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增加 231 位元組, 4 年前
防洪=
三峡工程主要有防洪、发电、水资源调度和航运三大效益。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防洪=== 历史上, [[ 长江 ]] 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时, [[ 宜昌 ]] 以下的长江 [[ 荆州河段 ]] (荆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保障 [[ 武汉 ]] 的安全。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 [[ 荆江 ]] 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 [[ 洞庭湖 ]] 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三峡工程设计坝顶高程185米,设计正常运行水位175米,相应库容393亿立方米;设计防洪限制水位145米,相应库容171.5亿立方米。这意味着三峡水库汛期的防洪库容共有221.5亿立方米。2010年7月19日,三峡大坝迎来了一次峰值在65,000立方米/秒左右的洪水。堪比1998年长江三峡河段的最高峰值,这也将是三峡水库建成以来所面临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洪水挑战。2012年7月24日,三峡历史最大洪峰入库流量71,200立方米/秒,此数据已经超过98年最高峰值,经过三峡大坝的调蓄,下游并未有异样,体现了良好的防洪效益[40][41]。三峡工程控制了川江洪水,大大提升了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201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自1998年以来最严重洪涝灾害,7月1日长江1号洪峰(洪峰流量50000m3/s)过境三峡,三峡水库通过拦蓄,最大削减洪峰38%,避免了与长江中下游形成的“2号洪峰”叠加遭遇,大大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1号洪峰过后,主动多次适时减小出库流量,有效降低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
初步估算,仅2008—2012年,三峡工程累计产生的防洪经济效益即达770亿元。
2019年7月9日起长江中下游 [[ 湘江 ]] 流域、 [[ 赣江 ]] 流域大雨引发长江2019年第1号洪水(7月13日至7月25日)。三峡水库接到报告后于7月12日21时开始拦蓄上游来水,逐步减小出库流量至17,000立方米/秒,比入库流量减少了近4,600立方米/秒。至7月15日6时,三峡水库已拦蓄上游来水量超11亿立方米,库水位从145.06米爬升至147.3米。7月19日,出库流量20,000立方米/秒,比入库流量减少14,000立方米/秒。7月25日8时,出库流量29,900立方米/秒,比入库流量减少12,000立方米/秒,水位到达153.54米。缓解了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至7月25日后,长江中下游南方降雨量减少,三峡出库流量才开始加大,为气象预报将于8月初长江上游出现的强降雨腾出库容。
===水资源调度===
三峡工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库,长江汛期到来之前,水位要消落至145米,腾出足够防洪库容迎汛。汛后再蓄水至175米,用于发电和为枯水期中下游河道补水,三峡水库有221.5亿立方米的可用防洪库容,可以有效促进洪水资源化利用,供水补水效益巨大。2010年,三峡蓄水至175米,形成了库容近400亿立方米的巨型水库,成为中国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地,三峡工程的生态补水抗旱功能得到更充分发挥和体现,有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用水紧张局面。
三峡工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库,长江汛期到来之前,水位要消落至145米,腾出足够防洪库容迎汛。汛后再蓄水至175米,用于发电和为枯水期中下游河道补水,[[三峡水库]]有221.5亿立方米的可用防洪库容,可以有效促进洪水资源化利用,供水补水效益巨大。2010年,三峡蓄水至175米,形成了库容近400亿立方米的巨型水库,成为中国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地,三峡工程的生态补水抗旱功能得到更充分发挥和体现,有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用水紧张局面。 2011年,长江中下游发 生50 生50 年一遇大旱,三峡工程启动应急补水调度, 将2010 将2010 年拦蓄的来水释放至下游干旱地区,有效抬高了河道水位,保障了沿线地区人畜饮水安全。
在洪水期间的水力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来发电。 在2009 在2009 年长江汛期的防洪调度中,三峡电站增 发5 发5 亿多千瓦时电量 。2010 。2010 年,长江来水偏丰,汛期遭遇几轮洪峰,最大峰值 过7 过7 万立方米/秒。通过科学进行防洪调度, [[ 三峡电站 2010 ]]2010 年增 发63 发63 亿多千瓦时电量。即便是在来水偏少 的2011 的2011 年,通过多次对汛期中小洪水进行拦蓄,三峡电站当年也增发电 量28 量28 亿千瓦时。
