄事迹。== 史料记载 ==一大勝利!
锡朋 戊戌政變後 字樵佣 康梁逃亡海外,王照也逃到了日本,但是從此和康梁多有不合!1900年 顺天宁河人。以武举授兵部差官 庚子事變時 迁固原游击。从陕甘总督杨遇春征 王照秘密潛 中國 大河拐、洋阿尔巴特、沙布都尔、浑河诸战并有功 一直致力於救援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緒帝。不僅如此 赐花翎 王照還在天津創制"官話字母" 擢湖南临武营参将。十二年 並寫成《官話合聲字母》 从剿江华瑶赵金龙 此書成為中國第一套漢字筆劃式的拼音文字方案 赐号锐勇巴图鲁 滿清滅亡後 擢宝庆协 王照曾短期擔任讀音統一會 将。又平广东连州瑶 會長 功最。擢汀州镇总兵 後辭職 以忧归。十八 他致力於研究學問主張教育救國,直到去世!<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695785189_18f1992e500100j53v.html?from=history 晚清名士,曾祖是著名抗英將軍 起授寿春镇总兵。曾以一己之力干掉多位部長級高官]</ref>
二十年,偕提督陈化成防吴淞,伊里布调援宁波。寻偕葛云飞等守定海。敌至,锡朋初守竹山门,为诸军应援,数获胜。及敌乘雾登晓峰岭,以无巨炮不能御,率兵奋击,并分援竹山,所部裨弁朱汇源、吕林环、刘桂五、夏敏忠、张魁甲先后阵殁,众且尽,锡朋手刃数人,遂遇害。久之始得其尸,面如生,耳际有创。巡抚刘韵珂验实,为改殓,恤典加等,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谥刚节。子承泗、承瀚,并赐文举人,承泗袭世职,官山西温州知州;承瀚工部主事。==參考資料==
[[Category:清朝軍政人物]]
[[Category:民族英雄]]
72,7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