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扬州评话

增加 18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扬州评话是用扬州方言徒口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兴起于明末清初,不久形成“书词到处说《隋唐》,好汉英雄各一方”的局面<ref>[http://news.sohu.com/20060421/n242917031.shtml 戴宏森:评话人生(名人专访)(图)],搜狐,2006年04月21日05:24</ref>,书目有《[[三国]]》、《[[隋唐]]》、《[[水浒]]》等十部,知名说书家20人。著名艺人有吴天绪等。清朝乾隆年间,叶霜林将自身经历融入到《岳传》中,说演《宗留守交印》时“声泪俱下”;浦琳根据自身经历编说《清风闸》,塑造了“皮五辣子”等底层人物形象;邹必显创编新书《飞跎传》。
扬州评话结构严谨、描写细致、首尾呼应,表演细节丰富,人物鲜明。语言市井化,生动风趣,富于表现力 <ref>[https://www.xzbu.com/7/view-8007685.htm 重温“扬州评话”],行知部落</ref> 。《三国》和《水浒》是两部知名的长篇书目,说演《三国》者以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的李国辉、蓝玉春最著名,号为“李派”、“蓝派”,李国辉的“文说《三国》”被清末桃潭旧主《扬州竹枝词初稿》誉为"粲花妙舌吐珠玑";蓝玉春,继承发展了乃师孙玉华"武说《三国》"的特长,为蓝派艺术创始人。形成了现代扬州评话《三国》的两大基本流派。李国辉所传八弟子人称“八骏”,其中康国华因擅长说演[[孔明]]而被誉为“活孔明”,由康国华开创的《三国》说演风格人称“康派”。说演《水浒》者有邓光斗,以表情动作精彩而被誉为“跳打《水浒》”,其子邓复堂继承书艺。与邓复堂同时说《水浒》的著名艺人宋承章,为后来"章"字辈《水浒》评话艺人的始祖。后来王少堂继承邓、宋两门书艺,兼取各家之长,致力刻画历史人物,描绘三教九流,借助丰富的生活积累来塑造形象,经过长时间的钻研、变革、发展,形成个人说表细腻、神采夺人,具备"甜、粘、锋、辣"的独特的白描艺术风格,成为扬州评话界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之一。王少堂发展了《水浒》的宋江、武松、石秀、卢俊义等四个“十回书”,人称“王派《水浒》”。与王派《水浒》并世驰誉书坛的还有马派《水浒》。马派书艺也是师承邓、宋两门,以能说前、中、后《水浒》著称。
扬州评话的传统节目分三类:讲史演义类有《[[东汉]]》、《[[西汉]]》、《隋唐》、《三国》、《水浒》、《[[岳传]]》等,公案侠义类有《[[八窍珠]]》、《[[绿牡丹]]》、《[[九莲灯]]》、《[[清风闸]]》等,神话灵怪类有《[[西游记]]》、《[[封神榜]]》、《[[济公传]]》等。
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革命军兴,扬州群众为避免清军骚扰,纷纷避到泰州、东台一带。龚午亭也回家乡东台开讲评话,每天座无虚席。由扬州一带逃难来的人们,争先恐后地来听龚午亭说书,由于前来听书的人日益增多,书场里常常无法容纳。
太平军战事结束后,龚午亭去扬州继续说书,声名更为显赫。当时扬州盛行“要听龚午亭,吃饭莫打停”的谚语 <ref>[http://mren.bytravel.cn/history/5/gongwuting.html 龚午亭],博雅人物词典</ref> 。《[[龚午亭传]]》称:“春秋佳日,都人冶游,苛无午亭,则坐客为之不欢。”“上至公卿士大夫,下至村妇牧竖,莫不知有午亭”,“其声名流布海内……是以过扬州者得闻为幸,恒夸于众,以鸣得意。”
龚午亭曾说过《[[飞跎传]]》,但说得最多也最享名的书是《清风闸》,他说此书与前人不同,联系当时社会现实修改书词,皮五的故事有了发展,成了全书的主体;皮五这一人物在无赖之外,又增加了“任侠”的一面,形象更为丰满、复杂、生动。他对书中“人情物态、心领神会、遇声触发,无不酷肖”。往往不事辞说,而得意于言语之外;他演人物“若身为其人,而出其心术种态以表于众者”,使听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而喜怒哀乐,随之转移而不觉。他语言流畅,幽默诙谐,神趣横生,而从头到尾无一句脏言秽语。
276,4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