===发电===
 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电。它是中国的巨型电源点,非常靠近 [[ 华东 ]] [[ 华南 ]] 等电力负荷中心,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 [[ 华中电网 ]] [[ 湖北省 ]] [[ 河南省 ]] [[ 湖南省 ]] [[ 江西省 ]] [[ 重庆市 ]] 所辖区, [[ 华东电网 ]] [[ 上海市 ]] [[ 江苏省 ]] [[ 浙江省 ]] [[ 安徽省 ]] ,以及 [[ 南方电网 ]] [[ 广东省 ]] 。三峡的上网电价按照各受电省份的电厂平均上网电价确定,在扣除相应的电网输电费用后,约为0.25元每度。由于三峡电站是水电机组,它的成本主要是折旧和贷款的财务费用,因此利润非常高。截至2008年10月29日,三峡电厂累计发电量达到2,700多亿度,已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按每度电0.3元人民币计,已经收回成本810亿元。至2013年11月30日,三峡电厂累计发电7045亿千瓦时,售电收入达1,831亿元人民币,三峡工程已经收回投资成本 。[45]26 。26 台机组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847亿度,相当于计热电发电效率后年消耗2700万吨标准煤的发电量,因煤炭运输能耗,实际每年可减少煤耗4000-5000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硫200万吨、一氧化碳1万吨和大量工业废水,并收回成本250亿元。
在三峡建设的早期,曾经有人认为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其强大的发电能力将会造成电力供大于求。但现在看来,即使三峡水电站全部建成,其装机容量也仅及到那时中国总装机容量的2%稍强,并不会对整个国家的电力供需形势产生多大影响。而且自2003年起,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煤炭价格飙升,三峡机组适逢其时开始发电,在它运行的头两年里,发电量均超过了预定计划,却仍然供不应求。
===航运===
自古以来,长江三峡段下行湍急,素有“长江天险”之称,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但同时,船只向上游航行的难度也非常大,并且宜昌至重庆之间仅可通行三千吨级的船舶,所以三峡的水运一直以单向为主。到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段长江将成为湖泊,水势平缓。枯水季节,5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直达重庆港。而在丰水季节,万吨级邮轮可在武汉、重庆两地航行。而且通过水库的放水,还可改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枯水季节的航运条件。
自古以来,长江三峡段下行湍急,素有“长江天险”之称,[[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但同时,船只向上游航行的难度也非常大,并且宜昌至重庆之间仅可通行三千吨级的船舶,所以三峡的水运一直以单向为主。到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段长江将成为湖泊,水势平缓。枯水季节,5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直达[[重庆港]]。而在丰水季节,万吨级邮轮可在武汉、重庆两地航行。而且通过水库的放水,还可改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枯水季节的航运条件。 因为三峡建成后川江航运的发展,本来预计到2030年才会饱和的三峡船闸,在2011年提前19年饱和,达到设计通过能力。三峡船闸自2003年通航以来,其通过量保持年均15%的增速,2011年超过1亿吨后,2013年第二次过亿吨。截止2013年12月7日8时,三峡船闸已运行10211闸次,通过货船40848艘次,客船2461艘次(总艘次43309),货物9165万吨,客船折算841万吨。全年日均运行31闸次,30万吨。2011年,通过三峡船闸的货运量达到1.003亿吨,提前19年达到了设计通过能力,今年预计将达到1.1亿吨左右。这个数据说明,长江航运发展的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三峡船闸已经处于饱和运行状态。 [[ 长江航务管理局 ]] 称,截至2013底,三峡船闸全年处于超设计天数饱和运行、满负荷高效率运转,但每天仍有大量船舶集结在坝区水域排队等待过闸,待闸已成常态。[49] 面对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应对的两套方案——“建第二船闸”以及“翻坝”,正在引发相关人士的讨论。
===泥沙淤积和水位问题===
由于有三门峡水电站的前车之鉴,因此泥沙问题始终是三峡工程技术讨论的重中之重。据测算,长江上游江水每立方米含沙1.2千克左右,每年通过坝址的沙量在5亿吨以上。在三峡工程未建前,这些泥沙大量淤积在曲折的荆江河段,抬高了河床水位,并威胁到整个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安全。
