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天安门

增加 13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80年,又一次大修,按9度抗震能力设计施工。
1984年,有关技术部门对城楼 [[ 防雷 ]] 设施进行了重点检查和 [[ 遥测 ]] ,增加了防雷引下线。
1988年,城楼开始对公众开放。
2013年5月2日至6月6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对天安门城楼实施“琉璃瓦屋面除草、清垄维护保养工程”施工。院内地面将进行铺装改造,解决地面防滑和破损问题。
2013年至2014年, [[ 专业权威机构 ]] 对天安门城楼及城台进行了全面检测,结果表明,天安门城楼及城台整体处于安全状态,但也出现了城台渗水、墙体抹灰局部空鼓、城楼彩画开裂、部分设备设施老化等情况。
==建筑特点==
====具体位置====
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 明清时,天安门是 [[ 皇城 ]] 的正门,城门五阙, [[ 重楼九楹 ]] ,高为33.87米;1970年翻建后高达34.7米。
====城楼简介====
天安门城楼为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顶]]建筑,即由四个倾斜的顶面、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垂脊下端折向的一条)和两侧倾斜层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组成,形成两坡和四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故有“[[八檐九脊]]”之称。 城楼为木结构建筑,大殿飞檐下是排列有序的 [[ 斗拱 ]] [[ 梁枋 ]] 。斗拱为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中独有,是斗形木弓形横木组成的具有翘、昂、拱特点的木制构件。梁枋又分 [[ 额枋 ]] [[ 檐枋 ]] ,斗拱下面是 [[ 额枋 ]] ,上面彩画和金龙图案,柱子之间的构件叫檐枋,会有金龙和玺图案。
城楼的主体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 [[ 重檐歇山 ]] 式,黄琉璃瓦顶的巍峨城楼,东西面阔九楹,南北进深五间,取“九五”之数,象征[[皇帝]]的尊严。正面有36扇菱花格式的门窗。城楼内所用木材大部分是楠木,大殿内有60根直径为92厘米的红漆木柱,承受着屋顶建筑大部分重力。排列整齐,柱顶上有藻井与梁枋,绘着金龙吉祥彩画和团龙图案。正面的36扇门窗为中国传统的菱花格式,屋顶上的天花藻井画的是团龙图案,在殿厅堂纵横交错的梁枋上绘的是金龙和玺彩绘;17盏古雅的大型宫灯,最大的那盏称为主灯,有8个面,全高6米,直径2.8米,重约450公斤;其余16盏为6个面的辅灯,每个高6米,直径2.2米,重约350公斤。每盏灯上的角各有一盏伞形小灯。地面铺的全是金砖,面积约2000平方米。屋顶的正脊与垂脊上装饰着螭吻、仙人、走兽。
下层是高13米的朱红色城台,四周环绕[[琉璃瓦]]封顶的矮墙,下部是1.59米高的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座上为高10多米的红色墩台,以每块重达43千克的大砖砌成。城楼基座周围有[[汉白玉栏杆]]、栏板,雕刻着[[莲花宝瓶]]图案。
====城台介绍====
城台的总面积达4800平方米,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长达百级供上下城楼用的梯道,俗称马道。还有5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最大,高8.82米,宽5.25米,唯有皇帝可以进出。城台下有券门 [[ 五阙 ]] ,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两幅大型标语。
此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两幅大型标语。
新中国成立后,1970年对天安门城楼进行了翻建,翻建后的天安门城楼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同时增添了广播电视转播等设施。
天安门城楼及城台修缮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18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为避免修缮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人员、设备设施与游人交叉造成安全隐患,结合施工计划安排,6月15日起天安门城楼停止对外开放。本次工程属于常规保护性修缮,一是重做城台防水,剔补局部 [[ 空鼓墙体 ]] ,屋面瓦件局部查补;二是检修或更换已达到使用年限的管线或设备;三是进行必要的彩画修补和文物保养工作。工程将秉承不改变文物原状以及“最小干预”的文物保护原则,精心维护,规范施工。专家指出,及时必要的修缮有利于天安门城楼及城台的永续保护<ref>[http://m.sohu.com/a/235295963_99966696 天安门将于本周五启动修缮,或许您还不知道,1969年天安门曾被 “秘密翻建”!],搜狐网,2018-06-12</ref>。本次主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修缮,预计2019年4月底恢复对外开放,5月底全部完工。
==文物遗存==
1949年夏秋之际,为迎接开国大典,原北平市政部门对天安门城楼多年来积存的鸽粪、蒿草等污物进行了清除,对破损的砖瓦、门窗等构件进行了简单整修。1952年,北京市第四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决定较全面地修缮天安门城楼。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对天安门城楼进行大修。
具有550多年历史的天安门城楼,由于兵火战乱,长期失修,建筑结构已严重坏损变形,主体已严重下沉。新中国成立后虽经多次维修加固,但未能彻底解决问题。1969年河北 [[ 邢台 ]] 地区发生了6到7.5级 [[ 强烈地震 ]] ,使天安门城楼损坏变形更甚。年底国务院决定:彻底拆除天安门城楼,在原址、按原规格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天安门城楼。该工程196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到1970年3月7日竣工,整个工期112天。
