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郑国渠

增加 86 位元組, 4 年前
历史功绩
汉代有民谣:“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称颂的就是引泾工程。
1929年陕西关中发生大旱,三年六料不收,饿殍遍野。引泾灌溉,急若燃眉。中国近代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临危受命,毅然决然地挑起在郑国渠遗址上修[[泾惠渠]]的千秋重任。在他本人的亲自主持下,此渠于1930年12月破土动工,数千民工辛劳苦干,历时近两年,终于修成了如今的泾惠渠。1932年6月放水灌田,引水量16立方米/秒,可灌溉60万亩土地。至此开始继续造福百姓 <ref>[https://www.sohu.com/a/357608678_99939235 郑国渠和泾惠渠] ,搜狐</ref>
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边运用、边改善、边发展的原则,对新老渠系进行了3次规模较大的改善调整与挖潜扩灌。
111,9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