由于有三门峡水电站的前车之鉴,因此泥沙问题始终是三峡工程技术讨论的重中之重。据测算,长江上游江水每立方米含沙1.2千克左右,每年通过坝址的沙量在5亿吨以上。在三峡工程未建前,这些泥沙大量淤积在曲折的荆江河段,抬高了河床水位,并威胁到整个[[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安全。 当 [[ 三峡水库 ]] 形成后,受水势变缓和库尾地区回水影响,泥沙必然会在水库内尤其是大坝和库尾(回水的影响)淤积。不过乐观者认为,长江的含沙量有季节性差异,汛期江水中的含沙比例比枯水期大,因此三峡水电站可以采用“蓄清排浑”的方法来应对,即在汛期时加大排水量使浑水出库,在枯水季节大量蓄积清水,便可以减少泥沙在水库内的淤积,这种方式与目前水电站的一般运行方式基本一致,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三峡的泥沙淤积问题。他们认为在三峡蓄水的初期,排沙比例只有30%至40%,将发生轻度淤积,但主要是填充死库容,影响不大,随着水库运行时间的增长,排沙比例会逐渐提高,在80至100年后,将基本达到平衡,不再出现新的淤积,旧有淤积也可以通过由临时船闸改建的泄沙通道和加强疏浚等方法清理。那时水库将依然保持90%左右的库容,不会对发电、航运以及沿岸城镇尤其是重庆造成重大的不良影响,而且随着长江上游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展,江水的泥沙含量也将缓慢下降。
但是工程的反对者如 [[ 黄万里 ]] 等认为,长江上游河流所携带的除了泥沙,还有颗粒较大的鹅卵石,在三峡大坝筑起后将极难排出,会造成堵塞,并向上游延伸,进而影响重庆。此后在2002年10月,国务院批准由三峡总公司承建长江上游干流 [[ 金沙江 ]] 上的 [[ 乌东德 ]] [[ 白鹤滩 ]] [[ 溪洛渡 ]] [[ 向家坝 ]] 等四座巨型水电站,其建设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分担三峡库区的泥沙淤积,减缓三峡库区的泥沙淤积速度,这也再度引起人们对三峡泥沙问题的担忧。
与泥沙淤积问题同样极具争议的,还有水位问题。在三峡蓄水至135米后,有人发现从大坝到库尾之间的水位落差多达34.7米,远远超过了工程论证报告认为的0.4米,因此担忧重庆可能会在三峡完全蓄水后被淹没。不过三峡验收组副组长 [[ 潘家铮 ]] 对此解释,论证报告中计算的是满蓄水后的情况,而现在的库尾水位其实是天然水位,它和大坝水位目前存在着巨大落差并不令人意外。
三峡大坝可行性论证中关于水库水力坡度的论证被质疑存在错误,因此会造成更多淹没地区和移民数量,甚至称之为“高峡出斜湖” 。[55]2010 。2010 年10月26日,三峡大坝蓄水至175米时,重庆寸滩港的水位达到了175.91 米,符合设计预期,有力地证明了质疑是错误的。
===生态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响,中国工程院的评估报告认为[56] ,认为长江三峡大坝会改变当地气候,进而影响全球的气候。
库区人们对三峡工程影响环境的最大担忧来自于水库的污染。目前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 [[ 长江 ]] 。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泄而蓄积在水库中,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部分城镇已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对此,当地政府正在大力兴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以期解决污染问题,如果发现污染过于严重,也可能会采取大坝增加下泄流量来实现换水。蓄水后,库湾及支流回水区多次出现水华现象,主要是由于回水区水流减缓,严重的只有1.2厘米/秒,几乎不再流动,引起扩散能力减弱,使库周围近岸水域及库湾水体纳污能力下降。 [[ 重庆三峡库区 ]] 污染问题有七成是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大大超过了工业污染水平。
根据 [[ 葛洲坝水电站 ]] 的运行经验,三峡工程将会对周边生态造成严重的冲击。因为有大坝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三峡完全蓄水后将淹没560多种陆生珍稀植物,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淹没线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两种完全在淹没线以下,现均已迁植。现三峡库区森林覆盖率已相比50年代的20%降到了10%。
研究报告显示,三峡工程水库的运行,导致了库区富营养化进程加快和支流、库湾藻类水华频发。大坝清水下泄引起长江干流河道剧烈冲刷,使得坝下河道水文情势变化,进而造成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改变,使得湖泊水情与湿地生态明显调整。长江特有鱼类繁育和四大家鱼鱼类产卵场以及珍稀水生动物生存等受到严重影响。
