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彭维新

增加 6,17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彭维新'''==
[[File:彭维新.jpg|缩略图|右|彭维新|[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3674780261&di=4aee6fad81f433bc8d005a1d99535d5c&imgtype=0&src=http%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jpg%2FsyeDW7CrnYMWNNjicA6EAWNPvfU5aBfXeKaqI9HYVVlOCjb0lzlJ5urqm4DAEAqr2icSThKhA26mGNwWia1nbBelg%2F640%3Fwx_fmt%3Djpeg 原图链接]]]
'''[[彭维新]]'''({{bd|1679年||1769年|catIdx=P彭}}),字肇 石原,又 馀山。 清朝政治人物, 湖南[[茶陵县]]人。 曾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為 至协办大学士 ,有人稱其“清代重臣”。父彭思眷頗有文名,也寫過書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累迁[[赞善]]、[[谕德]],出督山东、浙江[[学政]],迁[[少詹事]],出为[[直隶]]、河南[[按察使]],改浙江[[布政使]],调礼部、刑部、吏部右[[侍郎]],充[[经筵讲官]]。累升署[[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仕途坎坷,几次被革职。回乡后,优游林下多年。[[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卒。==生平簡介==
==基本信息==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彭維新]]中進士,先為翰林院編修,累遷贊善諭德,後典山西、陝西鄉試,督山東、浙江學政。雍正二年至九年(1724—1731)先後任直隸按察使、河南按察使、浙江布政使、江蘇巡撫等職。雍正十年(1732年)後,歷任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兼協辦內閣大學士。<ref>[http://www.zhuzhouwang.com/2016/0529/331103.shtml 彭維新: 歷經三朝、四度罷官而不改初心]</ref>
[[ ===堅守為民初心,整治江蘇漕糧 === ]](1679-1769) 不僅在為文寫詩上,認為應去除“黑濁之氣” 為官之道也是 茶陵县秩堂乡石龙村人 廉自守。雍正七年(1729年),彭維新受命以江蘇巡撫身份赴江蘇任職。在江蘇巡撫任上,彭維新整治了當地收取漕糧過程中存在的弊端。從明朝開始,地處江南的江浙一帶成了我國南方地區最主要的糧食產地和經濟中心 字[[肇周]] 所以 号石原 當時有“蘇湖熟 又号馀山 天下足”的說法 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 元、明、清時期,朝廷將從東南地區收取的稅糧經大運河及海路輸送到京城供政府及守軍食用,這樣由大運河及海路輸送到京城的稅糧就是所謂的漕糧 的漕糧由各地地方政府負責收取。每年秋天徵收漕糧的時候,各地方政府把具體承收漕糧的業務分發給各地土豪劣紳和地痞惡霸。手握“尚方寶劍”,經過進一步了解之後,彭維新發現土豪劣紳、地痞惡霸和書吏、衙役、師爺人等在收取漕糧過程中的主要作弊手段有三種:一是任意加大量鬥的尺寸,在量斗上作弊,暗中多收;一是故意更改漕糧的質量標準,在樣米上作弊,以交來的糧食不合質量標準為由,明里白收;一是以少報多,在造糧賬目上作弊,虛報損耗,背地裡私收。了解情況之後,彭維新採取了有針對性地的整治措施:第一,彭維新個人拿出三百兩銀子,統一製作標準量鬥,分發屬下各州縣,由各州縣派員監製使用標準形制和規格的量鬥,用這些符合標準形制和規格的量鬥來收取漕糧。第二,要求各州縣按交糧人送糧的先後順序,隨時驗收漕糧質量,逐日造出詳細的糧冊登記賬目。第三,明令各州縣統一標示漕糧質量標準,主要負責人在收取漕糧期間,每天早晨都要親自到收糧地點,現場監督收糧,杜絕收糧工作人員的舞弊及其它不法行為。第四,責令各州縣強化對收糧工作的監督,隨時嚴查徵收漕糧過程中的舞弊貪腐行為,對於已查出的敲詐勒索多收白收漕糧的人、對於已發現的隨意喝斥責罵交糧百姓的人和現像要及時予以處罰,並隨時通報批評。彭維新的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整治和扼制了江蘇一帶徵收漕糧過程中的弊病,使貪 污吏和地痞惡霸借漕糧敲詐勒索百姓的行為有所收斂,這在客觀上減輕了當地百姓遭受的剝削和損失 <ref>[http://www.sohu.com/a/313928342_120058446 【為民情懷】彭維新:堅守為民初心,整治江蘇漕糧 ]</ref>
