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曾廉

增加 1,23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上疏力諫,攻擊康、梁===
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光緒二十四年,官遷國子監助教兼會典館詳校,參與編修《大清會典》,光緒二十五年,受徐桐提拔,擢遷知府,後上奏移都長安,頗受賞識擢升陝西候補道,曾以“黨庇源匪”而罷職,逃隱貴州錦屏,梅屏山下。1898年戊戌維新時,他上疏力諫,攻擊 [[ 康有為 ]] [[ 梁啓超 ]] 為“舞文誣聖,聚眾行邪,假權行教”之徒。時雀塘鋪(今新邵縣境內)人樊錐在邵陽組織“南學會”反舊教,倡新學。曾於邵陽學宮會集群儒斥樊“倡邪說,背聖教”,將其驅逐出邵陽。
===支持義和團而獲罪===
清末,列強入侵,日寇占琉球,蝕高麗(朝鮮),進而圖犯遼邊,“國將不國”。曾慷慨陳詞,反對乞和,主張啟用剛正忠義將帥,力拒外敵,以固邊疆。八國聯軍侵華(1900),曾隨 [[ 李秉衡 ]] 出兵抗擊。兵敗,李自殺,曾投江為部卒營救。後調任陝西候補道,繼續支持義和團保衛北京、天津的反帝愛國鬥爭。
光緒二十八年(1902)曾因支持義和團而獲罪,遂隱居貴州錦屏縣的梅屏山下,築“掘閱園’’從事教學與著述。
===著成《元書》102卷===
1902年客居貴州後從事於改編元史,著成《元書》102卷,1911年刊行,另有《元史考證》4卷。他雖取同鄉先賢 [[ 魏源 ]] 的《元史新編》為藍本,而宗旨卻與魏源以來諸家致力於廣搜中外史料、考訂史實以補正《元史》者全然不同,自稱欲繼 [[ 孔子 ]] 作《春秋》之志,申明綱常大義。
宣統二年(1910),曾返故鄉,長楊塘書院。其時已廢科舉,興學堂,曾仍力倡舊學,尚孔孟之道,以“仁學”自勉。民國2年(19.13)邀同仁籌募錢糧,建立“岩畔村積穀會”,解饑民之困。民國17年農曆六月初三日逝世。著有《元書》等書傳世。
<ref>[https://www.arteducation.com.tw/shiwenv_4e88da82e083.html 《浣溪紗·儀棧茅屋》]</ref>
== 畫堂春• 清溪《賀新郎·紅杏吊宋尚書》== 纤塵隔斷是清溪。
阿儂家在橋西 春意幐芳陌
辛夷 倚斜陽、牆頭盼望,杏 落海棠稀 紅拆
寂寂芳蹊 何限才人多情興,偏喜嫣紅淡白
侵曉日頭初上,窗前綠樹迷離 只半臂、輕寒休惜
一雙燕子拂 繡幕珠 重重地,況蓬山、無復珠簾隔
莫滴芹泥 恩寵重,拜鸞掖 <ref>[http://www.haoshici.com/zh-tw/1fahadi.html 畫堂春• 清溪]</ref>
==真珠簾 戲題==錦官城上明蟾夕。
瀛洲深處多台榭。曲闌乾 看堂皇 四面花枝低亞。花外小橋橫 青娥排就 再過蒲桃架 金壺珊格
才見神仙 畫戟門 洞府 如椽燭 便欲去、何能輕舍。休舍。且傾盡行裝,典衣貨馬 疊疊綺羅薌澤
聽得玉佩丁東,知籠 正長夜、歌筵 軟語,也非全假。何限大英雄,多系情蘭麝
班馬高名南狐筆,到而今、石室餘殘碣。 揮翰處,草齊額。<ref>[http://www.haoshici.com/e11haa6.html 賀新郎•紅杏吊宋尚書]</ref> ==《賀新郎·長安對景》== 莫道秦風惡。 漫揚鞭、人家十里,颺開簾箔。 天氣看看清明近,忙了鞦韆繩索。 正傍取、水村山閣。 送上佳人 兕勛名當峻職 霄去,笑人閒、無此飛騰樂。 宜彩蝶,戀衣角。 人生何苦分今昨。 嘆瞢騰、一場春夢,樓台林壑。 燕瘦環肥今安在,惟有鳥啼花落。 有八水、空環城郭。 漢殿唐宮傾頹盡 卻只為 曲江頭 非複先池泊。 鋤碧藕,種藜藿。<ref>[http://www.haoshici.com/347haa8.html 賀新郎•長安對景]</ref> ==《念奴嬌·穀雨》==停罷 銅臭,欲揚州騎鶴,槐安城裡 。  捲地東風吹夢破,須有大原公子。 玉立裼裘,風馳杖策,商略澄清計。 長天人困,江頭黃鵠呼起。 不道夫子關西,諸生蜀郡,同此花時會。 菽乳菘菹肥且白,況有椒蔥紅鯉。 惆悵檐前,海棠已落,待牡丹舒紫。  應牢記,今年穀雨天氣 拚斗酒酣眠 <ref>[http://www.haoshici.com/zh-tw/03ahagp.html 念奴嬌·穀雨]</ref> ==《一叢花·江南》==  一聲曉唱杏花擔。寶鏡正開函。水如碧玉山如黛,這風景、只有江南。 六代風流,不言金粉,此味少人諳。 篾篷小艇破晴藍。嘉客可清談。詩筒茗椀高僧伴,白司馬、仍是青衫。 何處清歌,發聲裊裊 換將僕射 恍惚舊何戡 <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cb749151c807.aspx 一叢花·江南]</ref>
<ref>[https://www.arteducation.com.tw/shiwenv_9b7f89720260.html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真珠簾 戲題]</ref>
==參考資料==
72,7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