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曾廉

增加 2,05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
'''曾廉'''(1856~1928),字伯隅,號藕青,別號非齋,又號蠡庵,湖南宝庆邵阳县今湖南邵东县石牛山人(今汪塘乡境内)。當時研究元史專家。他長期在家鄉湖南邵陽教書,思想極端保守,反對戊戌變法。
== '''人物 生平''' 簡介==曾廉(1856~1928),字伯隅,湖南宝庆邵阳县今湖南邵东县石牛山人(今汪塘乡境内)。3岁就能沿街招牌、对联,10岁能属文,15岁而为《田家杂兴赋》,20岁考入县学,后选入岳麓书院。课余,常向书店求借典籍,傍柜阅览,片刻读完乙店主试问书中内容,曾对答如流。学成,先后主讲爱莲书院(宝庆府)、校经堂书院(沅州府)。曾与贺金声过从甚密,议论国事常通宵达旦,谓贺可匡时救国。贺欲起事,曾命弟珊始终参与。
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翌年会试后,任国子监助教,参与编修 3歲就能沿街招牌、對聯,10歲能屬文,15歲而為 大清会典 田家雜興賦 ,20歲考入縣學 为大学士徐桐赏识 後選入岳麓書院 戊戍维新运动中 課餘 曾上书朝廷 常向書店求借典籍 指责康有为、梁启超为"舞文诬圣 傍櫃閱覽 聚众行邪 片刻讀完乙店主試問書中內容 假权行教"之徒。时雀塘铺(今新邵县境内)人樊锥在邵阳组织"南学会"反旧教,倡新学。 于邵阳学宫会集群儒斥樊"倡邪说,背圣教",将其驱逐出邵阳 對答如流
== '''人物功绩''' =上疏力諫,攻擊康、梁=== 清末 光绪二十年(1894) 列强入侵,日寇占琉球,蚀高丽(朝鲜),进而图犯辽边,"国将不国" 中举人 曾慷慨陈词 光緒二十四年 反对乞和 官遷國子監助教兼會典館詳校 主张启用刚正忠义将帅 參與編修《大清會典》 力拒外敌 光緒二十五年 以固边疆。八国联军侵华(1900) 受徐桐提拔 曾随李秉衡出兵抗击。兵败 擢遷知府 李自杀 後上奏移都長安 曾投江为部卒营救。后调任陕 頗受賞識擢升陝 西候 道, 继续支持义和团保卫北京、天津的反帝爱国斗争。光绪二十八年(1902) 因支持义和团 以“黨庇源匪” 获罪 罷職 遂隐居贵 逃隱貴 县的 梅屏山下 。1898年戊戌維新時,他上疏力諫,攻擊康有為、梁啓超為“舞文誣聖,聚眾行邪,假權行教”之徒。時雀塘鋪(今新邵縣境內)人樊錐在邵陽組織“南學會”反舊教 筑"掘阅园''从事 倡新學。曾於邵陽學宮會集群儒斥樊“倡邪說,背聖 学与著述 ”,將其驅逐出邵陽
1902年客居贵州后从事于改编元史 ===支持義和團而獲罪===清末,列強入侵,日寇占琉球,蝕高麗(朝鮮) 著成《元书》102卷,1911年刊行 進而圖犯遼邊 另有《元史考证》4卷 “國將不國” 他虽取同乡先贤魏源的《元史新编》为蓝本 曾慷慨陳詞,反對乞和,主張啟用剛正忠義將帥 而宗旨却与魏源以来诸家致 于广搜中 史料、考订史实 敵, 补正《元史》者全然不同 固邊疆。八國聯軍侵華(1900),曾隨李秉衡出兵抗擊。兵敗 称欲继孔子作《春秋》之志 殺,曾投江為部卒營救。後調任陝西候補道,繼續支持義和團保衛北京、天津的反帝愛國鬥爭。光緒二十八年(1902)曾因支持義和團而獲罪,遂隱居貴州錦屏縣的梅屏山下 申明纲常大义 築“掘閱園’’從事教學與著述
===著成《元書》102卷===1902年客居貴州後從事於改編元史,著成《元書》102卷,1911年刊行,另有《元史考證》4卷。他雖取同鄉先賢魏源的《元史新編》為藍本,而宗旨卻與魏源以來諸家致力於廣搜中外史料、考訂史實以補正《元史》者全然不同,自稱欲繼孔子作《春秋》之志,申明綱常大義。 宣 二年(1910),曾返故 长杨 長楊 院。其 兴学 興學 堂,曾仍力倡 旧学 舊學 ,尚孔孟之道,以" 学" 學” 自勉。民 国2 國2 年(19.13.13)邀同仁 钱粮 錢糧 ,建立" 岩畔村 积谷会" 積穀會” ,解 民之困。民 国17 國17 农历 農曆 六月初三日逝世。著有《元 》等 书传 書傳 世。 一生著作較豐,輯為《蠡庵集》共二十八卷。<ref>[https://sou-yun.cn/PoemIndex.aspx?dynasty=Qing&author=%E6%9B%BE%E5%BB%89&&dm=m&lang=t 詩詞庫>淸>曾廉>詞 363]</ref> ==曾廉的詩詞全集:== 《浣溪紗·送別》 《賀新郎·紅杏吊宋尚書》 《賀新郎·長安對景》 《念奴嬌·穀雨》 《浣溪紗·儀棧茅屋》 《雪獅兒·花寒》 《一叢花·江南》 《滿江紅·戴角披毛》<ref>[https://www.gushimi.org/shiren/6048.html 曾廉的詩詞全集]</ref>  ===《浣溪紗·送別》===日日行人過灞橋。 乞君留柳兩三條。 休教瘦盡小蠻腰。 當鳥語時花簇簇,動人情處水迢迢。 憶初相識到今朝。<ref>[http://www.haoshici.com/zh-tw/649ha7g.html 浣溪紗 • 送別]</ref> ==《浣溪紗·儀棧茅屋》== 露坐庭除瑣瑣談。美人環列兩還三。汲江瀹茗比泉甘。 一帶板橋看錦袖,幾閒茅屋出金篸。從來風物說江南。<ref>[https://www.arteducation.com.tw/shiwenv_4e88da82e083.html 《浣溪紗·儀棧茅屋》]</ref> ==畫堂春• 清溪== 纤塵隔斷是清溪。 阿儂家在橋西。 辛夷花落海棠稀。 寂寂芳蹊。 侵曉日頭初上,窗前綠樹迷離。 一雙燕子拂簾低。 莫滴芹泥。<ref>[http://www.haoshici.com/zh-tw/1fahadi.html 畫堂春• 清溪]</ref> ==真珠簾 戲題== 瀛洲深處多台榭。曲闌乾、四面花枝低亞。花外小橋橫,再過蒲桃架。 才見神仙開洞府,便欲去、何能輕舍。休舍。且傾盡行裝,典衣貨馬。 聽得玉佩丁東,知籠人軟語,也非全假。何限大英雄,多系情蘭麝。 青兕勛名當峻職,卻只為、蛾眉停罷。都罷。拚斗酒酣眠,換將僕射。 <ref>[https://www.arteducation.com.tw/shiwenv_9b7f89720260.html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真珠簾 戲題]</ref> ==參考資料==
其文结尾落款多为陕西候补知府甲午科顺天举人曾廉。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