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锡朋

增加 19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unreferenced|time=2019-04-23T10:15:43+00:00}}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王锡朋
| 图像 =
}}
 
'''王錫朋'''生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九月十五日,字樵慵,順天府寧河(今屬天津市寧河縣)人。
==生平簡介==
 
父親[[王者佐]],國學生,母親李氏。自幼受儒家思想薰陶,喜歡儒學,博覽典籍,諳習兵法”(丁符九:《光緒寧河縣志》卷八)。亦習武,他不僅僅是懂得兵法,而且自己本身的武藝也強,很會治軍。“慨然有澄清宇宙之志”,善書法,喜韜略,好騎射。性情淳厚,生而英勇。是鴉片戰爭時期抗擊英國侵略者的著名民族英雄。
===賞”銳勇巴圖魯"名號===
清嘉慶十三年(1808),中武舉;嘉慶十九年(1814)入京充任兵部二等差官;嘉慶二十四年(1819)被選為守備;道光元年(1821)出任陝西固原城守營游擊;道光六年(1826),任陝西 [[ 慶陽營 ]] 參將,隨同陝甘總督楊遇春平定新疆維吾爾人 [[ 張格爾 ]] 暴動,自大河拐至回莊,戰鬥非常勇敢,因戰功顯赫,賞頂戴花翎,升任湖南臨武營參將。清道光十二年(1832),奉命隨從提督 [[ 羅思舉 ]] 參加鎮壓湖南瑤民起義,並輾轉湖南、廣東,鎮壓瑤民起義,賞”銳勇巴圖魯"名號, 升任寶慶協副將。清道光十三年(1833),任福建汀州鎮總兵。三年後,父病逝,王錫朋回蘆台守孝。
===訓練的壽春兵,以驍勇善戰馳名===
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安徽壽春鎮總兵。錫朋素驍勇,曾欽賜“銳勇巴圖魯”稱號。鴉片戰爭爆發後,道光二十年(1840年)調吳淞,協同江南提督 [[ 陳化成 ]] 防守吳淞要塞兩個月,曾炮擊大小英艦兩艘。王錫朋親自訓練的壽春兵,以驍勇善戰馳名,“英人聞風遠遁,數月不敢窺”。1841年春率兵增援定海,九月底,英軍再犯定海,他與 [[ 葛雲飛 ]] [[ 鄭國鴻 ]] 協力禦敵,固守城西曉風嶺,血戰6晝夜,部下將士傷亡殆盡。十月一日(農曆八月十七),壯烈捐軀,表現出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謚“剛節”。<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14/ii98mote4n.html 名人簡歷>'王錫朋]</ref>
==史稱"定海保衛戰"。==
1840年7月4日,英艦駛入定海洋面,致書限半小時獻城投降,他嚴正拒絕,率兵勇死守。次日,英軍登陸攻城,炮火猛烈,他立城上督戰。尋南門攻破,負傷無援,投水而死。陳連升,戰爭時任三江口副將。1840年夏,壽春鎮總兵王錫朋先奉命調到江南提督 [[ 陳化成 ]] 那裡協助防守吳淞口, 後因浙東形勢吃緊, 又從吳淞口調到浙東.在處州鎮任總兵的 [[ 鄭國鴻]], 也奉命調到鎮海協助葛雲飛布防.
1841年2月, 佔據定海的英軍在當地人民的不斷打擊下被迫撤走.葛雲飛、鄭國鴻、王錫朋三位總兵奉主持浙江軍務的欽差大臣裕謙之命, 同時進駐定海, 重整定海防務, 準備抗擊再次來犯之敵.葛雲飛是主將, 他跟鄭國鴻、王錫朋擰成了一股繩, 大敵當前, 三個人緊密地團結了起來.葛雲飛對製造兵器和沿海防務很有研究, 他拿出自己寫的《制械製藥要言》、《浙海險要圖說》兩本書徵求鄭國鴻、王錫朋的意見, 然後共同按照書中的辦法製造兵器火藥, 按照書中的地圖佈置防務, 把定海這個位於舟山島上的要塞建築得比以前更加鞏固.
1841年9月26日上午,英艦29艘,運載4000多侵略者向定海城集結而來。三鎮總兵分守要地,壽春鎮總兵王錫朋守曉峰嶺,處州鎮總兵鄭國鴻守竹山門,總兵葛雲飛坐鎮土城。在與英軍交戰三天后,清軍的裝備明顯落後,要想取勝亟須外援,貪生怕死的浙江總督餘步雲卻坐視不救。
==英勇事蹟鼓舞著子孫後代-王照==
[[File:王錫朋.jpg|thumb|right|[http://n.sinaimg.cn/front/181/w600h381/20190413/61PM-hvscktf3732285.jpg原圖鏈結][http://k.sina.com.cn/article_6695785189_18f1992e500100j53v.html?from=history] ]]王錫朋的英勇事蹟鼓舞著子孫後代,數十年後,他的一位曾孫也在近代史上劃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此人正是維新派官員 [[ 王照 ]] !王照中進士的那一年正是1894年,甲午那年的事兒估計大家也都很熟悉,王照也跟天子有誌之士一樣希望救國救民於水火之中。維新派興起之後,王照毫無意外的加入了維新派,跟著 [[ 康有為 ]] 大力鼓吹變法維新救國! 其實,雖然王照和康有為同屬維新派,但是王照的主張相比康有為比較穩重一些,他多次勸說康有為不要那麼著急,變法的事兒要循序漸進,可是康有為信心十足目空一切根本不聽王照的主張!“百日維新”期間,他眼帝后矛盾日益加深,維新大業有不保之虞,於是王照上書建議光緒帝奉慈禧太后"巡幸中外"!當時王照的職位是禮部主事,按照他的品級是沒有資格直接上書皇帝的,想給皇帝遞折子只能通過禮部的堂官代奏,當時的禮部是頑固派扎堆的衙門!按清製,禮部設禮部尚書(滿漢各一人)和禮部侍郎(滿漢各兩人),比如禮部尚書 [[ 懷塔布 ]] [[ 許應騤 ]] 、左侍郎 [[ 堃岫 ]] 、署左侍郎 [[ 徐會灃 ]] 、右侍郎 [[ 溥頲 ]] 、署右侍郎 [[ 曾廣漢 ]] 這些一二品的朝廷高官全都是頑固派要員,王照的上書他們能給他代奏嗎?
果不其然,禮部尚書懷塔布起初不肯代遞,後雖代遞但上奏稱王照"咆哮公堂"。事情最終鬧到了光緒帝那裡,光緒帝閱折後,命將阻撓上書的禮部六堂官(禮部尚書懷塔布與許應騤、左侍郎堃岫、署左侍郎徐會灃、右侍郎溥頲、署右侍郎曾廣漢)全部革職,以儆效尤!王照以一個六品小官,把禮部兩個一品官和四個二品官全部幹掉,不可謂不是維新派的一大勝利!
72,7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