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447
次編輯
變更
碑林区
,無編輯摘要
'''碑林区'''是 [[ 陕西省 ]][[ 西安市 ]] 中心偏东南部的一个区,西安市城六区之一。西以劳动南路与莲湖区相接;北以丰庆路、环城南路、大保吉巷、琉璃街、西大街与莲湖区相接,以东大街、环城东路、永乐路、长乐路与新城区相接;东以东二环路、火炬路与新城区相接;南以南二环路与雁塔区相接。
==名称演变==
区因著名古迹 [[ 西安碑林 ]] 而得名。著名的 [[ 小雁塔 ]] 在此区。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区域大部分地处渭河三级阶地,为 [[ 黄土平原 ]] ,开阔平坦,起伏微缓。个别地段有黄土梁峁高出阶面,为黄土台塬。最高处为祭台村与观音庙交界处,海拔500米;最低处为南院门水车巷南端,海拔405米。地域相对高差95米,总体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呈缓坡倾斜状态。
==气候特点==
==自然资源==
碑林区植被主要为人工植物,植被简单,数量少。主要分布在机关、工厂、学校、环城林带、兴庆宫公园、小雁塔公园和苗圃。林木有 [[ 杨 ]] 、 [[ 柳 ]] 、 [[ 槐 ]] 、 [[ 法桐 ]] 、 [[ 杉 ]] 、 [[ 松 ]] 、 [[ 柏 ]] 等19个品种;花卉观赏植物主要有 [[ 玫瑰 ]] 、 [[ 月季 ]] 、 [[ 菊花 ]] 、 [[ 米兰 ]] 、 [[ 君子兰 ]] 、 [[ 仙人掌 ]] 等200余种。
境内土壤以土娄土为主,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保肥保水性强,熟化程度高。根据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层厚度、盐渍化程度及土壤耕层厚度、质地、生产性能,次之为黑油土、黄土等3个亚类,5个土属,8个土种。
===碑林博物馆===
位于今文昌门内西侧的三学街上, [[ 北宋 ]] 京兆学旧址北面。始建于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为保存唐代开成年间所刻的《 [[ 十三经 ]] 》而建)宋代为 [[ 孔庙 ]] ,1950年扩建为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石碑碑林博物馆,占地3万平方米,陈列面积3千平方米。西安碑林是中国保存古代碑刻时间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地方,碑林博物馆主要由碑林和 [[ 石刻艺术 ]] 室两大部分组成。共有7个陈列室,6个陈列廊,8个碑亭,共存碑石1788座,其中新增678座,包括碑48,墓志509,经幢50,造像牌70,刻线画1幅,是一座书法艺术宝库。
===小雁塔===
建于公元707年,共15级,约45米高。小雁塔位于西安永宁门外西南三里。原为唐长安城开化坊襄城公主宅,文明元年(684)唐睿宗为其父皇高宗李治献福而立为寺,初名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690 年 )改名荐福寺。清 [[ 康熙 ]] 年间再修塔寺。1965年对小雁塔加固修复的同时,保留了其无塔顶和塔檐檐角残缺的现状,维护了古建筑的文件风貌,是中国第一批重点保护单位和西安旅游十大景点”之一。
===兴庆宫公园===
兴庆宫公园位于西安古城外东南角,因在唐 [[ 兴庆宫 ]] 遗址上修建而得名。兴庆宫位于唐 [[ 长安 ]] 城的隆庆坊,为 [[ 唐玄宗 ]] 未当皇帝前曾与其兄弟居住于此。公元712年玄宗即位后,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改建为宫,将“隆庆坊”易名“兴庆宫”。
兴庆宫是唐玄宗朝代政治中心所在,也是和他的爱纪 [[ 杨玉环 ]] 长期居住的地方,宫内原有兴庆殿、南熏殿、大同殿、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和沉香亭等建筑物。1958年兴庆宫公园在原兴庆宫遗址地修建的,沿用当年兴庆官池、堂、楼、亭方位和名称而设计,沉香亭是在唐代沉香亭原址仿建的。
===关中书院===
===卧龙寺===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是国务院确定的 [[ 汉族 ]] 地区 [[ 佛教 ]] 中国重点寺院。据寺内碑刻载, [[ 卧龙寺 ]] 创建于 [[ 汉灵帝 ]] 时(168 年 ~189年), [[ 隋朝 ]] 时称“ [[ 福应禅院 ]] ”。宋初有高僧惠果入寺住持,终日高卧,时人呼为“卧龙和尚”。宋太宗时(时76 年 ~997年)更寺名为“卧龙寺”。1957年7月31日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列为陕西省 [[ 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城市排名==
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
西北大学(老校区)
西北工业大学(老校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老校区)
西安理工大学(老校区)
西安工业大学(老校区)
西安工程大学 (金花校区)
省重点高中[编辑]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
西安铁一中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
西北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