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433
次編輯
變更
柏林洪堡大學
,無編輯摘要
[[File:柏林洪堡大學.jpg|有框|右|<big>柏林洪堡大学</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31/032e41d68e3c4602aeba96cd6472b51e.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85770236_99905155 来自中德商经 的图片]]]
'''柏林洪堡大学'''([[德语]]:'''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HU Berlin'''),是[[德国]]首都[[柏林]]目前四所公立大学中最古老的大学,在城中区中央,于1809年由[[普鲁士]]王国文教部长[[威廉 • · 冯 • · 洪堡|威廉 • · 冯 • · 洪保特]]、哲学家费希特及神学家施莱尔马赫以「柏林大学」之名所创立,并与1810年秋天开学,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学 (教育)|大学]],拥有十分辉煌的历史,是世界著名的顶尖学府,也是欧洲顶尖大学之一。从1810年建校,它的正式名称为“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德语:''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ät''),被世人简称为柏林大学。在1949年,为了纪念学校的创始人著名的洪堡兄弟,而重新命名为柏林洪堡大学。
柏林洪堡大学有九个学院,其中包括与柏林自由大学共享的医学院。该校是世界影响巨大的“洪堡高等教育”模式的开创者,被称为世界“现代大学之母”,对于[[欧洲]]乃至于全世界的影响都相当深远,该校后因[[二战]]缘故,而与[[柏林自由大学]]诞生关联密切。柏林洪堡大学2012年6月入选为11所德国“[[德国大学卓越计划|精英大学]]”之一。在2019年7月揭晓的第三轮卓越计划评选中,同[[柏林自由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以“柏林大学集团”的名义共同提出申请,并再次获得了“精英大学”的称号。 截止2017年,共有[[各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55位校友、教师及研究人员]]获得过诺贝尔奖。该校在哲学,[[艺术]],法律,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科学上有众多著名校友。
== 创校理念 ==
1809年8月16日普鲁士教育改革中,由当时国王[[:de:Friedrich_Wilhelm_III._(Preußen)|腓特烈 ‧ · 威廉三世]]依文教部长[[威廉 • · 冯 • · 洪堡|威廉 • · 冯 • · 洪保特、哲学家费希特和神学家施莱尔马赫的建议]]创立「柏林大学」(Universität zu Berlin),拉丁文名称 「Alma Mater Berolinensis」。于1810年开始运作校务。1810年至1945年间,全名为「腓特烈-威廉-大学」(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ät)。1949年更名为「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
柏林洪堡大学是依据创校者[[洪堡|洪保特]]「'''研究与教学合一'''」的精神所创立,于1810年所创立的新制大学,他也希望柏林洪堡大学能成为「现代大学之母」('''Mutter aller modernen Universitäten''')。根据洪堡的理念,现代的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总和」('''Universitas litterarum'''),教学与[[研究]]同时在大学内进行,而且[[学术自由]],大学完全以知识及学术为最终的目的,而非实务人才的培育。洪堡认为大学兼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一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他说的科学指纯[[科学]],即[[哲学]]。而修养是人作为社会人应具有的素质,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结果,它与专门的能力和技艺无关。根据纯[[科学]]的要求,大学的基本组织原则有二:寂寞和[[自由]]。寂寞意味着不为政治、经济社会利益所左右,与之保持距离,强调大学在管理和学术上的[[民主]]性。在洪堡看来,自由与寂寞是相互关联、依存的,没有寂寞(独立)就没有自由。大学全部的外在组织即以这两点为依据。在此之前,不论欧洲或美国的大学,都还是沿袭[[修道院]]教育的传统,以培养教师、公职人员或贵族为主,较不重视研究。此后洪保特的理念传递至欧、美各地,也成为许多大学仿效的对象。
=== 初创与扩张 ===
