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茶文化

增加 7,08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國茶葉起源及發展==
===上古時期===
很久很久以前,在中華民族上古時期,華夏民族的始祖神農通過嘗百草為老百姓尋找治病解毒的良藥。後來他發現一些植物的葉子煮好的水,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便將它們作為一種藥材。——《神農食經》"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這是有關中國茶葉起源最早的記載。<ref>[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xzj39j.html 圖文看懂中國茶文化歷史發展淵源!]</ref>
唐代 [[ 陸羽 ]] 根據這段記載,在其精心整理的《 [[ 茶經 ]] 》中,提出「茶之為飲,發乎 [[ 神農氏 ]] 。」
認為中國飲茶的歷史最早起源於上古時期神農氏時代。
晉·常璩的《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
[[ 西漢 ]] 王褒《僮約》記載:「烹荼盡具」,「武陽買荼」,已經明確證實,在秦漢時期,我們的先民已經很熟練地烹煮茶葉,並且從事茶葉的販運。
而到了三國、兩晉時期,茶葉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組成部分,《三國志·吳書·韋曜傳》有"密賜荼荈以代酒"的記載,記錄了東吳君主孫皓「以茶代酒」(招待賓客)。
File:中國茶文化11.jpg|缩略图|宋代點茶法[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xzj39j.html]
</gallery>
 
 
===中國共分為四大茶區===
 
中國作為茶葉大國,茶區東起台灣東部海岸,西至西藏貢茶場,南至海南島榆林海港,北到山東榮城市,包含西南、華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區。
 
====(1)西南茶區====
 
西南茶區是中國最古老的茶葉產地,包括雲南、貴州、四川、西藏東南部地區。中國的外銷碎茶和邊茶大多數產自這裡,也是高檔綠茶、普洱茶喝花茶的主要產地。
 
====(2)華南茶區====
 
華南茶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海南、雲南南部等地,很多名茶,如鐵觀音、大紅袍、鳳凰單叢、六堡茶、西山茶等均產自這一茶區。
 
====(3)江南茶區====
 
江南茶區以長江為界線,從長江抵達南嶺,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茶樹以灌木型為主,是質優高檔綠茶的集中產區,如西湖龍井、碧螺春等,在中國茶區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
====(4)江北茶區====
江北茶區從長江向北,直抵信陽,從西部的大巴山延伸到江蘇北部,包括陝西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蘇北部等地區,該茶區以生產綠茶為主,茶樹均為灌木型中小葉種,生產的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陽毛尖、紫陽毛尖等。
 
 
===茶的分類===
就目前而言,根據陳宗懋主編《中國茶經》的分類法,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
綠茶
綠茶是不經過發酵的茶,即將鮮葉經過攤晾後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熱鍋里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綠茶包括: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曬青綠茶、蒸青綠茶。
 
名貴品種有:龍井茶、碧螺春茶、黃山毛峰茶、廬山雲霧、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茶、君山銀針茶、顧渚紫筍茶、信陽毛尖茶、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盪毛峰茶、華頂雲霧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綠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勻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黃芽茶、五山蓋米茶、普陀佛茶。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全國18個產茶省(區)都生產綠茶。我國綠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數萬噸,占世界茶葉市場綠茶貿易量的70%左右。我國傳統綠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而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
 
紅茶
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一種全發酵茶(發酵程度大於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紅茶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
 
名貴品種有:祁紅、滇紅、英紅。
 
紅茶----紅茶與綠茶的區別,在於加工方法不同。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且萎凋,使鮮葉失雲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條或切成顆粒),然後發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一部分溶於水,一部分不溶於水,而積累在葉片中,從而形成紅湯、紅葉。
紅茶主要包括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大類。
 
烏龍茶
烏龍茶也就是青茶,是一類介於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即製作時適當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它既有綠茶的鮮濃,又有紅茶的甜醇。因其葉片中間為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
烏龍茶在六大類茶中工藝最複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工夫茶。
 
烏龍茶分為:閩北烏龍(武夷岩茶——大紅袍、水仙、肉桂、半天腰、奇蘭、八仙等,還有些建甌建陽等地產的茶,如矮腳烏龍等)
閩南烏龍(鐵觀音、奇蘭、水仙、黃金桂等,這裡的水仙和奇蘭主要是指主地的不同,同一種茶地在不同的產地產的茶)
廣東烏龍(鳳凰單樅、鳳凰水仙、嶺頭單樅等)
台灣烏龍(凍頂烏龍,包種等,前兩年流行的那個叫東方美人的也是這種)阿里山高山茶(阿里山青心烏龍茶,阿里山極品金萱茶等)
 
白茶
白茶是我國的特產。它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曬乾或用文火烘乾,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白茶主要產於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幾種。
 
白茶分為:白芽茶、白葉茶
名貴品種有:白豪銀針茶、白牡丹茶 。
 
黃茶
黃茶,即在制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
分「黃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銀芽、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內芽)、「黃小茶」(包括湖南嶽陽的北港在、湖南寧鄉的溈山毛尖、浙江平陽的平陽黃湯、湖北遠安的鹿苑)、「黃大茶」(包括的大葉青、安徽的霍山黃大茶)三類。
 
黑茶
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像雲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種。普洱茶是在已經制好的綠茶上澆上水,再經過發酵製成的。
 
黑茶主要分為: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
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等)
四川邊茶(南路邊茶和西路邊茶等)
滇桂黑茶(六堡茶等)
陝西黑茶(涇渭茯茶等)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50">
File:中國茶文化12.jpg|缩略图|中國茶四大茶區[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xzj39j.html]
File:中國茶文化13.jpg|缩略图|中國茶[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xzj39j.html]
File:中國茶文化14.jpg|缩略图|中國茶[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xzj39j.html]
File:中國茶文化15.jpg|缩略图|中國茶[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xzj39j.html]
File:中國茶文化16.jpg|缩略图|中國茶[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xzj39j.html]
File:中國茶文化17.jpg|缩略图|中國茶[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xzj39j.html]
File:中國茶文化18.jpg|缩略图|中國茶[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xzj39j.html]
File:中國茶文化19.jpg|缩略图|中國茶文化[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xzj39j.html]
File:中國茶文化20.jpg|缩略图|茶聯[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xzj39j.html]
File:中國茶文化21.jpg|缩略图|中國茶具[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xzj39j.html]
File:中國茶文化22.jpg|缩略图|元代趙孟頫《鬥茶圖》[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xzj39j.html]
File:中國茶文化23.jpg|缩略图|茶藝[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xzj39j.html]]]
File:中國茶文化24.jpg|缩略图|《茶經》是一部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xzj39j.html]
File:中國茶文化25.jpg|缩略图|《大觀茶論》為宋代皇帝趙佶所作,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部皇帝的茶專論。]]
File:中國茶文化26.jpg|缩略图|《續茶經》是從唐代至清代之間對《茶經》作出最完整補充的茶書,內容是《茶經》的10倍。[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xzj39j.html]
</gallery>
 
==茶與藝術==
15,8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