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孙子兵法

增加 75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ref>[http://www.sohu.com/a/121054649_510247 李世民对哪部兵书说,天下兵书,无出其右者] ,搜狐,2016-12-08</ref>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在临沂 <ref>[1http://k.sina.com.cn/article_1349714023_507300670010073kj.html 这座古墓不仅出土了宝书《孙子兵法》,还出土五本鲜为人知的奇书],新浪网,2018-04-08</ref>。
外文名 The Art of WarWar0
字数 6075字
==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据《汉书·艺文志》 <ref>班固[https://www.gushiwen.org/GuShiWen_48b00b5a15.aspx 古诗文网]</ref> 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司马迁]]《史记》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ref>[http://www.sohu.com/a/299016419_120043313 《孙子兵法》:这本“古代第一兵书”,给我们的9个心法] ,搜狐,2019-03-04</ref> 。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是《孙子兵法》全部内容的主要归纳:
==成书过程==
孙武辗转到吴国时,适逢公子光政变。吴光即位后,[[伍子胥]]听说其才能,向吴王推荐。孙武带着这13篇晋见吴王,获得重用。<ref>[http://www.sohu.com/a/256560508_100266464 伍子胥推荐孙武,吴王为何看到兵法才见孙武] ,搜狐,2018-09-27 </ref>
《汉书·艺文志》记载:“兵权谋家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于见吴王前;见吴王后又着问答多篇。晚至唐代,流传的孙子兵法共三卷,其中十三篇为上卷,还有中下二卷。注家杜牧认为,曹操将八十二篇孙子兵法删节为十三篇;但其他注家认为十三篇出自孙子本人,不是曹操删节的结果,是由孙武草创,后经其弟子整理成书 <ref>[http://www.qulishi.com/news/201403/11276.html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孙子兵法出自哪个时期],趣历史,2014-03-18</ref>
==作品鉴赏==
===孙子兵法的传播===
《孙子兵法》在国外的流传,许多著述都认为以[[日本]]最早,朝鲜次之。因为这两个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而日本奈良时代多次派遣学生到中国学习,无疑为《孙子兵法》的东传搭建了便捷的桥梁。据史书记载,在公元734年,也就是处于鼎盛时期的唐朝开元二十二年,在中国留学长达17年之久的日本学生[[吉备真备]]历尽艰辛回到自己的祖国。这位兼修文武的饱学之士,在离开繁华的[[唐朝]]都城时并没有携带什么丝绸珍宝,而是用唐朝廷赏赐给他的钱来买书,将大批记载中国兵学阵法知识的书籍捆载而归,回到故乡后传授给日本的文士武将。而据一部名叫《续日本纪》的日本古书所说,吉备回国后的第26年(公元760年),奈良王朝曾派授刀舍人春日部三关、中卫舍人土师宿弥关城等6人到太宰府跟随吉备学习《孙子·九地》、《诸葛亮八阵》以及结营向背等方面的知识。这说明吉备所带回的这批典籍中确实包括被人们奉为“兵经”的《孙子兵法》。如果这一记载准确无误的话,那么《孙子兵法》传入日本至少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ref>[http://www.guoxuedashi.com/b/4/142079/ 孙子兵法的历史影响: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传播世界],国学大师</ref>
日本著名兵法史学者佐藤坚司却认为,说吉备真备将《孙子兵法》传入日本,时间过晚。按照他的推断,中国兵法传入日本是早在公元663年以前的事儿。这一年,来自[[朝鲜半岛]]百济国的几位兵法家到达日本,在那里领导修筑了几座城池,并因为精通中国兵法被授予荣誉勋位。佐藤推测很可能是这几位百济兵法家把中国兵法(当然包括《孙子兵法》)传入日本的。他的证据是,在57年之后成书的《日本书纪》中,出现了“倏忽之间,出其不意,则破之必也”这样的话,这与《孙子兵法·计》篇的“出其不意”以及《虚实》篇的“趋其所不意”,在文字和意思上是相同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巧合,是因为该书的编纂者舍人亲王、太安麻吕已熟知《孙子兵法》上的话,所以用这些话来描述神武天王时代的战法。佐藤的推断将《孙子兵法》传入日本的时间向前推了70多年,而且可能由此改写该书传入日本的路径,即:《孙子兵法》不是借扁舟孤帆之力,从中国大陆循海路直达日本,而是先传入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代的朝鲜半岛,然后才由百济兵法家们传入日本的。
==参考资料==
1.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临沂银雀山汉墓主人是谁
 
2.《孙武兵法八十二篇》辨析(二)
 
3.孙子兵法全球行:俄学者评价《孙子》世界第一流
 
4.宋本十一家注
 
5.杜氏通典详节
[[Category:中国文学总论]]
[[Category:兵书]]
247,9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