洪保特大学起初名为腓特烈-威廉-大学(1810年),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 • · 威廉三世]]的支持下设立。成立初期分别有[[法律]]、[[医学]]、[[哲学]]与[[神学]]等4个[[学院]],学校老师共有52名教师及256位学生,而哲学院的[[格奥尔格 • · 威廉 • · 弗里德里希 • · 黑格尔|黑格尔]]、法学院的[[弗里德里希 • · 卡尔 • · 冯 • · 萨维尼|萨维尼]]、古典语言学家(德语:)、医学院的及农学家,则象征了当时洪保特大学各学院的精神。在过去的两个世纪,洪保特大学是德国最著名的思想家的诞生地,其中包括唯心主义哲学家[[约翰 • · 戈特利布 • · 费希特|费希特]];神学家[[弗里德里希 • · 施莱尔马赫|施莱尔马赫]];哲学家[[黑格尔]]、[[亚瑟 • · 叔本华|叔本华]]、[[弗里德里希 • · 谢林|谢林]]、文化批评家[[瓦尔特 • · 本雅明|本雅明]]以及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 • ·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和[[马克斯 • · 普朗克|普朗克]]。 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卡尔 • · 马克思|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 • · 恩格斯|恩格斯]]也求学于洪堡大学。诗人[[海因里希 • · 海涅|海涅]]、德国统一首相[[奥托 • · 冯 • · 俾斯麦|俾斯麦]]、德国共产党创建人[[卡尔 • · 李卜克内西|李卜克内西]]、欧洲议会主席[[罗伯特 • · 舒曼 (政治家)|舒曼]]都是该校毕业生。在过去的200多年中,洪保特大学诞生了5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包括任职教师、研究人员和毕业校友)。洪保特大学的办学模式为世界上的许多大学,如日本的东京大学、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州立大学所效仿。
除了传统的学科,如科学、法律、哲学、历史、神学和医学,洪保特大学大力发展了许多其它新兴学科。在19世纪下半叶,洪保特大学的自然学科诞生了许多伟大的学者,如化学家[[奥古斯特 • · 威廉 • · 冯 • · 霍夫曼|霍夫曼]];物理学家[[赫尔曼 • · 冯 • · 亥姆霍兹|亥姆霍兹]];数学家[[恩斯特 • · 库默尔|库默尔]]、[[利奥波德 • · 克罗内克|克罗内克]]、[[卡尔 • · 魏尔斯特拉斯|维尔斯特拉斯]];内科医生[[约翰内斯 • · 彼得 • · 缪勒|缪勒]]、、[[鲁道夫 • · 菲尔绍|菲尔绍]]、[[罗伯特 • · 科赫|科赫]](德语:Robert Koch)等。在这段迅速发展的时期,洪保特大学逐渐合并了柏林其它一些独立的学院,比如夏里特(Charité)医学院等。在20世纪20年代,洪保特大学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学术中心,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黄金[[柏林1920年代]]」。洪保特大学从建校时起就开始进行自然博物馆的建设和藏品的搜集,至今,大学博物馆尤为著名。
=== 女性参与 ===
与欧美大部分大学一样,大学最早并没有[[女性]]的空间,一直到1908年,洪保特大学才开始收女学生,但不久之后就开始有女的助理与兼任女[[教授]],著名的核分裂学者[[莉泽 • · 迈特纳|迈特纳]]就曾于1926年以特聘教授的身份任教于洪保特大学,不过大学真正颁发教授教席给女性,则是1945年之后的事情。
=== 纳粹德国时期 ===
=== 两个「柏林大学」 ===
1810年柏林大学创校,校区原址位于[[菩提树下大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柏林原本只有一个「柏林大学」,而大学师生也很骄傲地以[[拉丁文]]校名「柏林大学」自称。[[冷战]]期间,柏林大学被划入[[东柏林]]境内,部分师生从原校出走,并在美英等西方阵营的支持下,1948年于西柏林成立了「自由的柏林大学」(即今[[柏林自由大学]]),成为西德学术重镇。「真理、公平、自由」是柏林自由大学建校以来的校训。柏林大学分裂之后,位于东柏林的原址校区则于1949年改名为现今的柏林洪保特大学,以纪念大学创办人、德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威廉 • · 冯 • · 洪堡|洪保特]]兄弟。
在华文世界中,「柏林大学」一词在1948年之前专指今天的柏林洪保特大学(例如小说围城中所称的柏林大学)。冷战结束前,「柏林大学」则普遍又指的是柏林自由大学。这两所「柏林大学」如今是各自独立的大学,但由于政府预算吃紧,两所「柏林大学」逐渐开始在较多领域合作、合并。例如两校的[[医学]]院就于2003年合并成柏林大学夏里特医学院。
=== 教师 ===
柏林洪保特大学的教师阵容十分强大,包括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马克斯 • · 普朗克|普朗克]]、[[亥姆霍兹]]、[[薛定谔]]、[[海因里希 • · 鲁道夫 • · 赫兹|赫兹]]、[[韦恩]]等,生物化学之父[[费歇尔]],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冯 • · 诺伊曼|诺伊曼]],化学家[[拜耳]],哲学家[[费希特]]、[[谢林]]、[[乔格 • · 威廉 • · 弗里德里希 • · 黑格尔|黑格尔]]、[[亚瑟 • · 叔本华|叔本华]]、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李特尔]],神学家[[弗里德里希 • · 施莱尔马赫|施莱尔马赫]]、法学家[[萨维尼]]、[[法兰兹 • · 封 • · 李斯特|李斯特]]、历史学家[[兰克]]都曾在此任教。
