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增加 6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历史沿革 ==
牛河梁遗址区所在的[[辽宁]]省西部靠近河北省的 [[ 承德 ]] 地区。 [[ 战国时 ]] 属燕右北平郡的东北境,辽西郡的西境,西汉时,今凌源、喀左、建平县属右北平郡白狼县、字县、城县。东汉时为乌桓、鲜卑所据。三国魏时为鲜卑地,西石晋时曾一度设平州昌黎郡,不久为鲜卑族所据,先为鲜卑字文氏地,后并入慕容氏,为前燕地。前燕建都龙城即今朝阳老城区。 [[ 北魏 ]] [[ 隋唐 ]] 时为营州境,北魏时这一区域设广都、石城县,属建德郡。唐代置营州都督府,朝阳是营州柳城郡治所,后又是平卢节度使治所,时各郡县皆废,都属柳城郡。" [[ 安史之乱]]" 后,这一带为 [[ 契丹 ]] 族占据,奚人活动的南界也曾到达白狼水。辽代时今建平、凌源分别为中京道大定府惠州地与榆州和众、永和二县及潭州尤山县。金代属北京路大定府,县名大体沿袭旧称。元代属大宁路,今凌源分属尤山县、和众县。明初,先后属大宁都指挥使司新城卫、营州左屯卫和中屯卫、大宁卫,后为兀良哈朵颜卫家古牧地。明末清初,这一带为喀拉沁左翼旗地,属卓索图盟。
公元1738 年(清[[乾隆]]三年) 设塔子沟厅,属直隶省[[承德府]],厅治在今凌源镇。公元1774 年(清乾隆三十九年) ,分塔子沟厅东部设三座塔厅,厅治在今朝阳市。公元1741年(清乾隆四十三年) 撤塔子沟厅设建昌县,属承德府,县治仍在今凌源镇,辖今凌源、喀左、建昌三县。公元1903 年(清光绪二十九年) 分建昌县东部设建平县。公元1904 年(清 [[ 光绪 ]] 三十年) 朝阳升府,建昌、建平两县属朝阳。从此,牛河梁遗址区为建平县与建昌县(即今凌源县) 的交界地带。民国初改建昌县为凌源县,与建平县同属热河省。1956 年 [[ 热河 ]] 省撤销,牛河梁地区属 [[ 辽宁省 ]][[ 朝阳市 ]]
== 四大重点遗址 ==
'''1.女神庙'''
第一地点 [[ 女神庙 ]] 遗址位于 [[ 辽宁 ]] 省朝阳市下辖的凌源市境内(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线凌源一侧),海拔631.1米,庙的平面呈窄
长形状,南北最长22米,东西最窄处2米,最宽处9米,方向南偏西20°。庙分主体和单体两个单元。主体部分为多室相连。主室为圆形,左右各一圆形侧室。北部为一长方形室,南部从平面看为二圆形室,并与一东西横置的长方形室相连。庙的主体部分为七室相连的布局,南北总长18.4米。主体部分以南横置一单室,长6米,最宽2.65米,主室与南单室间隔2.05米。
'''2.祭坛和3.积石冢'''
第二地点祭坛和积石冢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下辖的凌源市境内( [[ 凌源市 ]] 与建平县交界线凌源一侧)。
第二地点正北方向的牛河梁梁顶就是第一地点"女神庙"遗址所在地,两个地点相距1050米。
'''4.金字塔'''
第十三地点 [[ 金字塔 ]] 遗址位于 [[ 辽宁 ]] 省朝阳市下辖的凌源市境内,远离边界线的凌源内地。
是牛河梁遗址群中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海拔高度564.8米。整个建筑为正园丘形的土石结构,中央部分为夯土土丘,土丘外围包砌石。中央土丘直径40米。从山岗基岩面到现存土丘顶,残高约米。土丘外包砌石范围在直径60100米之间,总面积近10000平方米:如此巨大的"金字塔",其性质和内函如何呢,是陵墓、祭坛、还是冶炼址?此还有待于进一步确定。但它的发现无疑是牛河梁遗址群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从所处位置和建筑规模看应是与女神庙具有同等价值的中心建筑。
22,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