三峡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水的蒸发量上升,因此会造成附近地区日夜温差缩小,改变库区的气候环境。由于水势和含沙量的变化,三峡还可能改变下游河段的河水流向和冲积程度,甚至可能会对东海产生一些影响,并进而改变全球的环境。但是考虑到海洋的互通性,以及长江在三峡以下的一千多千米流程中还有 [[ 湘江 ]] [[ 汉江 ]] [[ 赣江 ]] 等多条重要支流的水量汇入,因此估计不会对全球海洋和气候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环境的变化是由多种可变因素交织形成的,极其复杂,所以也无法确定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确切程度。 
三峡工程会对环境产生有益的作用。水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 三峡水电站 ]] 的建设,将会代替大批火电机组,使每年的煤炭消耗减少5000万吨,并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和引起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间接实现了环保。
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生态环境组的报告曾论证大坝建成后库区气候会趋于“冬暖夏凉”,才可能在库区大规模发展柑桔园,才“可以在当地安置农村移民”。三峡工程进行可行性生态与环境组Ⅱ组组长 [[ 方子云 ]] 说:三峡水库形成后,“极端最高气温可下降约4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增高3摄氏度左右。”在2006年夏, [[ 四川省 ]] [[ 重庆市 ]] 遭受中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旱灾和高温,重庆市 [[ 綦江 ]] 出现了历史最高气温44.5度摄氏度。但在2007年夏天, [[ 四川盆地 ]] 遭受了自1998年洪水以来最大的降雨,证明了三峡大坝并不直接导致旱灾,最多间接导致旱灾。
2011年3月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干旱,降水达到50年来最低水平,三峡工程再次被公众推到浪尖上。然而这次干旱的主因是当年上半年度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两湖地区总体降水严重减少所致,与三峡工程并无直接太大联系。而且三峡工程在这次大旱中发挥出巨大作用,由于及时向下游放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
===地质灾害问题===
三峡大坝蓄水容量(库容)为100亿立方米以上,由于坝底压力巨大,渗流要比蓄水前高很多,不仅影响地下水水位,还会对周围地质条件产生影响。根据统计资料,库容小于0.1亿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其发震概率小于万分之一;0.1亿至1.0亿立方米的中型水库,发震概率小于千分之一;1.0亿至10亿立方米的大中型水库,发震概率大于百分之一;大于100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发震概率则大于十分之一。三峡水库库容极大,因此必然会增加库区地震的频率。但支持工程的人士认为,当时论证坝址时,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就是地质条件,三斗坪附近的岩体比较完整,断裂少,历史上也极少发生有感地震,因此不大可能发生破坏剧烈的强震。 [[ 三斗坪 ]] 的上游地区,地质条件主要是碳酸盐岩,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大,但烈度估计最高也不会超过6级,而三峡的主要建筑物都是按照防7级地震烈度来设计的。由于三峡两岸山体下部未来长期处于浸泡之中,因此发生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频率会有所增加,这将是三峡工程所能造成的主要地质灾害。而工程的反对者们则质疑论证过程只考虑了地质的静态状况,没有考虑蓄水后可能带来的地质条件质变。蓄水后,库区微震已经明显增多。
由于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开山动土,使本来就脆弱的三峡生态环境,更雪上加霜。造成库区周围的建筑裂缝,山体滑坡加剧。由于三峡工程而新建的新县城比如 [[ 湖北 ]] [[ 巴东县 ]][[ 信陵镇 ]][[ 黄土坡社区 ]] [[ 奉节 ]] [[ 宝塔坪 ]] 都由于严重滑坡,使新县城不得不转移阵地,但是由此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三峡工程诱使库区周边的地震多发,据统计,自2003年蓄水以来,奉节发生地震14次,最大震级2.9级,其中五次为有明显震感的地震。水库诱发的地震一般发生在近坝区,它和普通地震的最大区别是:震源更浅、破坏性更大。而为了治理这些灾害,截至2010年3月中国已经花费了120亿元人民币。 重庆山下库区近一半的地区存在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三峡库区重庆境内有超过一万处隐患点。截至2010年已发生地质灾害(险情)252处。] 截至2010年5月,自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新生突发地质灾害增多。库区共发生形变或地质灾害灾(险)情132起,塌岸97段长约3.3千米,紧急转移群众近2000人。在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范围外已发生新生突发性灾(险)情30多处。