=== 学生 ===
共产党理论的创始者[[卡尔 • ·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都曾就读过柏林洪保特大学,其他曾在此就读的还包括欧洲议会主席舒曼、哲学家[[费尔巴哈]]、著名诗人[[海涅]]、铁血宰相[[俾斯麦]]、火箭专家[[冯 • · 布劳恩|布劳恩]]及作家[[库尔特 • · 图霍尔斯基|图霍尔斯基]](Kurt Tucholsky)等。
柏林大学也吸引了不少中国[[留学生]],[[国立中央大学|中央大学]]老校长[[罗家伦]]、美学家[[宗白华]]、书画家[[溥心畬]]、哲学家[[陈康]]、物理学家[[王淦昌]]、气象学家[[吕炯]]、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兽医学家[[盛彤笙]]、历史学家[[陈寅恪]]、[[傅斯年]]、[[韩儒林]]以及[[周恩来]]、[[马君武]]、[[顾孟余]]、[[朱家骅]]、[[谷正纲]]、[[关吉玉]]、[[章伯钧]]、[[张君劢]]、[[俞大维]]和[[包尔汉]]等人曾在此就读。
=== 诺贝尔奖得主及知名人士 ===
* [[米歇尔 • · 巴切莱特]](1951年— 年),儿科及流行病学家,智利总统* [[阿兹米 • · 比色拉]](1956年— 年),[[政治家]]* [[格奥尔格 • · 威廉 • · 弗里德里希 • · 黑格尔]](1809年—1882年),神学,圣经评论家和哲学家
*[[贝克(Jurek Becker)}}(1937—1997年),作家
* [[奥托 • · 冯 • · 俾斯麦]](1815年—1898年),首任德国总理* [[迪特里希 • · 潘霍华]](1906年—1945年),神学家* [[马克斯 • · 玻恩]](1882年—1970年),物理学家,1954诺贝尔奖得主
* [[布尔达(Michael C. Burda)}},宏观经济学家
* [[恩斯特 • · 卡西尔]](1874年—1945年),哲学家
* [[Adelbert von Chamisso||夏米索(Adelbert von Chamisso)}}(1781年—1838年),自然科学家及作家
* [[威廉 • · 狄尔泰]](1833年—1911年),哲学家
*[[杜波依斯]](1868年—1963年),美国非裔活动家
* [[保罗 • · 埃尔利希]](1854年—1915年),物理学家,190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阿尔伯特 • · 爱因斯坦]](1879年—1955年),物理学家,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弗里德里希 • · 恩格斯]](1820年—1895年),记者和哲学家* [[路德维希 • · 安德烈斯 • · 费尔巴哈]](1804年—1872年),哲学家
* [[费希特]](1762年—1814年),哲学家
* [[赫尔曼 • · 埃米尔 • · 费歇尔]](1852年—1919年),现代生物化学创始人,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沃纳 • · 福斯曼]](1904年—1979年),内科医生,1956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詹姆斯 • · 弗兰克]](1882年—1964年),物理学家,1925年诺贝尔奖得主
* [[Ernst Gehrcke||格尔克(Ernst Gehrcke)}}(1878年—1960年),实验物理学家
* [[雅各布布 • · 格林]](1785年—1863年),语言学家和文学评论家* [[威廉 • · 格林]](1786年—1859年),语言学家和文学评论家* [[弗里茨 • · 哈伯]](1868年—1934年),化学家,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奥托 • · 哈恩]](1879年—1968年),化学家,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William Reginald Halliday||哈勒代(Sir William Reginald Halliday)}}(1886年—1966年),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校长(1928年—1952年)
* [[格奥尔格 • · 威廉 • · 弗里德里希 • · 黑格尔]](1770年—1831年),哲学家* [[海因里希 • · 海涅]](1797年—1856年),作家和诗人* [[维尔纳 • · 海森堡]](1901年—1976年),物理学家,1932年诺贝尔奖得主* [[赫尔曼 • · 冯 • · 亥姆霍兹]](1821年—1894年),医生和物理学家* [[古斯塔夫 • · 赫兹]](1887年—1975年),物理学家,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海因里希 • · 赫兹]](1857年—1894年),物理学家
*[[赫谢尔(Abraham Joshua Heschel)]](1907年—1972年)哲学家和神学家
