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荣新江

增加 88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荣新江]]'''<ref>[https://baike.so.com/doc/5825181-6037999.html 个人简历网 ] </ref>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1960年生于天津。现任 [[ 北京大学历史系 ]]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研究会理事、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 [[ 唐研究 ]] 》主编、《 [[ 敦煌吐鲁番研究 ]] 》编委、《 [[ 中国学术 ]] 》学术委员会委员。2013年受聘新疆师范大学"天山学者"计划。
主要成就,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
1982.9--1985.9 北京大学历史系 硕士研究生 获历史学硕士
[[File:Rongxinjiang1.jpg|缩略图|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03/5cd6c50480d741d6b121165183d797aa_th.jpg 原圖鏈結][http://www.sohu.com/a/161789763_567589 来自搜狐图片]]]
== 工作经历 ==
1993.8-- 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 教授
1998.8-- [[ 北京大学历史系 ]] 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 博士生导师
2010.3-- 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
1984.9--1985.7 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Sinological Institute,Leiden University)留学(合作培养)并走访英、法、东西德、丹麦、瑞典等国学术机构
1990.9--1991.2 [[ 日本京都龙谷大学 ]] 佛教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1.2--8 英国图书馆(The British Library)访问学者并走访法国和俄国
1991.8 参加了 [[ 香港大学 ]] 举办的隋唐五代史国际研讨会
1992.11--1993.5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5.8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6. 6-8 [[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 ]] 东亚研究所(OAS,Free University Berlin)访问教授
1996.10-1997.1 [[ 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会]](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Yale University)访问学者
1996.11 参加台北第三届唐代文化研讨会并在中正、中兴、成功等大学讲演
1997.7 参加英国图书馆(The British Library)举办的Forgeries of Dunhuang Manuscrip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二十世纪初敦煌写本伪卷学术讨论会)并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University of London)讲演
1998.7 参加 [[ 美国耶鲁大学 ]] 举办的"第三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
1999. 2 参加夏威夷东海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东亚对话年会:东亚的历史保护与教育"
2000.3 参加在圣迭戈举行的第52届美国亚洲学会年会(The 52nd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 Studies)并在加州大学洛杉基分校(UCLA)艺术史系讲演
2000.5 特邀参加日本第45届国际东方学者会议并在东京大学、 [[ 东洋文库 ]] 、创价大学、大阪大学、神户外国语大学讲演
2000.7 参加香港"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1]
《唐研究》主编(1995-)
[[ 敦煌吐鲁番研究 ]] 》、《敦煌学辑刊》、《西域研究》编委(1995-)
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1996-)Chinese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学术顾问(1996-)
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99-)
[[ 浙江大学 ]] 敦煌研究中心兼职教授(1999-)
[[ 兰州大学 ]] 敦煌学研究所兼职教授(1999-)
《欧亚学刊》学术顾问(1999-)
南京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2000-)
[[ 中国学术 ]] 》学术委员会委员(2000-)
研究方向或学科专长:
A=《于阗史丛考》(与张广达合著),上海书店,1993.12。
AA=《于阗史丛考》(增订本)(与张广达合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8.9。
B =《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1996.6。
C =《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1。
=== 2000年 ===
1.摩尼教在高昌的初传,刘东编《 [[ 中国学术 ]] 》 1,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58-171。(E)2.高昌王国与中西交通,余太山编《 [[ 欧亚学刊 ]] 》 2,中华书局,2000,73-83。(E)
3.据史德语考(与段晴合撰),余太山编《 [[ 中亚学刊 ]] 》 5(1996),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9-21。
4.法门寺与敦煌,《 '98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12,66-75。(F)
9.甘藏敦煌文献知多少?《档案》 2000:3,16-19。(F)
10.敦煌文献:新材料与新问题,《 [[ 中国典籍与文化 ]] 》 2000:1,16-17。(F) (G)
11.敦煌学:21世纪还是"学术新潮流"吗?《辞海新知》No.5,2000.6,65-71。(F)(G)
12.敦煌文献整理研究琐议,《 [[ 光明日报 ]] 》 2000.9.5。(F)
13.敦煌学のきのう、きょう、ぁす,《人民中国》 2000:10,20-24。
14.敦煌学百年:海外汉学的奉献,《光明日报》 2000.10.20《历史周刊》。(F)
15.敦煌文献与古籍整理,《 [[ 庆祝吴其昱先生八秩华诞敦煌学特刊 ]] 》,台北文津出版社, 2000, 269-280。(F)
16.敦煌地理文献的价值与研究,《书品》 2000:3,33-40。(F)
17.敦煌本《贞元十道录》及其价值,《中华文史论丛》 63,2000,92-99。
18.《英国图书馆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残卷目录》补正,宋家钰、刘忠编《 [[ 英国收藏敦煌汉藏文献研究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6,379-387。
19."[Chines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the Western Regions: A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s" (tr. By Lin Yi),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2000,111-123.
