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祁寯藻

增加 6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https://www.google.com/search?rlz=1C1ASUC_zh-TWTW840TW840&sxsrf=ACYBGNT-yK7T3vfu7pKKXWhTXgaUcYJdoA:1571904151587&q=%E7%A5%81%E5%AF%AF%E8%97%BB%E7%9B%B8%E7%89%87&tbm=isch&source=univ&sa=X&ved=2ahUKEwjx7M2kt7TlAhXPy4sBHYPjAWsQ4216BAgIECM&biw=1060&bih=505#imgrc=aqQXKvQj7ClkhM:] ]]
'''祁寯藻'''(1793年-1866年),字穎叔、淳浦,避諱改實甫,號春圃、觀齋、息翁, [[ 山西 ]] 壽陽縣平舒村人。他是清 [[ 乾隆 ]] 年間史學家、地理學家[[祁韻士]]之第五子。幼少時從父讀書,淹貫經史。曾為清朝 [[ 道光 ]] [[ 咸豐 ]] [[ 同治 ]] “三代帝王師”的祁雋藻幼年就聰明過人,父親 [[ 祁韻士 ]] 愛他如掌上明珠,常和友人敘談說:“莫謂松柏小,已具棟樑才。”
==生平簡介==
清朝中晚期一位較有影響的思想家、政治家。他是三代帝師,做過 [[ 道光皇帝 ]] 的上書房總師傅、 [[ 咸豐皇帝 ]] 的太子太保銜、 [[ 同治皇帝 ]] 的弘德殿授讀,他以體恤民隱,固民心名揚天下,並且在任期間重史治、薦賢才,提倡樸學與義理並重,這些都為清廷和士林所推崇。他的傳世著作《馬首農言》被公認為我國農學的寶貴遺產,其詩作達三千多首,書法作品更是不計其數,從其作品和為人處事方面體現了其具備濃厚的民本思想,他的民本思想不僅繼承了傳統民本思想的精華,並且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呈現出新的特徵,給清朝中晚期的社會帶來了些許光明。論學主張通訓詁、明義理二者不可偏廢,欲調和漢、宋學。論詩亦重學識,以為“非學無以擴識,非識無以範才。至於窮通顯晦,境遇各殊,敦厚溫柔,體要斯在,則視乎其人之自得”(《䜱䜪亭集自序》)。詩多詠物、紀遊、感恩、扈從,及官場酬應之作,清真瘦硬。少數篇什關心民生現實。陳衍尤賞其《題䜱䜪亭集》等詩,謂其“證據精確,比例切當,所謂學人之詩也,而詩中帶著寫景言情,則又詩人之詩矣”(《石遺室詩話》);又謂“文端學有根柢,與程春海侍郎為杜、為韓、為蘇、為黃”,“而後學人之詩與詩人之言合,而恣其所詣”( 《近代詩鈔自序》),將祁、程並推為近代喜言宋詩一派之倡導者。<ref>[https://www.mingqingxiaoshuo.com/renwu/qijunzao/ 祁寯藻作品]</ref>
===仕官經歷===
[[ 嘉慶 ]] 十九年(1814)甲戌科進土,選翰林院庶吉士。嘉慶二十年,其父謝世,他急扶樞歸葬,服闋,散館授編修。 [[ 道光 ]] 元年(1821)直南書房。三年,督湖南學政,裁革新生紅卷陋規,湘人對他稱頌不已。十一年,遷翰林院侍講學士,累遷禮部侍郎。後遭母喪,回鄉守制。其間,著《馬首農言》。十七年,調戶部右侍郎,督江蘇學政。二十年,奉命視察 [[ 福建 ]] 海防及禁煙事宜,查禁煙犯,捕治漢奸,皆有成效。時林則徐在廣州推行禁煙,祁雋藻撰寫新樂三章,刊示各處,予以支持。是年二月,任兵部尚書。四月,奉命巡視閩浙,與閩浙總督鄧廷楨籌備海防經費,簡練水師將領事宜。六月,英軍犯廈門,閩浙總督[[鄧廷楨]]擊退之,忌者謂之不實,道光帝命[[祁雋藻]]往查,他具陳說:“鄧廷楨所奏不誣,定海不可不迅复,水師有專門之技,宜破格用人。” [[ 鴉片戰爭 ]] 時,祁寯藻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閏三月任戶部尚書。九月任軍機大臣。當時,清廷對英主和主戰意見不一。祁雋藻支持[[林則徐]]、[[鄧廷楨]]主戰,並與主和派正色爭辯。二十九年二月,任上書房總師傅,七月,又任協辦大學士。
咸豐帝即位,命祁寯藻為體仁閣大學士。咸豐元年(1851),調工部,兼管戶部三庫事宜。二年賞加太子太保銜。時咸豐帝問其用人行政之道,他答以言路為國家氣脈,氣脈通,無論強弱,均以為國。他常以“君明臣直”進諫,對咸豐帝有過相當影響。四年,因與權臣肅順不合,稱疾,以大學士軍機大臣致仕。
同治元年(1862),被垂簾聽政的[[慈禧]]特詔起用,命以體仁閣大學士銜授禮部尚書。同治帝在弘德殿入學,命他授讀。四年八月,他以疾致仕。五年九月病逝。諡文端。
==詩詞==
祁寯藻儒學博大精深,精訓詁,善詩賦,曾給道光、咸豐、同治三帝當講官與老師,還教同治書法,世稱「三代帝師」。
他一生集詩近3000餘首,自編《谷曼谷九亭集》十二卷,《谷曼谷九亭後集》十二卷,被人尊為道光年間詩壇領袖。陳衍在《石遺室詩話》中稱“祁文端為道、咸間巨公工詩者。”劉禺生撰《世載堂雜憶》說“當時都下以名高位重之 [[ 祁雋藻 ]] [[ 陶澍 ]] [[ 張洋河 ]] 等為領袖,芸集都下。”對他在京都詩壇的地位作了肯定。
==著作==
祁寯藻集》是清代“三朝帝師”著名政治家、書法家、學者祁寯藻現存全部著作結集,是一部能夠集中反映祁寯藻多方面成就的個人全集。該書被列為全國古籍整理專項支持項目、國家清史編纂文獻叢刊項目,並榮獲了2010年度全國古籍優秀圖書一等獎。《祁寯藻農學思想研究》是將祁寯藻的農學專著《馬首農言》影印,並將相關領域專家的研究成果結集出版的一套叢書。
2011年2月,任国维( [[ 山西省 ]] 文联原党组书记、祁寯藻研究会会长)任总主编的大型文献《祁寯藻集》,由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全书共3卷,计270万字。内容包括谱传、日记、信札、马首农言、随笔、杂记、附录(以上为一卷);诗词、校勘、批注及考证(以上为二卷);奏议、题本(以上为三卷)。 祁寯藻(1793~1866),山西寿阳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考中进士后,一路升迁,官至首席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而且身历四朝,充任三代帝师。他在朝居官50余年,学粹品端,忠清亮直,是影响清代政治的重量级人物;又系当时学界、书坛为人称颂和推崇的大家、领袖。因此,编辑出版《祁寯藻集》,不仅对我们了解祁寯藻本人和他的为政思想、学术成就、社会贡献及其产生的影响,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我们认识那个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大环境,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现代学术研究开掘出一湾活水,为清史的编纂和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ref>[http://roll.sohu.com/20110717/n313628098.shtml 《祁寯藻集》《祁寯藻農學思想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並召開]</ref>
==讀史札記·寓廉於藝==
1,5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