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通海县

移除 24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通海县.jpg|350px|缩略图|右|通海县[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28_img/2013_22/42362_2011761_666094.jpg 原图链接][http://slide.qcyn.sina.com.cn/travel/slide_28_42362_130368.html/d/1#p=1 来自新浪网 的图片]]]
'''通海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玉溪市]]下属的一个县。北纬23°65′11″- 24°14′49″,东经102°30′25″- 102°52′53″。东西最长39公里,南北最宽36.15公里,县城所在地秀山镇距省会[[昆明市]]125公里,距 [[ 玉溪市 ]] 政府所在地红塔区47公里,面积721平方公里<ref>[http://www.tonghai.gov.cn/thgk/20190306/562376.html 通海县概况],通海县人民政府</ref>,2000年人口26万人。境内有杞麓湖、秀山和螺峰山。
==历史沿革==
清、民国相沿为县。
1956年原通海县(1949年12月13日和平解放)、 [[ 河西县 ]] (1949年12月10日正式解放)合并称杞麓县,1958年华宁县与杞麓县合并称通海县<ref>[https://www.xzqy.net/530423000000.htm 通海县],行政区域网</ref>,1959年原华宁县从通海县划出。
==自然资源==
===豆沫糖===
是云南通海的传统产品<ref>[http://travel.sina.com.cn/domestic/news/2017-06-02/detail-ifyfuzmy1226239.shtml 玉溪特产之通海豆沫糖],新浪 2017-6-2</ref>,清代已远近驰名,已有两百多年历史。“香甜酥脆,入口无渣”,确非过誉,选用优质 [[ 黄豆 ]] 作为主要原料,另加 [[ 白糖 ]] [[ 饴糖 ]] 等精工制成。层薄如纸,色白如乳,食用起来,甜而不腻,松酥、香脆,十分爽口。曾被国家评为“优质产品”,远销省内外。
===通海酱菜===
有着悠久的[[历史]],产品分为: [[ 小米辣 ]] [[ 泡椒 ]] 系列、冬菜、 [[ 蕌头 ]] [[ 野山椒 ]] [[ 蒜苔 ]] [[ 芥菜 ]] [[ 姜块 ]] [[ 洋姜 ]] [[ 大头菜 ]] [[ 酱油 ]] [[ 花椒油 ]] 等100多个品种。大头菜荣获国家八部委举办的《 [[ 中国妇女儿童用品四十周年博览会 ]] 》铜奖。远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已覆盖全国95%的市场,年销售收入近亿元  ===通海甜白酒=== 是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的特产。通海甜白酒主要采用糯米酿造而成,营养丰富,色泽金黄,清凉透明,口感醇甜,糯米甜酒特有的香气,风味独特,老少皆宜。曲陀关是通海历史文化胜迹之一,如今因盛产甜白酒而留名。曲陀关具有悠久的甜白酒生产历史,是通海县有名的甜白酒之乡。有30多户生产经营户,年产值达近千万元,甜白酒成为了通海县的特色产品之一
===水资源===
通海县水资源总量 2.13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 1.59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 0.54 亿立方米。杞麓湖是通海县的主要水域,座落于通海盆地中偏东侧,流域面积 370.5平方千米,水域面积 35.54平方千米,河流分为湖盆区内河和高大(曲江)河及其支流。主要湖盆区河流有 [[ 中河 ]] [[ 大新河 ]] [[ 曲江河 ]] 及支流有:曲江河、路南河、库南河、大箐河、小三家河、改水沟和清水河。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通海县已发现各类矿产有20种,计有 [[ 烟煤 ]] [[ 泥炭 ]] [[ ]] [[ ]] [[ ]] [[ ]] [[ ]] [[ 硫铁矿 ]] 、含 [[ 钾页岩 ]] 、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泥配料用泥岩、饰面用大理岩、砖瓦用粘土、砖瓦用页岩、冶金用石英砂岩、建筑石料用白云岩、建筑石料用石灰岩、建筑用砂、地热等。有各类矿床(点)地80个(含已上表矿产地4个),其中中型矿床6个,小型矿床8个,矿点66个。按勘查程度划分,达详查—勘探程度的9个,占总数的11.2%;达普查的55个,占总数的68.8%;其余的16个为预查程度,占总数的20.0%。
==行政区划==
===气候特征===
通海县地处 [[ 亚热带 ]] 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区,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受季风气候的控制,形成了四季温差小、早晚温差大、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垂直差异显著的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县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 898毫米,多年平均气温 15.7℃,年日照时间2273.8小时。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通海县早在 [[ 新石器时 代]] 就有人类在杞麓湖畔生息;汉代开“麊泠水道”(即西南 [[ 丝绸之路 ]] 的一支);唐代置“通海都督”,开设“通海城路”;宋代设秀山郡;元代建“都元帅府”,设临安路,统摄今红河、文山一带,直至越南;明代置“通海御”,戍兵屯田;清代,各种手工业兴起,成为滇南货物集散中枢,海外物资集散运转,商贸交易活跃而在云南著称。各时期多民族的文化交融让通海璀璨文化的底蕴更加深厚,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成就了通海“礼乐名邦”、“秀甲南滇”、“冠冕南州”的美誉,名山秀水孕育出人文荟萃,通海明清两代就有举人230余人、进士44人,选入翰林院4人,且大都出省为官。先后荣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物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华诗词之乡” 等荣誉称号。
===通海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序号 !! 项目名称 !!       级别 !!   类别 !!                 属地 !! 责任单位
