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吕剧

增加 1,06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吕剧
| 圖像 = [[ File:吕剧7.jpg|缩略图 |居中|300px|[http://book.kongfz.com/27153/924734967/ 原图链接]
[https://www.linkeddb.com/person/5a191c8eb0f8520bc75a7ffc/ 图片来自]]]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
| 知名作品 =
}}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其音乐属于板腔体,兼唱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主弦)、扬琴、三弦、琵琶,称"吕剧四大件"。 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1900年前后,吕剧被搬上舞台; 1917年以后,吕剧班社进入济南、大连等城市演出; 1951年,第一个吕剧专业院团济南市鲁声琴剧团(济南市吕剧院)成立; 1953年,第一个省级院团山东省吕剧团(山东省吕剧院)成立 ,这一时期出现了闻名全国的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等艺术家,以及《姊妹易嫁》<ref>[http://news.iqilu.com/shandong/kejiaoshehui/20160428/2764561.shtml 传统吕剧《姊妹易嫁》温情上演 五一慰问济南劳动者] 齐鲁网,发布时间; 2016-04-28 16:22:04</ref>
《逼婚记》《李二嫂改嫁》等著名剧目。
==基本信息==
[[File:吕剧12.jpg|thumb|400px|有框| |《姊妹易嫁》[http://news.iqilu.com/shandong/kejiaoshehui/20160428/2764561.shtml/ ]]]
中文名称;吕剧
==剧种简史==
[[File:吕 剧15剧12.jpg3.jpg55.jpg4.jpg|thumb|400px|有框|右|《姊妹易嫁》[https://www.chinaticket.com/beijing/view/24696.html/ ]]]
'''文化沉蕴'''
==初步发展==
[[File:吕剧133.jpg|thumb|400px|有框|右|戏曲装扮[http://roll.sohu.com/20130627/n380069358.shtml/ ]]]
在常年的流动演出中,化妆扬琴艺人经常和京剧、五音戏、河北梆子等剧种的班社在同一集镇演出,甚至出现"两合水"、"三合水"(两个或三个不同剧种同台演出)的情况。
==重获新生==
[[File:吕剧15.jpg3.jpg7.jpg|thumb|400px|有框|左|戏曲装扮[https://dp.pconline.com.cn/photo/2102209.html/ ]]]
"[[文化大革命"期间,吕剧被禁演。1976年以后,吕剧复兴]]。《半边天》于1976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影片;《逼婚记》于197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影片;《张王李赵》于1982年获全国剧本奖。
同乐班(1893-1906年)。初为琴书班社,自1900年古历十二月首演化妆扬琴《王小赶脚》后,改为职业化妆扬琴班社。主要组成人员有:时殿元、崔心庆、崔心悦、谭明伦、武春田等。演出的主要剧目有《王小赶脚》、《后娘打孩子》、《光棍哭妻》、《小寡妇上坟》、《三打四劝》、《老步换妻》、《秦雪梅观画》、《潘金莲拾麦子》、《洞宾戏牡丹》、《王天宝下苏州》、《空棺计》、《王汉喜借年》、《小姑贤》、《蓝瑞莲打水》等。
 
 
'''共和班'''
==艺术特点==
 
'''优美朴实'''
==曲调声腔==
[[File:吕剧15.jpg3.jpg|thumb|400px|有框|右|《姊妹易嫁》[https://www.chinaticket.com/beijing/view/24696.html/ ]]]
'''主要板式'''
'''主要板式'''
四平、慢四平、快四平、反四平、二板、慢二板、反二板、二平、反二平、二六、反二六、六水、反流水、散板、反散板、尖板、摇板、回龙、娃娃腔(又名娃娃调)、凤阳歌等。
吕剧在化装扬琴时期表演形式比较简单。多是几个人搭档,演唱一些故事简单、角色又少的剧目。
如《王小赶脚》、《光棍哭妻》、《三打四劝》等。演唱时坐成八字形,扬琴居中,其他乐器分列两旁。演员各持乐器,自拉自唱。演唱者根据其演唱技能和自然条件来划分角色。此时虽已有生、旦、丑等角色的分工,但并无严格的行当区分。艺人们将这种状况称之为"有脚色,没行当"。吕剧传统的舞台表演中生活动作较多,少有成套的的表演程式。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由于受五音戏、莱芜梆子等地方剧种和京剧的影响,使吕剧的表演艺术得到丰富和提高,角色行当体制也日趋完善,但仍保持以"三小戏"为主体的演出特点和生活化的演出风格。<ref>[http://roll.sohu.com/20130627/n380069358.shtml 吕剧《姊妹易嫁》东北慰问演出 山东老乡过足戏瘾(组图)] 搜狐首页,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7日17:09 </ref>
吕剧的角色行当体制是按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划分的。
==生行==
[[File:吕剧12.jpg3.jpg55.jpg|500px|有框|右|《姊妹易嫁》[http://roll.sohu.com/20130627/n380069358.shtml/ ]]]
包括小生、老生、娃娃生、武生诸行小生多扮演剧中年轻公子、儒生,以念唱为主,唱腔讲究情绪变化,行腔自然,注重褶片、水袖、折扇等功夫。如《王定保借当》中的王定保、《借年》中的王汉喜等人物;
33,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