23.《英藏敦煌文献》定名商补,《文史》 52,2000,115-129。(F)
24.评《敦煌学研究论著目录(1908-1997)》,《 [[ 汉学研究通 ]] 讯》19:4,2000,649-651。(F)
25.《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评介,《中国史研究》 2000:1,167-169。(F)
26.书评:《汉文史料中的罗马帝国》(The Roman Empire in Chinese Sources,by D.D.Leslie and K.H.J.Gardiner,Roma 1996),《北大史学》7,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28-332。(E)
27.《唐研究》的编辑方针及其旨趣,《 [[ 唐代史研 ]] 究》 3,日本唐代史研究会,2000,54-58。(G)
28.(主编)《唐研究》第 6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26页+8图版。
29.(翻译)梅维恒《绘画与表演──中国的看图讲故事和它的印度起源》(与 [[ 王邦维 ]] [[ 钱文忠 ]] 合译),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0年6月。
=== 2001年 ===
1.《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8,11+373页+110插图+4地图。
2.《 [[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 》,北京三联书店, 2001.12,ix+6+490页。(=E)
3.敦煌归义军曹氏统治者为粟特后裔说,《 [[ 历史研究 ]] 》 2001:1,65-72。(E)
4.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曹氏出自考--ソグド后裔说をめぐって(张铭心、广中智之日译文),《内陆ァジァ史研究》 16,东京早稻田大学大学,2001.3,1-12。
7.敦煌藏经洞文物的早期流散,郝春文编《敦煌文献论集--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1,1-21。
8.唐蔡省风编《 [[ 瑶池新咏 ]] 》重研(与 [[ 徐俊 ]] 合撰),《唐研究》 7,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25-144。
9.粟特祆教美术东传过程中的转化--从粟特到中国,巫鸿编《汉唐之间文化艺术的互动与交融》,文物出版社, 2001.9,51-72。(E)
10.(整理)陈寅恪:《敦煌零拾》札记,《 [[ 敦煌吐鲁番研究 ]] 》 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12。(F)
11.中国所藏敦煌吐鲁番文献整理刊布简介,日本《唐代史研究》 4,2001,118-121。
12.书评:《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法书大观》第 11卷《晋唐写经·晋唐文书》、第12卷《战国秦汉唐宋元墨迹》,《敦煌吐鲁番研究》5,2001,332-337。(F)
13.书评:《古本敦煌乡土志八种笺证》,《 [[ 敦煌吐鲁番研究 ]] 》 5,2001,418-422。(F)
14.敦煌吐鲁番研究的典范--《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读后,乐黛云编《季羡林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纪念季羡林教授九十寿辰》,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42-46。(F)
15.《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壹评介,《 [[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 》 369,2001.11,21-24。16.华尔纳《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中文本序,《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1,1-4。
17.《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前言,《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丛刊),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11,1-10。(F)
18.申国美编《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研究论著目录索引》序,同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1.9, 1-2。(F)
19.(主编)《唐研究》第 7卷,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1.12,599页+8图版。
=== 2002年 ===
1.《敦煌学新论》(敦煌学研究丛书),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2.9。(=F)
2.(辑注)《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与 [[ 朱玉麒 ]] 合作),北京中华书局, 2002.4,2+12+331页+56图。
2.《释迦降伏外道像》中的祆神密斯拉与祖尔万,《华林》 2,中华书局,2002.1,201-213。(E)
3.波斯与中国:两种文化在唐朝的交融,刘东编《中国学术》 2002:4,商务印书馆,2002.12,56-76。
4.中亚、西亚、南亚、南海、 [[ 欧洲 ]] 、非洲关系,胡戟等编《二十世纪唐研究·政治卷》第九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1,260-287。(G)
5."The Li Shengduo Collection: Original or Forged Manuscripts?"Dunhuang Manuscript Forgeries(The British Library Studies in Conservation Science 3),ed. by Susan Whitfield,London: The British Library,2002,pp.62-83 + pl.1.
