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681
次編輯
變更
木偶戏
,無編輯摘要
===亚洲===
根据出土[[文物]]与历史资料显示,傀儡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具有表演功能的戏剧。据说古代[[葬礼]]中用来[[殉葬]]的「[[俑]]」,与傀儡戏有直接而深远的关系。《[[通典]]》则云:“《窟礌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汉末始用之于嘉会。”《乐府杂录》以为起于汉高祖被[[冒顿]]围于平城,平城正西是冒顿的阏氏把守,谋臣[[陈平]]知阏氏爱忌妒,制造了会动的美人木偶来解围<ref>[[段安节]]撰《乐府杂录·傀儡子》载:“自昔传云:‘起于汉祖在平城为冒顿所围,其城一面,即冒顿妻阏氏,兵强于三面。垒中绝食,陈平访知阏氏妒忌,即造木偶人,运于机关,舞于郫间。阏氏望,谓是生人,虑其城下,冒顿必纳妓女,遂退军。’……后乐家翻为戏。”</ref> 。唐代[[谢观]]为此作了《汉以木女解平城围赋》。[[杜佑]]《笔麈》中的记载:“傀儡子,汉末使用于嘉会,北齐高纬尤好之”,“今俗悬丝而戏,谓之偶人,以手持其末,出其帏帐之上(外)。”“郭郎”与“鲍老”是傀儡戏史中对傀儡的两个称谓<ref>《颜氏家训·书证》篇:“或问:‘俗名傀儡子为郭秃,有故实乎?’答曰:‘《风俗通》云:诸郭皆讳秃,当是前世有姓郭而病秃者,滑稽调戏,故后人为其像,呼为郭秃。’”《乐府杂录》“傀儡子”条载:“其引歌舞有郭郎者,发正秃,善优笑,闾里呼为郭郎,凡戏场必在俳儿之首也。”</ref><ref>[[徐嘉瑞]]《金元戏曲方言考补遗》:“鲍老,滑稽脚色。曲牌有《鲍老催》、《耍鲍老》。农村演《大头和尚戏柳翠》,大头和尚臃肿郎当即鲍老也…… 昆明 之语谓臃肿郎当之人曰鲍老。”</ref> 。《后山诗话》载宋[[杨亿]]《傀儡诗》:“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若教鲍老当筵舞,转觉郎当舞袖长。”<ref>《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五</ref>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中提到了4种傀儡:“弄悬丝傀儡(起于陈平六奇解围)、杖头傀儡、水傀儡、肉傀儡(以小儿后生辈为之)。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故事、铁骑公案之类,其话本或如杂剧,或如崖词,大抵多虚少实,如巨灵神朱姬大仙之类是也。”<ref>《都城纪胜·瓦舍众伎》</ref>
在[[亚洲]]不少地区,傀儡戏原本最重要的功能是驱除邪煞,这种[[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到现在驱除邪煞变成民间傀儡戏主要的功能之一。这种特殊的[[社会功能]],使傀儡戏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这也是傀儡戏跟其他种类的戏剧非常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