[[康熙]] == 十五年(1706)进士,先为[[翰林院]]编修,累迁赞善谕德,后典山西、陕西乡试,督山东、浙江学政,迁少詹事,出为直隶、河南按察使,浙江布政使,调任礼部、刑部、吏部右侍郎。雍 度罷官剛 改元,充日讲起居注官。七年(1729),奉命往江南会同巡抚尹继善清理积欠钱粮,条奏民间疾苦,疏请蠲免民欠。事竣,署理江苏巡按。较准漕斛,改为窄口平底,杜绝胥吏浮收积弊;双职工赈济江北水灾,全活甚众。后奉命检查浙江海塘兼审积案,又内转吏部左侍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署刑部、户部尚书,升协办大学士。不阿==
维新为 一生為 官清 廉,不趨炎附勢 因此也 多遭 權貴的 忌恨。 总理户 在戶 任職時 彭維新被[[ 亲五弹 親王允]]禮彈劾了。果親王 奏彭維新植黨營私、壞法欺公等 最終導致彭維新 獄坐牢。《東華錄》中明確記載了當時皇帝的諭旨。諭旨認為彭維新“居心巧詐,賦性貪鄙,或背旨以市私恩,或徇情而誤國帑”,妄作威福,收支留難,擅用官銀,沉擱部務,甚至將國家定例並怡賢親王在戶部歷年整理經畫之良規,肆行變亂,任意更張,法實難寬,情尤可惡。查律載:官吏挾詐欺公,變亂成法者斬監侯,維新應治罪如律 乾隆登基後,立即糾正了雍正年間的一批“冤假錯案”,彭維新得以於 乾隆元年(1736) 获释 獲釋 ,仍署左都御史。 不久又 遭御史 [[ 五俊 ]]彈 劾,再次落 。六年,授 部侍郎,又升任兵部尚 ,充三 礼馆 禮館 裁, 会试 會試 副主考官, 官。 奉命 议处总 議處總 兵高奇案,又以 例被革 。及至十四年,再授左都御史,旋又被劾 夺职 奪職 。至此, 四度 官,而不改 為官清正之 初衷 ,最后优 。<ref>[https://m.voc.com.cn/wxhn/article/201605/201605152127496412.html 湖湘廉官丨彭維新:四度罷官剛正不阿]</ref> ===優 游林下19年 ,卒===彭維新71歲時致仕回到秩堂石壟,此後一直閒居家鄉,過著與世無爭和閒雲野鶴般的幸福晚年生活,直至乾隆 三十四年(1769) 病逝,享年90歲。 ===詩文書畫頗有造詣===彭維新一生對詩文書畫頗有造詣,尤其擅長詩詞,後人回憶稱,彭維新曾說,“文章如鑄金,黑濁之氣竭,然後可鑄”,見地非凡。現今秩堂皇雩仙門聯“一峰紆綰青螺髻,七竅靈通白石泉”,即係彭維新所撰。另有《墨香閣集》傳於後世,清嘉慶道光年間湖南著名文獻學家鄧顯鶴所整理和刊刻的《沅湘耆舊集》收入彭維新詩詞77首,現摘錄幾首以郷讀者。 【次韻鄭魚門秋夕書感】 午夜涼飆生,秋聲驚坐寐。月色盈中庭,桐陰減半砌。志士感時節,繁憂浩無際。碧宇河漢橫,寥廓絕纖翳。太虛本澄明,塵勞徒敝敝。人心有天遊,胡為自膠戾。 貰酒不盡飲,旅顏成半酡。世味間愈淡,夜吟秋更多。蟋蟀無意緒,苦效商聲歌。我聽猶絲管,翻賴蠲宿疴。篆煙靜不散,井水寒無波。燭光熒棐幾,聖籍紛駢羅。 【次韻鄭魚門秋夕書感】 午夜涼飆生,秋聲驚坐寐。月色盈中庭,桐陰減半砌。志士感時節,繁憂浩無際。碧宇河漢橫,寥廓絕纖翳。太虛本澄明,塵勞徒敝敝。人心有天遊,胡為自膠戾。 貰酒不盡飲,旅顏成半酡。世味間愈淡,夜吟秋更多。蟋蟀無意緒,苦效商聲歌。我聽猶絲管,翻賴蠲宿疴。篆煙靜不散,井水寒無波。燭光熒棐幾,聖籍紛駢羅。 【碧泉岩】 茲崖韞高德,不欲矜有餘。盈腹貯乳水,纖罅鳴珮琚。夏潤冬不縮,點滴均數疏。一線下云竇,匯入芙蓉渠。(靈巖前沼。)鏡澄天在水,中無驚餌魚。曾洗仙藥鼎,時濺遊人裾。綠苔有新意,丹壁無宿於。窄廠足容膝,可以讀吾書。稚松匝戢戢,好風來徐徐。茶鐺近挹取,小啜塵慮袪。流潤歷千劫,應有神物居。何當作霖雨,及時起焦枯。 【春遊雜吟次趙秋穀前輩韻】 沍寒蘊元化,釀此無邊春。光風洗黯黭,老物呈鮮新。遙山突入戶,半壁青嶙峋。晴空雲靄靄,碧沼波鱗鱗。樂意到魚鳥,飛泳群相親。農事以時舉,錢鎛亦已陳。林間鳴社鼓,陌上扶醉人。昇平太和遍,何處容鬱堙。 洗眼待春歸,一療詩才餒。翻醉看花觴,宿醒連不解。紅紫紛迷離,到處空眙駭。何限輪蹄塵,誤逐繁縟彩。衝漠司化機,疇其覓真宰。 歲晚冰雪攢,眾卉泯無跡。一自春風來,是處草痕碧。桃杏矜艷陽,倚笑東郊陌。習經寒與暄,獨有舊松柏。甘避踏花塵,雲煙共朝夕。 繁枝簇蓓蕾,東風為吹開。爛漫曾幾時,片片飛綠苔。開落皆東風,昧者紛疑猜。芳時異搖落,胡為有隳摧。君看蒼岩樹,榮悴何預哉。 三月春浩浩,楊柳披清池。依依綴柔葉,裊裊垂長絲。遊人就帷幄,詞客吟葳蕤。不願蒙顧盼,願勿攀折之。攀折亦易盡,來歲無好枝。 繁英已繽紛,花風未吹楝。今歲桐葉增,化工不肯倦。密樹百囀鶯,畫梁雙歸燕。富兒羅葷羶,閉戶開廣宴。獨有靜觀人,早識東風面。筇枝收將歸,陽春在吟卷。 <ref>[https://m.voc.com.cn/wxhn/article/201605/201605152127496412.html 湖湘廉官丨彭維新:四度罷官剛正不阿]</ref>
善为诗,有《[[墨香阁集]]》行世。《[[沅湘耆旧集]]》收入77首。
==参考资料==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殿试金榜}}
 
 
==參考資料==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