17.才高四海,学贯八书--周一良先生与敦煌学,《敦煌吐鲁番研究》 6,2002.8,26-37。(F)
18.大谷探险队とその将来品,《 [[ 本愿寺新报 ]] 》 2002年12月20日第7版。
19.(主编)《唐研究》第 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557页+11图版。
2. "The Illustrative Sequence on An Jia's Screen: A Depiction of the Daily Life of aSabao" (安伽石屏的图像程序:一个萨保的日常生活画卷),Orientations,February 2003,pp.32-35 + figs.1-7。
3. Miho美术馆粟特石棺屏风的图像及其组合,《 [[ 艺术史研究 ]] 》 4,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12 (2003.7), 199-221。
4. 于阗花毡与粟特银盘--九、十世纪敦煌寺院的外来供养,胡素馨编《佛教物质文化寺院财富与世俗供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12,246-260。
5. 佛像还是祆神?--从于阗看丝路宗教的混同形态,《 [[ 九州学林 ]] 》 1卷2期,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冬季,93-115。
6. 略谈徐显秀墓壁画上的菩萨联珠纹,《文物》 2003:10,66-68+封二图版。
15. 关于隋唐长安研究的几点思考,《唐研究》 9,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1-8。(G)
16. 隋唐长安史地丛考·引言,《 [[ 唐研究 ]] 》 9,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235-236。
17.隋唐长安史地丛考·三戟张氏,《唐研究》 9,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259。
18.(主编)《唐研究》第9卷("长安:社会生活空间与制度运作舞台"研究专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619页+2彩版。
19. 隋唐长安研究文献目录(与 [[ 王静 ]] 合编),《中国唐史学会会刊》 22,2003.10,57-86。
20. 唐代禅宗的西域流传,《田中良昭博士古稀记念论集·禅学研究の诸相》,东京大东出版社,2003.3,59-68。
32. 莱顿的旧书--海外中国文化研究一瞥(海外书话4),《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4,43-48。
33. 《佛教大词典》的学术价值,《 [[ 光明日报 ]] 》 2003年7月15日B4版。
34.跨越中国边境的跨文化互动学术研讨会(附:梅维恒教授敦煌研究论著目录),《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创刊号,北京中华书局, 2003.12 , 41-45。
3.丝绸之路上粟特聚落的日常生活 /Daily Life in Sogdian Colonies along the Silk Road/ ツルクロ-ドにおけるソグド人居住地の日常生活,《 MIHO MUSEUM 研究纪要》 4 ,滋贺:财团法人秀明文化财团, 2004.3,1-15。
4.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向, [[ 纪宗安 ]] [[ 汤开建 ]] 主编《暨南史学》2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12 (2004.4), 102-123。
5 (与张志清合编)《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4。
7.(图版解说) 安伽墓志等,《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4,66页以下。
8.ソグド祆教美术の东传过程における转化--ソグドから中国へ(西林孝浩译),《 [[ 美术研究 ]] 》 384 ,东京文化财研究所, 2004.11 , 1-17。
9.四海为家-- 粟特首领墓葬所见粟特人的多元文化,《上海文博》 2004 :4 , 85-91 +图 1-11。
22.《唐研究》创刊十周年纪念专号献词,《唐研究》第 10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1-6。(G)
23.书评:《 [[ 岑仲勉著作集 ]] 》,《唐研究》第 10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581-584。