1984年,有关技术部门对城楼防雷设施进行了重点检查和遥测,增加了防雷引下线,考虑到城楼顶上彩灯、广播新闻、电影等电器线路较多的原因,将彩灯电缆线单取线路,引出大顶部位并安装了 [[ 避雷器 ]]
==主要景点==
===金水桥===
金水桥分为内外金水桥,建于明[[永乐]]年间。[[内金水桥]]位于故宫内太和门前广场内金水河上,系五座并列单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横亘在天安门前外金水河上的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为[[外金水桥]],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桥面略拱,桥身如虹,构成绮丽的曲线美,中间最突出的一座雕着 [[ 蟠龙柱头 ]] 的桥面,只许皇帝一人通过,叫“ [[ 御路桥 ]] ”;左右两座雕有荷花柱头的桥面,只许亲王通过,叫“ [[ 王公桥 ]] ”;再两边的,只许三品及以上的文武大臣通过,叫“品级桥”;最靠边的普通浮雕石桥,才是四品及以下官吏和兵丁走的,叫“公生桥”。 5座内金水桥除有类似严格的等级规定外,还表示" “[[ 万方来朝" ]]” 之意。
===两对华表===
[[ 永乐 ]] 年间建造承天门时建立的两对 [[ 华表 ]] ,巧妙点缀了整个精美的故宫建筑群,增强了古老建筑艺术的整体感。华表是天安门的一个重要标志,与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雍容典雅的金水桥、威武雄健的石狮子浑然一体,已成为天安门前一道特有的美丽景观。天安门前华表顶上的那只蹲兽叫“ [[ ]] ”,望着皇宫外头,人们称它“ [[ 望天犼 ]] ”、“ [[ 望君归 ]] ”。在天安门城楼后边也有两座同样的华表,顶端也蹲着一只石犼。华表上的石犼面向北,朝着皇宫的方向,人们称它“望君出”。“望君出”就劝诫皇帝不要老是待在宫殿里,该到民间看看百姓的疾苦<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JOMKNON054878M9.html 天安门前的柱子有五百年历史了,到底有什么作用?],网易,2019-07-10 · 小花猪</ref>。
天安门前金水桥畔两座对称的华表,原来并不在现在的位置。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和十月一日,都要举行盛大的游行集会等群众活动。为方便游行队伍和交通的便利,1950年8月把华表分别向东、向西并向北挪移数米至金水河岸边并列摆放。
===门前石狮===
天安门前金水桥南北各安置一对身躯庞大的[[石狮]]。这四个白玉石大狮子,雕刻精致。据《[[中国狮子艺术]]》一书记载:“这两对石狮雕刻于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年),高2.5米,加上底座总高近3米,头顶13个疙瘩,按当时规制,是最高等级的石狮。”这两对石狮雕刻比例协调,瞪着大眼睛,微微侧歪头,半咧着嘴,鬣毛工整地缠卷成涡旋状,前腿上有一个不大的“圆钱”纹,身披 [[ 缨络 ]] 盘结锦带,胸绶带上有环铃和缨络穗坠。石狮的用材是一种灰白中夹带着均匀浅灰绿色斑的石头,抗自然风化能力强。石狮用整块料石雕凿而成,造型、尺寸和刻工都一样,体现了 [[ 明朝 ]] 的雕刻工艺,是北方石狮的代表。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
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 [[ 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广场 ]] 。天安门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端, [[ 五星红旗 ]] 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 [[ 人民英雄纪念碑 ]] 屹立在广场的中央;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广场的东西两侧遥遥相对;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矗立在广场的南部。天安门广场,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
===国家博物馆===
===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monumenttothepeople'sheroes)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了纪念公元1840年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兴建的。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建立这座纪念碑的决定。当天傍晚,毛泽东偕同全体政协委员参加了奠基典礼。毛泽东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了基石。1952年8月正式开始动工兴建,由[[梁思成]]等人设计。全国著名的建筑家、雕刻家、美术家和全国优秀的雕刻工人都参加了建碑工作。纪念碑用一万七千块 [[ 花岗石 ]] [[ 汉白玉石 ]] 建成的,碑基占地三千多平方公尺,碑身高达三十七点九四公尺,是新中国诞生后在广场修建的第一座建筑,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1958年5月1日揭幕。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重大活动==
==历史意义==
天安门广场,北京市中心地带,中国政治活动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记载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 五四运动 ]] 、一·二九运动、五·二〇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一次次要民主、争自由,反抗外国侵略和反动统治的斗争,更是共和国举行重大庆典、盛大集会和外事迎宾的神圣重地,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活动举办地和集会场所。
==参考文献==
714,8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