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62
次編輯
變更
淮海戏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淮海戏</big> '''|-| [[File:淮海戏.jpg|400px|缩略图| 右居中| 淮海戏[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627/082983d3fb364b1ea5ca5d250bec05fa.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38103566_787287 来自搜狐 的图片]]]|-|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align= light|'''中文名称''' 淮海戏 '''地理标志''' 江苏省 '''批准时间''' 2008年 '''非遗级别''' 国家级 '''遗产编号''' Ⅳ-104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 江苏省淮安市、连云港市 |}
'''淮海戏'''是[[中国]][[江苏省]][[海州方言]]區的[[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淮北地区的[[连云港]]、[[宿迁]]大部,[[盐城]]淮北地区等。源出于[[沭阳]]、海州、灌云一带流行的“拉魂腔”,因以板三弦伴奏,又称“三刮调”。淮海戏曾在民间称为“小戏”,与柳琴戏、泗州戏同源于“拉魂腔”。 淮海戏因流行于淮海地区,曾称“淮海小戏”,1955年正式定名为淮海戏。
2008年6月14日,淮海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04<ref>[http://www.ihchina.cn/Article/Index/detail?id=13485 淮海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ref>
==简介==
<center>{{#iDisplay:z0198gtlard|650|48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