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赤水市

增加 22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赤水市.jpg|有框|右|<big>赤水市</big>[http://n.sinaimg.cn/sinacn22/86/w660h226/20180708/5da4-hezpzwt6590118.jpg 原图链接][http://k.sina.com.cn/article_6384226650_17c87915a00100bh3p.html?cre=tianyi&mod=pcpager_focus&loc=4&r=9&doct=0&rfunc=100&tj=none&tr=9 来自新浪网 的图片]]]
''' 赤水市 ''' 位于 [[ 贵州省 ]] 西北部,隶属于 [[ 遵义市 ]] 。位于 [[ 赤水河 ]] 中下游,东南与贵州习水县接壤,西北与 [[ 四川省 ]] [[ 古蔺 ]] [[ 叙永 ]] [[ 合江 ]] 三县交界。历为川黔边贸纽带、经济文化重镇,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边城”之称。 赤水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全市森林覆盖率76.2%,居贵州省第一位<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CHC6QO5F0524DO1S.html 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川黔锁钥”、“黔北边城”],网易,2017-04-06 · 誓言之旅</ref>。赤水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有“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的美誉。
赤水因美丽而神秘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更因 [[ 中国工农红军 ]] “四渡赤水”以及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而扬名中外。
==历史变迁==
===建制沿革===
赤水地处黔北,紧连川南,为黔川重要古镇,是贵州开发较早地区。历史受 巴蜀文化影响。远在新石器时期,赤水河中下游已有人类活动,已发现有 [[ 石斧 ]] [[ 石锛 ]] [[ 石网坠 ]] 和原始人类用火痕迹及至今仍无人释读的 [[ 岩刻符号 ]]
唐代为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在西南地区设置大量 [[ 羁糜州 ]] ,在今赤水地域内设置有 [[ 淅州 ]] [[ 蔺州 ]] [[ 能州 ]] 等。到 [[ 北宋 ]] 大观三年(1109年),赤水正式用行政建置,时属 [[ 滋州 ]][[ 仁怀县 ]] ,县城在今复兴镇。
[[ 宣和 ]] 三年(1121年),撤滋州,降仁怀县为堡,改隶 [[ 泸州 ]][[ 合江县 ]] [[ 南宋 ]] 端平二年(1235年),仁怀堡改属 [[ 播州 ]] 宣慰司管理。
[[ 元代 ]] ,播州宣慰司长官 [[ 杨邦宪 ]] 降元,并仁怀堡、武都城(今习水土城)为仁怀、古磁等处(等处为元代行政建制名称之一,派巡检驻原仁怀堡管辖。元末,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夏朝”,改仁怀、古磁等处为 [[ 怀阳县 ]]
[[ 明朝 ]] 初年, [[ 朱元璋 ]] 灭夏,怀阳县废,其属归还播州宣慰使司管辖。
[[ 明洪武 ]] 十四年(1381年),明王朝在全国编造赋役黄册、整顿设置里甲,今赤水地区属播州五十四里之仁怀里、 [[ 龙门里 ]] (亦称下赤水里)和上赤水里部分,万历二十九年平播后,实行“改土归流”,以仁怀里、龙门里、上赤水里、丁山里、小溪里等设仁怀县,隶四川行省之遵义军民府。因原仁怀县治所早年荒废,首任知县曹一科拟将新县城设于赤水河中游的土城,但因当地豪姓作梗,只得建成于赤水下游的留元坝(亦称犁辕坝,即今赤水市治所所在地), [[ 隔河 ]] 与泸州 [[ 合江县 ]] 相邻。
[[ 清朝 ]] 仍袭明朝建置, [[ 雍正 ]] 六年(1728年),随遵义府改隶 [[ 贵州 ]] 。 雍正九年(1728年),知县杜诠以县城居仁怀县边界,“河以南天尺土”,“不便于官,不便于民”,请准移治所于仁怀县南的 [[ 李博里 ]] ,仁怀县城由留元坝迁生界,原县城改由遵义府通判驻守管理。 [[ 乾隆 ]] 三年(1738年),经吏部议奏,拨仁怀县之 [[ 仁怀 ]] [[ 河西 ]] [[ 土城 ]] 三里归旧城通判管领,亦称遵义分府。
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贵州总督张广泗请准疏通赤水河,以便于铅铜入京和川盐入黔,次年竣工。从此赤水河成为川盐入黔重要通道,各地商贾营集赤水,大量流民涌入烧炭、种靛,以盐运、竹木为主的经济迅速发展。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遵义分府为遵义厅,亦称仁怀厅。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遵义厅为仁怀直隶厅,归贵州粮储道管理。盐运的发展,吸引了四乡农民加入盐运工人行列,形成了赤水地区的最早无产者,他们深受船主剥削压迫,生活十分困难,为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提高待遇,嘉庆十七年(1812年),盐运工人自发组织起来,要求提高运输价格,给船主以沉重打击,清朝统治者以扰乱盐运秩序为由,诬蔑船工为无赖之徒闹事,将盐运工人的组织者抓捕入狱,将赤水地区第一次工人自发运动镇压下去,但以后的船主对工人工资也稍作提高。
清咸同 [[ 贵州 ]] 大起义时期,赤水虽地处起义中心较远,但仍有小股起义发生,均由人少力薄被镇压下去。 [[ 同治 ]] 元年(1862年), [[ 石达开 ]] 率领太平军先后两次入境而过,在 [[ 旺隆 ]] [[ 七里坎 ]] [[ 复兴 ]] [[ 盐井溪 ]] [[ 牛鼻擂 ]] [[ 孔滩桥 ]] [[ 元厚 ]] [[ 石牛冈 ]] [[ 官渡 ]] 等地与地主武装团练和清军激战。同治二年至三年,号军数次进入赤水地区,先后在猿猴、小金驿、大金沙、崇盘、旺隆、石堡等地与清军团练展开激战。
光绪四年(1878年),四川总督 [[ 丁宝桢 ]] 请准对川盐入黔四大口岸的航道进行整治,到光绪六年,赤水河茅台至合江段30多次险滩得以整治,上下船只载重量普遍增加。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随着贵州粮储道裁撤,又因仁怀直隶厅与仁怀县同名,改仁怀直隶厅为赤水厅,隶遵义府管辖。
1911年 [[ 辛亥革命 ]] 爆发,驻防厅城的新军返筑,赤水厅官员宣布下野,地方士绅筹建起大汉赤水军政府。次年,军政府权力再度交原赤水厅同知掌管,激起境内同志会的强烈反对,以 [[ 姚成武 ]] 为首的同志会聚众千余人开赴赤水厅城,要求满清官员交出政权,后因大军压境而失败,姚成武等人被杀害。
1914年,撤销赤水厅,建立 赤水县。
248,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