24.孟宪实《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序,同书,齐鲁书社, 2004.6,1-2。
26.书评:Handbook to the Stein Collections in the UK;Catalogue of the Collections of Sir Aurel Stein in the Library of the Hun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敦煌吐鲁番研究》 7 , 北京中华书局, 2004.1 , 499-504。(G)
27.评《上海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编《 [[ 历史文献 ]] 》第7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322-329。(G)(DD)
=== 2005年 ===
2.(主编) 《唐研究》第 11 卷(唐宋时期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秩序研究专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2 月。
3.(与 [[ 华澜 ]] [[ 张志清 ]] 合编)《 粟特人在中国 --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 ,北京 ,中华书局, 2005 年 12 月。
4.金樽美酒醉他乡--从安伽墓看粟特物质文化的东渐 ,《文物天地》 2005年第1期,88-91页。
10." Khotanese Felt and Sogdian Silver: Foreign Gifts to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Ninth and Tenth-Century Dunhuang ",Asia Major,XⅦ.1,2004[2005],pp.15-34.
11.从《井真成墓志》看唐朝对日本遣唐使的礼遇,《 [[ 西北大学学报 ]] 》 2005年第4期,108-111页。(2005-7-15出版)
12.8世纪における东アジアの外交情势と遣唐使による中日交流,《遣唐使と唐の美术》,东京国立博物馆、朝日新闻社, 2005年7月,134-137页。
24.古代中亚史研究,余太山编《内陆欧亚古代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123-155页。
25.蒙曼《 [[ 唐代前期北衙禁军制度研究 ]] 》序,同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5.8,3-4页。
26.《唐研究》第 11 卷"唐宋时期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秩序研究"专号序(与邓小南合撰),《唐研究》第 11 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2 月, 1-3 页。
12.(讲演稿)谈谈治史学的方法(附讨论记录),张柏春、李成智主编《技术史研究十二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年4月,13-28页。
13.书评: [[ 王冀青 ]] 《斯坦因与日本敦煌学》,《敦煌吐鲁番研究》第9卷,中华书局,2006年5月,512-518页。(DD)
14.(评介)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仓修良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评介》第 5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75-82页。
18.新发见の中国中世史,纪平英作、吉本道雅编《京都と北京--日中を结ぶ知の架桥》,角川学艺出版, 2006 年 12 月, 191-207 页。
19.有关北周同州萨保安伽墓的几个问题, [[ 张庆捷 ]] 等编《 4~6世纪的北中国与欧亚大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126-139页。
20."The Sogdian Caravan as Depicted in the Relieves of the Stone Sarcophagus from Shi's Tomb of the Northern Zhou",Chinese Archaeology(中国考古学),vol.6,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2006.12,181-185+figs.1-4.
