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钟天纬

增加 8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圖像 = [[File:钟天纬.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sinobook.com.cn/upload/2018/08/13/20180813101215427.jpg 原图链接]]]}}
[[ ''' 钟天纬]]'''(1840~1900年),字 ''' 鹤笙 ''' ,[[上海]] [[ 金山 ]] 亭林镇人。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入上海“广方言馆”攻读英语,为该校第一期学生,光绪元年(1875年),应徐建寅之邀,赴山东机器局翻译馆任职。光绪五年,受清政府出使德国大臣李凤苞邀请游历欧洲各国,考察政治、文化和经济状况,比较西方文化与中国政俗之短长。[[光绪]]七年回国,受聘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除与英国人[[罗亨利]]、[[傅兰雅]]合译《[[西国近事类编]]》、《[[工程致富]]》、《[[英美水师表]]》、《铸钱说略》、《考工纪要》等书外,根据游历考察所得,撰写了《格致说》、《格致之学中西异同论》、《西学古今辩》、《中西学术源流论》等篇,专门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优劣。光绪十三年,应盛宣怀之邀赴山东烟台,分析[[上海轮船]]、电报两局之利弊,颇得重视。<ref name="博雅人物网">{{cite web |url=http://ren.bytravel.cn/history/5/zhongtianwei.html |title=钟天纬| accessdate=2019-02-24}}</ref>
=政治主张= 情民间疾苦,主张减免税租,倡议修筑铁路,呼吁收回民族工商权利。在政 十一年(1872年)入 赞成改良 海“广方言馆”攻读英语 与变法维新的康有 、[[梁启超]]、[[谭嗣同]]等交往甚密 该校第一期学生 并为汪康年主办的《[[时务报]]》撰稿。 光绪 十九 元年(1875 ) [[ 上海格致书院徐建寅]] 创设兴学会 之邀 并募集经费在高昌乡开设“棠荫”、“董威”、“湖海”、“平安”等四所新式小学,自编教材12册,名为《[[读书乐]]》。后又重入上海江南制造 赴山东机器 局翻译馆 ,专心著译 任职 =文化研究=在比较文化方面 光绪五年 他研究较早、研究范围较广,有很多新颖中肯之见 受清政府出使德国大臣李凤苞邀请游历欧洲各国 对广义文化中的哲学、科技、风俗、教育乃至民族习性等都进行了比较 考察 ,对中国传统 政治、 文化 中的弊端进行了揭露 批评 经济状况 同时肯定中国古代 比较西方 明在世界发展史上的地位。他的《中西格致形而上 形而下之别》、《 西民好静与好动 国政俗 分》、《中西学术传统重道轻艺与轻道重艺之殊》等文中的观点,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很大影响。此外,他警惕列强的侵略野心,为加强国防出谋划策,除大量译作外,还著有《[[刖足集]]》、《[[格致课存]]》、《[[随轺载笔]]》、《[[佐幕刍言]]》、《[[时事刍议]]》、《[[扪虱录]]》等书。光绪二十六年7月,因中风去世 短长
[[光绪]]七年回国,受聘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除与英国人[[罗亨利]]、[[傅兰雅]]合译《[[西国近事类编]]》、《[[工程致富]]》、《[[英美水师表]]》、《铸钱说略》、《考工纪要》等书外,根据游历考察所得,撰写了《格致说》、《格致之学中西异同论》、《西学古今辩》、《中西学术源流论》等篇,专门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优劣。 光绪十三年,应盛宣怀之邀赴[[山东]][[烟台]],分析[[上海轮船]]、电报两局之利弊,颇得重视。<ref name="博雅人物网">{{cite web |url=http://ren.bytravel.cn/history/5/zhongtianwei.html |title=钟天纬| accessdate=2019-02-24}}</ref> ==政治主张==他同情民间疾苦,主张减免税租,倡议修筑铁路,呼吁收回民族工商权利。 在政治上赞成改良,与变法维新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交往甚密,并为[[汪康年]]主办的《[[时务报]]》撰稿。 光绪十九年,在[[上海格致书院]]创设兴学会,并募集经费在高昌乡开设“棠荫”、“董威”、“湖海”、“平安”等四所新式小学,自编教材12册,名为《[[读书乐]]》。 后又重入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专心著译。 ==文化研究== 在比较文化方面,他研究较早、研究范围较广,有很多新颖中肯之见,对广义文化中的哲学、科技、风俗、教育乃至民族习性等都进行了比较考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弊端进行了揭露和批评,同时肯定中国古代文明在世界发展史上的地位。 他的《中西格致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别》、《中西民好静与好动之分》、《中西学术传统重道轻艺与轻道重艺之殊》等文中的观点,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很大影响。 此外,他警惕列强的侵略野心,为加强国防出谋划策,除大量译作外,还著有《[[刖足集]]》、《[[格致课存]]》、《[[随轺载笔]]》、《[[佐幕刍言]]》、《[[时事刍议]]》、《[[扪虱录]]》等书。 光绪二十六年7月,因中风去世。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钟姓清朝人物]][[Category:学者]]
133,48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