===对景观与古迹的影响===
长江三峡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它起自重庆奉节县白帝城,蜿蜒约200千米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沿途地形险峻,山川秀丽,古迹众多。在水库满蓄水后,三峡的峡谷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削弱,但是三峡两岸山势原本高拔陡峭,“夔门天下雄”等山峦多在1000米以上,因此视觉观感并不会差异太多。同时,蓄水后,原先一些幽深的景区也将更加便于游人探访。
三峡周边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地。水库淹没区已探明的文物点有1200多个,从1992年起文物部门便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此外,政府还对其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重要古建筑文物设立专案、拨给专款予以保护。
长江三峡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它起自重庆[[奉节县]][[白帝城]],蜿蜒约200千米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沿途地形险峻,山川秀丽,古迹众多。在水库满蓄水后,三峡的峡谷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削弱,但是三峡两岸山势原本高拔陡峭,“夔门天下雄”等山峦多在1000米以上,因此视觉观感并不会差异太多。同时,蓄水后,原先一些幽深的景区也将更加便于游人探访。三峡周边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地。水库淹没区已探明的文物点有1200多个,从1992年起文物部门便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此外,政府还对其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重要古建筑文物设立专案、拨给专款予以保护。 [[ 白鹤梁题刻 ]] 位于重庆 [[ 涪陵区 ]] 城北长江江面上,是一组天然石梁,长度约1,600米,有题刻165段,石鱼18尾,揭示当地自唐代至清代间的72个年份的枯水资料,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水文题刻。三峡蓄水完成后,白鹤梁将永远淹没水中,文物部门已经在其周围建设了巨大的水下无压透明容器以方便游客观赏和学者研究,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水下的博物馆  [[张桓侯庙]]位于重庆[[云阳县]]县城的对岸,依山傍水,是纪念[[三国]]名将[[张飞]]的巨大祠庙建筑群,古建、碑刻等颇多。庙前有“江上风清”四个大字,从长江上抬眼望去,极其宏伟。2002年至2003年,文物部门按照“整旧如旧”原则对张桓侯祠实施了整体搬迁,新址在新云阳县城的对岸,东距原址32千米
张桓侯庙 [[石宝寨]] 位于重庆 云阳 市[[忠 县城 ]][[石宝镇]],其35米高 对岸,依山傍水 寨楼 ,是 纪念三 名将张飞 唯一一座穿斗式构架 巨大祠庙 高层木 建筑 被誉为“世界八大奇异 、碑刻等颇多 筑”之一 庙前 寨后 山,拔地而起,四面陡峭如印,名 江上风清 [[玉印山]] ,山与寨浑然一体。由于地势较高,石宝寨在三峡蓄水后将会成为一座孤岛, 个大字,从长江上 面被水环绕。但是由于水位的 眼望去 使 宏伟。2002年至2003年 下的山石有可能软化、崩解 因此 文物部门 按照“整旧如旧”原则对张桓侯祠实施 在其周围建造 一道巨型围堤,包围住 体搬迁,新址在新云阳县城的对岸,东距原址32千米 个山寨
石宝寨 [[丁房阙]]—[[无铭阙]]均为 位于重庆 [[ 忠县 ]]境内的[[汉代]] 宝镇 阙。丁房阙为双阙 其35米高的寨楼 坐落在忠县县城 ,是 中国唯一一座穿斗式构架 罕见 高层木建筑 庙前阙。无铭阙位于忠县县城外的古驿道旁 被誉 “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寨后有山,拔地而起 双阙 四面陡峭如印,名“玉印山”,山与寨浑然一体 今仅存右阙 由于 现在这两组汉阙现在都已搬到了 地势较高 ,石宝寨在三峡蓄水后将会成为一座孤岛,四面被水环绕。但是由于水位的抬高,使其下 山石有可能软化、崩解,因此文物部门在其周围建造了一道巨型围堤,包围住整个山寨 忠县白公祠内
丁房阙—无铭阙均为位于重庆忠县境内的汉代石阙。丁房阙为双阙 此外 坐落在忠县县城 地方政府还对千年古镇[[大昌镇]]和[[屈原祠]]等实行了整体搬迁 是罕见 对原本的三面临水 庙前阙。无铭阙位于忠县县 [[白帝 外的古驿道旁 ]]实施原址保护 使之成 双阙 一座江中岛 今仅存右阙。现在这两组汉阙现在都已 而[[夔州古城]](奉节县城)等无法 到了地势较高 迁保护 忠县白公祠内 就只能永埋水底
此外,地方政府还对千年古镇大昌镇和屈原祠等实行了整体搬迁,对原本的三面临水的白帝城实施原址保护,使之成为一座江中岛,而夔州古城(奉节县城)等无法搬迁保护的就只能永埋水底。
==相关问题==
===负面事件===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