* [[雅各布布斯 • · 亨里克斯 • · 范托夫]](1852年—1911年),化学家,19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Max Huber||胡伯(Max Huber)]](1874年—1960年),国际律师和外交家
* [[胡佛兰(Christoph Wilhelm Hufeland)]](1762年—1836年),微生物学创始人
* [[威廉 • · 冯 • · 洪堡|威廉 • · 冯 • · 洪保特]](1767年—1835年),政治家、语言学家和大学创始人* [[亚历山大 • · 冯 • · 洪堡|亚历山大 • · 冯 • · 洪保特]](1769年—1859年),地理学家* [[罗伯 • · 柯霍]](1843年—1910年),内科医生,190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阿尔布雷希特 • · 科塞尔]](1853年—1927年),内科医生,1910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 [[拉绍尔(Arnold von Lasaulx)]](1839年—1886年),[[矿物]]学家
* [[马克斯 • · 冯 • · 劳厄]](1879年—1960年),物理学家,1914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华西里 • · 列昂惕夫]](1905年—1999年),经济学家,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费迪南 • · 冯 • · 李希霍芬]](1833年—1905年),地理学家* [[卡尔 • · 李卜克内西]](1871年—1919年),社会主义政治家和革命家* [[赫伯特 • · 马尔库塞]](1898年—1979年),哲学家* [[卡尔 • · 马克思]](1818年—1883年),哲学家、社会学家* [[恩斯特 • · 麦尔]](1904年—2005年),生物学家* [[莉泽 • · 迈特纳]](1878年—1968年),物理学家,1966年费米奖得主* [[费利克斯 • · 门德尔松 • · 巴托尔迪]](1809年—1847年),作曲家* [[特奥多尔 • · 蒙森]](1817年—1903年),历史学家,19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马克斯 • · 普朗克]](1858年—1947年),物理学家,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利奥波德 • · 冯 • · 兰克]](1795年—1886年),历史学家* [[罗伯特 • · 雷马克]](1815年—1865年),细胞生物学家
* [[李特尔]](1779年—1859年),地理学家
* [[弗里德里希 • · 谢林]](1775年—1854年),哲学家* [[弗里德里希 • · 施莱尔马赫]](1768年—1834年),哲学家* [[本哈德 • · 施林克]](1944年— 年),作家,''Der Vorleser''([[朗读者]])
* [[施耐尔森(Menachem Mendel Schneerson)}}(1902年—1994年),哲学家和神学家
* [[亚瑟 • · 叔本华]](1788年—1860年),哲学家* [[埃尔温 • · 薛定谔]](1887年—1961年),物理学家,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格奥尔格 • · 齐美尔]](1858年—1918年),哲学家、社会学家
* [[梭罗麦契克(Joseph B. Soloveitchik)]](1903年—1993年),哲学家和神学家
* [[维尔纳 • · 桑巴特]](1863年—1941年),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 [[汉斯 • · 斯佩曼]](1869年—1941年),生物学家,1935年诺贝尔生物学奖* [[麦克斯 • · 施蒂纳]](1806年—1856年),哲学家* [[库尔特 • · 图霍夫斯基]](1890年—1935年),作家和记者* [[鲁道夫 • · 菲尔绍]](1821年—1902年),医生和政治学家* [[阿尔弗雷德 • · 魏格纳]](1880–1930年),地质学家和气象学家,发现大陆漂移* [[卡尔 • · 魏尔斯特拉斯]](1815年—1897年),数学家
* [[威斯特法尔(Wilhelm Heinrich Westphal)]](1882年—1978年),物理学家
* [[威廉 • · 维恩]](1864年—1928年),物理学家,1911年物理学奖得主* [[乌尔里希 • · 冯 • · 维拉莫维茨年—默伦多夫]](1848年—1931年),语言学家* [[里夏德 • · 维尔施泰特]](1872年—1942年),化学家,1915年诺贝尔奖得主* [[马克斯 • · 韦伯]] (1864年—1920),社会学家、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1101175500/http://www.hkcc-polyu.edu.hk/staff_directory/science_technology/CHAN,_Pat_Pik-wah-198.html 陈碧华] Dr Pat Pat (2018), HKCC lecturer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