21.(主编)《唐研究》第 12 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2 月。
== 视频 ==
2019晋界讲坛荣新江教授采访
{{#iDisplay:v0914lvywbp|480|360|qq}}
=== 2007年 ===
4.金樽美酒醉他乡--从安伽墓看粟特物质文化的东渐(增订稿),赵丰编《丝绸之路:艺术与生活》,香港,艺纱堂 / 服饰出版, 2007 年 3 月, 19-24 页。
5.一张废纸上的中亚历史脉动,《 [[ 光明日报 ]] 》 2007 年 3 月 19 日第 9 版(史学版)。
6.刘进宝《归义军经济史研究》序,《 [[ 敦煌研究 ]] 》 2007 年第 1 期, 114 页。
7.阚氏高昌王国与柔然、西域的关系,《历史研究》2007年第2期,4-14页+图1(封三)。
16.《王重民向达先生所摄敦煌西域文献照片合集》序,《敦煌学辑刊》2007年第3期,2007.9,169-170页。
17.新出吐鲁番文书所见的粟特人,《 [[ 吐鲁番学研究 ]] 》2007年第1期,28-35页。
18.吐鲁番学研究:回顾与展望(与孟宪实合撰),《西域研究》2007年第4期,2007.10,51-62页。
24.ダンダンウイリクの考古学调的调查と研究(1896-2002),日中共同ダンダンウイリク遗迹学术调查队编《日中/中日共同丹丹乌里克遗迹学术调查报告书》,京都,2007年12月,41-60页。
25.吐鲁番出土《 [[ 金光明经 ]] 》写本题记与祆教初传高昌问题,《西域文史》第2辑,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1-13页+图版1。
26.新出吐鲁番文书所见唐龙朔年间哥逻禄部落破散问题,《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科学出版社,2007.12,12-44页。
29.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流寓南方的粟特人,韩升编《古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多元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138-152页。
30. 纪念马尔沙克--兼谈他对粟特研究的贡献,《 [[ 艺术史研究 ]] 》第9辑,中山大学岀版社,2007年12月,451-460页。 == 视频 ==北大历史系教授荣新江来代县考察 {{#iDisplay:y0909kjvm7k|480|360|qq}}
=== 2008年 ===
5.(主编)《唐研究》第14卷(《天圣令》及所反映的唐宋制度与社会研究专号),北京大学岀版社,2008年12月。
6.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概说(增订本)(与 [[ 李肖 ]] [[ 孟宪实 ]] 合撰),《吐鲁番学研究》2008年第1期,1-11页。
7.新出吐鲁番文书に见える唐龙朔年间の哥逻禄部落破散问题(西村阳子译),《内陆アジア言语の研究》XⅫI(森安孝夫教授还历记念特集号),2008.7,151-185页+pls.Ⅻ-XX。
14.何谓胡人?--隋唐时期胡人族属的自认与他认,《乾陵文化研究》(四)《丝路胡人与唐代文化交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樊英峰主编,三秦出版社,2008年12月,3-9页。
15.丝绸之路与古代新疆, [[ 祁小山 ]] [[ 王博 ]] 编《丝绸之路·新疆古代文化》,新疆人民岀版社,2008年4月,298-303页。
16.从图像看历史--新发现的粟特图像及其解释,清华大学历史系、三联书店编辑部合编《清华历史讲堂续编》,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7月,158-174页。
17.再谈丝绸之路上宗教的混同形态--于阗佛寺壁画的新探索,《新疆文物》2008年1-2期,29-34页。(收入中国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佛教大学尼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编著《丹丹乌里克遗址--中日共同考察研究报告》第一章第三节,文物出版社,2009年11月,201-207页。)
18.2008年和田考察行程日志(与 [[ 朱玉麒 ]] [[ 姚崇新 ]] 合撰),《西域文史》第3辑,科学岀版社,2008.12,127-151页。
19.(翻译)有关和田出土8-9世纪于阗语世俗文书的札记(二)(吉田丰撰,与广中智之合译),《西域文史》第3辑,科学岀版社,2008.12,97-108页。
27. 疾病史与世界历史的书写--《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中译本评介(与陈昊合撰),《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7卷第3期,2008年,388-390页。
== 视频 ==荣新江:粟特人的中国梦[@新全民开讲]{{#ev:youku|XNzgzNjk0MTI0|alignment=left}}
=== 2009年 ===
10.《西州回鹘某年造仏塔功德记》小考(植松知博日译),《西北岀土文献研究》第7号(呉震先生追悼吐鲁番学特集),2008年3月,1-18页。
11.哭季先生,香港《 [[ 明报 ]] 》2009年7月15日。
12."SabaoandSabo: On the Problem of the Leader of Sogdian Colonies during the Northern Dynasties,Sui and Tang Period",Collection of Papers onIranian Studies in China,ed.,by Ye Yilia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9.5,pp. 148-162.
