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拉萨

增加 15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拉萨 ''' ,别名逻些、日光城,简称“拉”,是 [[ 中国 ]][[ 西藏 ]] 自治区的首府,是一个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1],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全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
拉萨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 [[ 雅鲁藏布江 ]] 支流拉萨河北岸,拉萨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拉萨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各类资源,相对于全国和自治区其他地市,具有较明显的资源优势。
2018年12月21日,拉萨被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列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名称由来===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拉萨”,藏语翻译为口头语言“是”,做事只需敬顺佛圣旨意,如理即化,亦表示精确,不容置疑与改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通“寺”与“侍”。此地以佛寺立城,故名拉萨市。史籍上第一次出现“拉萨”二字,见于公元806年 [[ 藏王 ]][[ 赤德松赞 ]] 所立《噶琼寺碑》,其中有言:“神圣赞普先祖松赞之世,始行圆觉正法,建拉萨 [[ 大昭寺 ]] 。”由此可见,拉萨的城名,已经出现了近1200年了。
===史前时期===
大约公元1世纪前后,高原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经过多年的和战,又集结成若干个部落联盟,其中以山南河谷的 [[ 雅隆部落联盟 ]] [[ 阿里 ]] 地区的 [[ 象雄王国 ]] 和雅鲁藏布江以北的 [[ 苏毗部落联盟 ]] 最为强大。这时,拉萨河的古名“吉曲”已经出现。拉萨所在地则被人称为“吉雪沃塘”,意为“吉曲河下游的肥沃坝子”。
===吐蕃王朝===
约六世纪末七世纪韧,崛起于山南—带的 [[ 雅隆部落 ]] ,势力扩张到拉萨北部。 [[ 松赞干布 ]] 的父亲 [[ 囊日伦赞 ]] 统治时,在娘、韦、嫩等家族的配合下,攻入 [[ 赤邦松 ]] 的堡寨,占领了拉萨地区。此后不久,松赞干布继位。
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被称作“骁勇多英略”,在拉萨城的历史上亦很有地位。为了巩固和发展新建立起来的政权,避开以前地方上的各种的贵族豪酋势力的干扰,他决定将根据地从山南移到拉萨,唐朝称其为“逻些”。约633年,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立了强大 [[ 吐蕃王朝 ]]
迁都前的拉萨是一片沼泽荒芜;松赞干布迁都以后,造宫堡,修河道,建寺院,奠定了拉萨城市雏形。大昭寺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据传说建寺期间有山羊负土填湖。藏语中羊叫“惹”,土为“萨”,大昭寺建成后就叫做“惹萨”。由于大昭寺是最早的建筑,人们便以‘惹萨”作为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城市名。汉文史籍把‘惹萨”一般译为“逻婆“、“逻些”。随着佛教的兴盛,人们把这个城市视作圣地、“拉萨”的名字就是这时出现并沿用至今。
===唐蕃一家===
松赞干布遣使送厚礼、称臣于唐朝,松赞干布派遣其宰相 [[ 禄东赞 ]] 致礼,进献黄金五千两、以及其他珍宝数百,请求和亲。
[[ 唐太宗 ]] [[ 文成公主 ]] (宗室女)嫁给松赞干布。拉萨仍然能到处看到与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有关的古迹,他们的许多塑像被供奉在各个寺庙。
822年, [[ 唐朝使臣 ]][[ 刘元鼎 ]] 等入藏,与吐蕃僧相 [[ 钵阐布 ]] 、大相尚 [[ 绮心儿 ]] 会盟于拉萨东郊,还在大昭寺刻了石碑。
松赞干布之后的历代 [[ 赞普 ]] 扩建拉萨,使之日趋完善。公元8世纪 [[ 赤德祖赞 ]] 弘扬佛法,在拉萨等地修建了许多寺院。赤松德赞继位后,进一步禁苯兴佛,巩固佛教的地位,维修和扩建拉萨大昭寺。同时在 [[ 帕邦卡 ]] [[ 扎叶巴 ]] 等地建造不少修道处,并给寺院分配子户。随着吐善领土的扩张和对外交流的发展,商业活动渐渐频繁,形成了某些重要的商业聚集点,拉萨作为都城所在地,自然也就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在整个吐善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赤松德赞时还在拉萨南郊的 [[ 热马岗 ]] 修筑了 [[ 杰德噶琼寺 ]] ,在拉萨西南 [[ 吉曲河 ]] 东岸修建了 [[ 温江岛宫 ]]
赤松德赞逝世后, [[ 热巴巾 ]] 赞普(约815—838年在位)继续把拉萨视作弘扬佛法的中心。在他的全力支持下,完成了大昭寺四周佛殿的扩建,即东西两处的噶鹿和木鹿佛殿;南部兴建了噶瓦和噶巴沃两个佛殿;西部建了止康和正康塔马二殿。在拉萨西南 [[ 桑浦河谷 ]] 外,吉曲河东岸的俄样多之地新建了一座名叫 [[ 柏麦扎西格培 ]] 的大寺院。
八世纪末叶,吐蕃社会持续动荡,在拉萨及周边地区先后发生了 [[ 朗达玛 ]] 灭佛和奴隶平民起义的重大事件。赞普朗达玛在838年继位后,采取和他的前任赞普全然不同的政策,下令封闭吐蕃境内全部佛寺,强迫所有僧侣还俗,焚毁一切佛教经典 。这些措施激起了在吐蕃社会势力庞大的佛教组织的强烈反对,842年,朗达玛在大昭寺被僧人 [[ 贝吉多吉 ]] 刺杀,从此,强大一时的吐蕃帝国濒临崩溃。
在857年,吐蕃 [[ 邦金洛 ]] 平民发动起义,同时以拉萨为中心的卫如地区两大奴隶主家族卢氏和巴氏因为利益关系发生严重冲突,发生了长期的战争。起义军利用他们火并的时机,侵入吐蕃王朝帝国的中心地带。平民起义持续了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吐蕃社会终于在起义风暴中彻底瓦解。此后数百年,吐蕃分裂为许多部,拉萨的地位急剧下降,许多历史建筑毁于战乱。
===元朝时期===
拉萨地区多次发生鲁悔、巴、惹、征四集团间的战争。1160年,在拉萨、 [[ 雅隆澎波 ]] 一带,四集团互相攻杀。连续不断的战争,不但给拉萨地区藏民的生命财产和农牧业生产带来很大危害,还烧毁了大昭寺、小昭寺的一部分,损失严重。此后不久蔡巴喝举于拉萨一带崛起,逐步取代了其它地方势力在拉萨的地位。
1239年,蔡巴噶举派派使臣到蒙古地区展开外交,中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赐蔡巴庄园属民3700户。13世纪中叶,元朝划分卫藏十干万户,蔡巴被归为3个万户之一。蔡巴万户作为拉萨一带的重要势力,在拉萨发展的历史中起过重大作用,也有过不少建树。它不但建有蔡巴寺、贡唐寺,而且蔡巴噶举的创始人向·尊珠扎巴、他的门徒和历代蔡巴万户长还长期悉心管理着大昭寺,并多次对大昭寺进行整修。还曾组织力量疏通水道、加固河堤,一度使城市得以复兴。
247,14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