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荣新江

增加 1,29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荣新江| 圖像 = [[File:Rongxinjiang.jpg|缩略图|左|[http://n1.itc.cn/img8/wb/smccloud/recom/2015/09/14/144217686070669465.JPEG 原圖鏈結][http://www.sohu.com/a/31692172_115423 来自收货图片]]]| 出生日期 = 1960年| 逝世日期 =| 出生地点 = 天津| 國籍 = 中国| 職業 = 教授,学者| 知名原因 =主要成就,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 知名作品 = 《[[唐研究]]》</br>《[[敦煌学新论]]》</br>《》</br>}}'''[[荣新江]]'''<ref>[https://baike.so.com/doc/5825181-6037999.html个人简历网 ] </ref> 荣新江 毕业院校 男,1960 北京大学。1960 年生于天津。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研究会理事、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唐研究》主编、《敦煌吐鲁番研究》编委、《中国学术》学术委员会委员。2013年受聘新疆师范大学"天山学者"计划。主要成就,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荣新江 国籍 中国 民族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960年  职业教授,学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 === 代表作品===
《唐研究》(第 11 卷),《敦煌学新论》
== 目录1简介2学术兼职3研究方向4论著目录折叠编辑本段 简介===== 折叠 学习经历===
1978.9--1982.8 北京大学历史系 本科 获历史学学士
1982.9--1985.9 北京大学历史系 硕士研究生 获历史学硕士
[[File:Rongxinjiang1.jpg|缩略图|右|[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03/5cd6c50480d741d6b121165183d797aa_th.jpg 原圖鏈結][http://www.sohu.com/a/161789763_567589 来自搜狐图片]]]
== 工作经历 ==
折叠工作经历
1985.9--1987.9 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 助
荣新江教授
荣新江教授
2010.3-- 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
== 折叠 海外经历==
1984.9--1985.7 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Sinological Institute,Leiden University)留学(合作培养)并走访英、法、东西德、丹麦、瑞典等国学术机构
2000.7 参加香港"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1]
== 折叠编辑本段 学术兼职==
中国唐史研究会理事(1992-)、副会长(1998-)
《欧亚学刊》学术顾问(1999-)
[[File:Rongxinjiang2.jpg|缩略图|右|[https://p1.ssl.qhimgs1.com/sdr/400__/t01216882db0c1942e1.jpg 原圖鏈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415/15/15549792_745835364.shtml 来自个人图书图片]]]
北京市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99-)
中西文化交流史、隋唐史、中亚史、敦煌学吐鲁番文献[1]
== 折叠编辑本段 研究方向==
汉唐中西文化交流、唐五代西北民族史、西域史、敦煌吐鲁番文书、敦煌古籍整理
== 折叠编辑本段 论著目录==
篇名后所加 A、B、C、D、E、F、G者,已分别收入下列各书中:
I=《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
=== 2000年===
1.摩尼教在高昌的初传,刘东编《中国学术》 1,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58-171。(E)2.高昌王国与中西交通,余太山编《欧亚学刊》 2,中华书局,2000,73-83。(E)
29.(翻译)梅维恒《绘画与表演──中国的看图讲故事和它的印度起源》(与王邦维、钱文忠合译),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0年6月。
=== 2001年===
1.《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8,11+373页+110插图+4地图。
5."The Relationship of Dunhuang with the Uighur Kingdom in Turfan in the Tenth Century",De Dunhuang à Istanbul,Hommage à James Russel Hamilton(Silk Road StudiesV),ed. by Louis Bazin et Peter Zieme,Brepols 2001,275-298.
[[File:Rongxinjiang3.jpg|缩略图|右|[http://www.nxkg.org.cn/uploadfile/2017/0110/20170110075639366.jpg 原圖鏈結][http://www.nxkg.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3&id=163 来自文物考古图片]]]
6.隋及唐初并州的萨保府与粟特聚落,《文物》2001:4,84-89。(E)
19.(主编)《唐研究》第 7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2,599页+8图版。
=== 2002年===
1.《敦煌学新论》(敦煌学研究丛书),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2.9。(=F)
19.(主编)《唐研究》第 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557页+11图版。
=== 2003年===
1. 海路还是陆路--佛教传入汉代中国的途径和流行区域研究述评,《北大史学》 9,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1,320-342。(G)
34.跨越中国边境的跨文化互动学术研讨会(附:梅维恒教授敦煌研究论著目录),《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创刊号,北京中华书局, 2003.12 , 41-45。
=== 2004年===
1.(与李孝聪合编)《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科学出版社, 2004.1。
9.四海为家-- 粟特首领墓葬所见粟特人的多元文化,《上海文博》 2004 :4 , 85-91 +图 1-11。
[[File:Rongxinjiang4.jpg|缩略图|右|[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7/693/55.jpg 原圖鏈結][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26683 来自澎湃图片]]]
10."Land Route or Sea Route? Commentary on the study of the paths of transmission and areas in which Buddhism was disseminated during the Han period" (tr. by Xiuqin Zhou),Sino-Platonic Papers,ed. V. H. Mair,No.144,July 2004,1-32.
27.评《上海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编《历史文献》第7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322-329。(G)(DD)
=== 2005年===
1.《中国中古史研究十论》(名家专题精讲系列第五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1 月。(=G)
26.《唐研究》第 11 卷"唐宋时期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秩序研究"专号序(与邓小南合撰),《唐研究》第 11 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2 月, 1-3 页。
=== 2006年===
1.粟特与突厥--粟特石棺图像的新印证,周伟洲编《西北民族论丛》第 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1-23页。
21.(主编)《唐研究》第 12 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2 月。
=== 2007年===
1.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概说(与孟宪实、李肖合撰),《文物》 2007年第2期,41-49页,图1-图8。
30. 纪念马尔沙克--兼谈他对粟特研究的贡献,《艺术史研究》第9辑,中山大学岀版社,2007年12月,451-460页。
=== 2008年===
1.《于阗史丛考》(增订本)(与张广达合著)(西域历史语言研究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6+421页。
27. 疾病史与世界历史的书写--《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中译本评介(与陈昊合撰),《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7卷第3期,2008年,388-390页。
=== 2009年===
1.丝绸之路上的粟特商人与粟特文化,郑培凯主编《西域:中外文明交流的中转站》(中国文化中心讲座系列),香港城市大学岀版社,2009年,75-89页。
30. "The Name of So-called 'Tumshuqese'",Bulletin of the Asia Institute19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Oktor Skjaervo's 65th birthday),Dec. 2009,pp. 121-129.
=== 2010年===
1.《辨伪与存真--敦煌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3月。
14.唤起废墟遗址中酣睡的文化性灵──张师广达先生《文书、典籍与西域史地》读后,《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9月,1315-1332页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天津人]]
[[Category:教授]]
5,3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