16.(翻译)有关和田出土8-9世纪于阗语世俗文书的札记(一)(吉田丰撰,广中智之译,荣新江校),《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1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9月,147-182页。
17.唐写本《 [[ 唐律 ]] 》《唐礼》及其他(增订本),《文献》2009年第4期,3-10页+封2图版。
18.期盼"吐鲁番学"与"敦煌学"比翼齐飞,《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3期,109-112页。
20.丹丹乌里克的考古发现与研究(1896-2002年),中国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佛教大学尼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编著《丹丹乌里克遗址--中日共同考察研究报告》第一章第三节,文物出版社,2009年11月,32-50页。
21.《西州回鹘某年造佛塔功德记》小考, [[ 张定京 ]] 、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编《突厥语文学研究--耿世民教授80华诞纪念文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182-190页。
22.(主编)《国际汉学研究通讯》(试刊号),中华书局,2009.12。
30. "The Name of So-called 'Tumshuqese'",Bulletin of the Asia Institute19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Oktor Skjaervo's 65th birthday),Dec. 2009,pp. 121-129.
== 视频 ==
荣新江:北朝时期胡人的东进与祆教的流行
{{#iDisplay:m0916s561s3 |480|360|qq}}
=== 2010年 ===
1.《辨伪与存真--敦煌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3月。
2.(编)《 [[ 向达先生敦煌遗墨 ]] 》,中华书局,2010年3月。
3.《隋唐长安:性别、记忆及其它》(简体字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4.(主编)《 [[ 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研究论集 ]] 》(与李肖、孟宪实合编),西域历史语言研究丛书,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
5.(主编)《唐研究》第16卷"唐代边疆与文化交流研究专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考察队与中国新疆官府, [[ 朱玉麒 ]] 主编《西域文史》第4辑,科学出版社,2009.12,294-301页。
7.唐代北庭都护府与丝绸之路,《文史知识》2010年第2期昌吉历史文化专号,25-31页。
8.沙畹著作在中国的接受,《 [[ 国际汉学 ]] 》第19辑,大象岀版社,2010.1,54-56页。
9.林世田《敦煌遗书研究论集》序,同书,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3,1-2页。
10.九、十世纪西域北道的粟特人,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编《第三届吐鲁番学暨欧亚游牧民族的起源与迁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5,449-458页。
11.唐代龟兹地区流传的汉文典籍--以德藏"吐鲁番收集品"为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编《 [[ 国学学刊 ]] 》2010年第4期,77-83页。
12."Further Remarks on the Migrations and Settlements of the Sogdians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Sui and Tang",Eurasia Studies,vol. I,ed. Yu Taishan,2010,pp. 120-140.
13.安禄山叛乱的种族与宗教背景, [[ 黄正建 ]] 主编《 [[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 》创刊号,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 14.唤起废墟遗址中酣睡的文化性灵──张师广达先生《[[文书、典籍与西域史地]]》读后,《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9月,1315-1332页== 视频 ==4组_荣新江演讲{{#ev:youku|XNDAwNzU1ODAwMA|alignment=left}}== 视频 ==2019晋界讲坛荣新江教授采访 {{#iDisplay:y0909kjvm7k |480|360|qq}}
14.唤起废墟遗址中酣睡的文化性灵──张师广达先生《文书、典籍与西域史地》读后,《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9月,1315-1332页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天津人]]
[[Category:教授]]
5,3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