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稷山县

增加 4,425 位元組, 4 年前
稷王庙
===青龙寺===青龙寺 位于稷山县城西4公里马村西侧,北依高垣,南临汾水,枣林环绕,景色优美。该寺由工部尚书王政奉敕而建,始建年代为唐龙朔二年(662),翌年改名。 现存中殿(腰殿)是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重修;后大殿是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重修。其余天王、地藏、罗汉诸殿大都是明清建筑。 大殿、中殿和伽蓝殿内保存有壁画196.38平方米,十分珍贵,制作跨元、明两个时期。大殿壁画的主要内容:东壁是《佛说法图》,中间绘释迦像,两侧为阿难、迦叶二弟子和文殊、普贤二菩萨,以及护法金刚护卫,上有人首乌身的飞天;西壁是《弥勒变》,中间绘弥勒像,左右为二大菩萨和众弟子,下方西侧为国王和王妃剃度图,有宫人围侍。大殿壁画据南壁窗槛画工题记为明洪武十八年(1385)补绘或重装。唯只西南隅少部分粉墨为元代印迹。中殿四壁为"水陆画",是青龙寺壁画中的精华所在。该殿全部构图共有人物300余众,分画在130平方米的墙面上。 西壁上为三世佛和礼佛图,下为道教万神图;北壁上为十八罗汉,下为十殿阎君 六道轮回等,另有阴曹地府行刑场面;东墙壁画因日晒雨淋,眉目难辨。以上壁画虽是宣传封建礼仪和宗教迷信,但画面结构严谨,笔力遒劲流畅,色彩柔和协调,人物繁而不乱,人体比例适度,造型优美,形象生动,衣饰飘然,栩栩如生。它继承了我国唐宋以来的绘画表现技巧,被视为元、明两代绘画之杰作。  === 宋金墓 ===宋金墓群,位于稷山县城西四公里马村西南隅,东与闻名全国的青龙寺相距300米,原为马村段氏祖莹地。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四年因雨水冲刷,曾先后发现宋金时期砖室雕花仿木构建筑墓三座,于一九六一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七八年省文管会派人在此考古钻探,又发现同类墓室十二座,共计十五座,并发掘了其中八座,发现各个墓室,虽砖质相同,但在结构上装饰上却各有千秋,有窑洞式,楼阁式,宫殿式,分单檐,重檐和多重檐等,大多为四合院民宅样式,真可谓精巧美观,玲珑剔透。 在各个墓室中,不论是门窗隔扇,滴水猫头,飞禽走兽,花草人物,还是墓内回廊下安详端坐的墓主人夫妇以及书童侍女和陈设廊下的“二十四字”人物组雕,什么曾用名参打柴,刘恒尝药,陆绩怀桔,杨得打虎,丁兰刻木等等,或雕刻,或捏制,无一不逼真生动,栩栩如生。 尤其应到的是墓主人对面有舞台乐楼,既有乐队又有演员,乐器大鼓,腰鼓,拍板,横笛等多种吹打乐组成,演员行当齐全,分副净,副末,装旦,末泥,装孤等,看上去,既有故事情节,又有表演技巧,真是维妙维肖,活灵活现.若进入一墓室,真宛若光临一座陈设工艺珍品之殿堂,实有琳琅满目,华气盈门之感. ==法王庙===稷山县西二公里之南阳村西隅,有一座 法王庙 。该庙坐西向东,占地约3000余平方米,现存殿宇十八间,舞台一座和一个清代补建的三间门楼。在这群古建筑中,其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当以舞台为最。该舞台,据庙内碑文记载,建于明成化七年(1472年),系重檐十字歇山顶,上覆琉璃彩瓦,长14.5米,宽14.3米,梁架结构繁杂奇巧,斗拱装饰古朴俏丽,雕刻工艺精湛,气势雄伟壮观,是一座颇有元代遗风的明代建筑珍品。  === 玉壁城遗址 ===位于稷山县城西南5公里处白家庄村西。其东、西 北三面皆为深沟巨壑,地势险要。玉壁城建于西魏大统四年(538),系西魏抵御东魏侵袭的前沿重镇。玉壁城早已废圯,夷为平畴,唯西、南两面尚有夯土残垣断壁。城的北面和西面,各有一个平顶土丘,与城相连,昔日均为城堡,现在北堡暗道尚存。城东沟里半坡地方,有一地道直通玉壁城下,道内宽约0.8—1米,高约1.2—1.8米,为东魏高欢攻城时所凿。对研究北朝史和古代战争史具有重要意义。  ===北阳城砖塔=== 北阳城砖塔 等7处国 (第四批省 文化单 )属于宋代建筑, 于稷山县清河镇北阳城村。据塔内所嵌石佛题记,该塔由北阳城村村民解武为其母奉佛建造,建于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塔为七级方形砖塔,高5米 塔基嵌有1尊释迦牟尼石佛像。以上各层皆为叠涩出檐。 稷山县还 有传承上百年的高跷走兽、高台花鼓、赵氏四味坊麻花、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螺钿漆器髹饰技艺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稷王庙是全国祭祀后稷最大的庙宇,大佛寺有全国最大的土雕大佛,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资源禀赋独特==
715,5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