|-
| 1 || [[ 通海高台 ]] || 国家级 || 民俗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2 || 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ref>[http://www.ihchina.cn/Article/Index/detail?id=12726 洞经音乐(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ref> || 国家级 传统音乐 || 通海县 || [[ 通海县文化馆 ]] ||
|-
| 3 || [[ 者湾书画之乡 ]] || 省级 ||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4 || [[ 高跷舞狮 ]] || 省级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5 || [[ 滇南石狮 ]] || 省级 || 传统美术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6 || [[ 五山腔 ]] || 市级 || 传统音乐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7 || [[ 碗灯舞 ]] || 市级 || 传统舞蹈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8 || [[ 扬琴 ]] || 市级 || 传统曲艺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9 || [[ 木雕槅子门 ]] || 市级 || 传统美术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10 || [[ 豆末糖制作技艺 ]] || 市级 || 传统技艺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11 || [[ 银饰制作技艺 ]] || 市级 || 传统技艺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12 || [[ 蒙古族 ]] [[ 鲁班节 ]] ” || 市级 || 民俗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13 || 《 [[ 段思平在通海的传说 ]] 》 || 市级 || 民间文学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14 || 《 [[ 神僧畔富和落水洞传说 ]] 》市级 || || 民间文学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15 || 《 [[ 礼乐名邦传说 ]] 》 || 市级 || 民间文学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16 || 《 [[ 马刨泉的传说 ]] 》 || 市级 || 民间文学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17 || [[ 兴蒙乡蒙古族文化保护区 ]] || 市级 || 传统文化保护区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18 || 《 [[ 曹家大院 ]] 》 || 市级 || 其他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19 || [[ 回族 ]] [[ 蔡老祖师 ]] ”的传说 || 县级 || 民间文学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20 || [[ 涌金寺古柏阁 ]] || 县级 || 传统技艺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21 || [[ 通海县文庙 ]] || 县级 || 传统技艺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22 || 通海县纳古镇传统工艺“刀具”县级传统技艺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
|-
| 23 || [[ 蒙古族服饰 ]] [[ 三叠水 ]] ” || 县级 || 传统服饰 ||           通海县 ||   通海县文化馆
|}
===通海秀山===
垂直高度不过200余米,方圆距离也不过两公里多,却因山色景致秀雅不群,人文景观气韵不凡而名冠滇中南。在《[[大明一统志]]》里,秀山被列为云南四大名山,与[[昆明]]的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的点苍山齐名。相传汉昭帝时,㽛(缺字:左“田”;右“句”)侯毋波治理通海,颇能施惠于民,且最早在秀山辟园林,与民同乐;到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南诏通海节度使 [[ 段思平 ]] 在会盟三十七部讨伐东川节度使 [[ 杨干贞 ]] 前,曾在秀山神祠卜问凶吉,段思平灭杨干贞大义宁国后,建大理国,特在秀山还愿建町王庙纪念毋波,并改通海郡为秀山郡,秀山之名应是从此而始。
===三圣宫===
===白龙寺===
位于秀山后面,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因为寺旁有一泉水,古人就建此寺并塑龙王像供于寺中。 [[ 白龙寺 ]] 属一进院前后各三间夹四耳、寺内保存一块明代碑刻,碑阴记录了当时海贝巴( [[ 贝币 ]] )的捐赠情况。上世纪80年代在白龙寺下开辟了茶花园、牡丹园、兰花园,总占地8000多平方米。秀山古建筑群于上世纪1987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通海文庙===
位于通海县城南隅、座落于秀山之麓,南北向。为中轴线分幢迭起单体组合式古建筑群,由红墙(长65米、厚1.9米、高8米)泮池、文明坊、忠烈祠、节孝祠、大城门、乡贤、名宦祠、东庑、西庑、大城殿、钟鼓楼、崇圣祠、尊经阁组成,总占地1.2万平方米。通海文庙始建于元代,于明万历迁建今址,现存建筑为清初 [[ 康熙 ]] [[ 雍正 ]] 之物。[[清朝]]时期,在通海庙学中曾经培养出 [[ 朱嶟 ]] [[ 礼部尚书 ]] ),公孙翰林的[[董玘]]、[[董健]],有名书法家[[阚祯兆]]等。通海文庙于上世纪1998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城市荣誉==
789,03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