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赤水市

增加 42 位元組, 4 年前
建制沿革
[[清朝]]仍袭明朝建置,[[雍正]]六年(1728年),随遵义府改隶[[贵州]]。 雍正九年(1728年),知县杜诠以县城居仁怀县边界,“河以南天尺土”,“不便于官,不便于民”,请准移治所于仁怀县南的[[李博里]],仁怀县城由留元坝迁生界,原县城改由遵义府通判驻守管理。[[乾隆]]三年(1738年),经吏部议奏,拨仁怀县之[[仁怀]]、[[河西]]、[[土城]]三里归旧城通判管领,亦称遵义分府。
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贵州总督 [[ 张广泗 ]] 请准疏通赤水河,以便于铅铜入京和川盐入黔,次年竣工。从此赤水河成为川盐入黔重要通道,各地商贾营集赤水,大量流民涌入烧炭、种靛,以盐运、竹木为主的经济迅速发展。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遵义分府为遵义厅,亦称仁怀厅。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遵义厅为仁怀直隶厅,归贵州粮储道管理。盐运的发展,吸引了四乡农民加入盐运工人行列,形成了赤水地区的最早无产者,他们深受船主剥削压迫,生活十分困难,为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提高待遇,嘉庆十七年(1812年),盐运工人自发组织起来,要求提高运输价格,给船主以沉重打击,清朝统治者以扰乱盐运秩序为由,诬蔑船工为无赖之徒闹事,将盐运工人的组织者抓捕入狱,将赤水地区第一次工人自发运动镇压下去,但以后的船主对工人工资也稍作提高。
1914年,撤销赤水厅,建立 赤水县。
1916年,护国战争爆发,驻防赤水的和继圣团奉令到 [[ 桐梓 ]] 加入护国军北出綦江,城内防守空虚,仅省县保卫团担负防务。当北洋军先头部队抵达鲢鱼溪,赤水保卫团立即前往抗击,击溃北洋军进攻,迫使退回先市一带。同时,组织粮饷支援蔡锷将军领导的护国联军,为护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24年,周西城率黔军第三师由四川进驻赤水,并以赤水作为扩张势力的基地,先后在赤水创办崇武军官学校、兵工厂、造币厂、福国工厂、电灯厂等,为桐梓系军阀集团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925年, [[ 周西城 ]] 由赤水赴贵阳任贵州省省长。
[[File:四渡赤水12.jpg|有框|右|<big>四渡赤水</big>[http://www.sinaimg.cn/jc/2007-07-24/U2143P27T1D456269F3DT20070724174913.jpg 原图链接][http://mil.news.sina.com.cn/2007-07-24/1749456269.html 来自新华网 的图片]]]
1929年,以 [[ 共产党员 ]][[ 梁业广 ]] 为首的一批共产党员来到赤水活动,通过开办平民夜课学校,在广大青年和兵工厂工人中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起贵州省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赤合特别支部,梁业广任书记。中共赤合特支成立后,在赤水地区先后领导了兵工厂工人罢工、反对修建教堂、抵制日货、农民“吃大户”和破产分粮等影响较大活动,在广大劳苦大众中得到支持与爱护。1934年秋,赤水特支遭到破坏,大部分党员被捕,少数转移外地。
1935年1月, [[ 中国工农红军 ]][[ 长征 ]] 到达赤水,揭开“ [[ 四渡赤水 ]] ”战役和序幕,在境内与数倍于己的川黔军进行浴血奋战,分别从土城、元厚等地第一次渡过赤水河,甩开敌人,进入川南,迎得了战役主动权。此后,中共泸县中心县委又在赤合边界的石顶山发动起义,建立起川滇区边 [[ 工农红军 ]] 游击队,以侧应 中央红军的行动,起义在给予敌人沉重打击后,被镇压下去。
[[ 抗日战争 ]] 爆发后,成立起抗敌后援会赤水分会,全县人民投入支援抗战洪流中,一大批血性男儿参军抗日,将热血洒在抗日战场。1938年,中共赤水特支成立,通过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以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1941年,中共赤水特支遭破坏,特支书记被敌人杀害,支部成员转移外地。
1947年,中共川南工委迁元厚陛诏。1948年因敌特破坏转移到 [[ 四川 ]] 荣县。
===建国以后===
247,9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