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人物==
=== 昙鸾=== : 代县人,南北朝北魏高僧,净土宗的奠基人,被魏孝静帝为“神鸾”,梁武帝为“肉身菩萨”。
14岁出家于五台山,终年诵读经书,因研究注解《[[大乘经]]》积劳成疾,便停笔周游名山,拜访名师。南抵梁,受[[梁武帝]]盛情款待,结识名士陶弘景;后至魏,入[[洛阳]],逢印度大法师菩提流支,受教《观经》,法道大进,从此广行教化,注释经义,行医治病。魏王对他十分敬重,尊为神鸾大师,并敕令住并州大寺,晚年住玄中寺(今山西省交城县境内)。因常去介山之阴聚徒讲经,此地后称鸾公岩。著有《往生论注释》2卷、《略论安乐净土义》1卷、《[[疗百病杂丸方]]》3卷等。昙鸾发展了净土宗,在佛教史上居重要地位。
=== 周续之=== : (376年~423年),南朝隐士。字道祀。祖籍代县。匈奴、鲜卑、羯、氐、羌进入中原时,晋室南迁,[[周续之]]先人南渡长江,定居豫章建昌县(今江西省建昌县)。12岁时,在豫章太守范宁门下受教,苦学数年,通五经,名冠同门。后到庐山,拜佛教净土宗创始人慧远为师,与当时的刘遗民、陶渊明皆隐居不仕,被称为“当阳三隐”。[[刘毅]]、[[刘裕]]数次以高官厚禄请他下山,皆不受职。刘裕称帝(南朝宋武帝)后,敬重其才,在东郭外设馆招徒,请其讲学,并数次亲临学馆问礼。后患风痹,移居钟山。著有《丧服注》1卷、《毛诗周氏注》1卷、《嵇康高士传注》、《公羊传注》等 。 ===杨义臣=== (?-617),隋末将领。隋末代(今山西省代县,位繁峙县西南)人。本姓尉迟,后赐姓杨,为隋末将领。袭父爵,拜陕州 。
===马三宝===杨义臣:(?-617),隋末将领。隋末代(今山西省代县,位繁峙县西南)人。本姓尉迟,后赐姓杨,为隋末将领。袭父爵,拜陕州。
马三宝: 生卒年待考,代州人,唐初名将,柴绍家童,帮平阳公主收服数支义军,后为左骁卫大将军,新兴县公,被称为唐朝的卫青。
=== 性敏慧===:少年时被柴绍收为家童。柴绍娶李渊女儿为妻。隋大业十四年(618年),[[李渊]]起兵太原反隋,柴绍随之,马三宝护柴绍之妻避乱。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四起,马三宝收抚群雄,兵至数万,自为总管。后随秦王[[李世民]]入长安,击败割据势力刘拔真,又与柴绍击吐谷浑于岷山(今甘肃境内),斩其首领,俘虏数千,以功封新兴县男。贞观初,授左骁卫大将军,进爵为公。卒谥“忠”,葬代州南校场横冲桥。
少年 安元信:字子言,唐五代 时 被柴绍收为家童。柴绍娶李渊女儿为妻。隋大业十四年(618年),期代北(今[[ 李渊山西]] 起兵太原反隋 代县)人 , 柴绍随之 生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 , 马 卒于五代后唐清泰 三 宝护柴绍之妻避乱 年(936年) 。 当时天下大乱 安元信出生将门 , 群雄四起,马三宝收抚群雄,兵至数万 自幼习骑射 , 自为总管。后随秦王事唐末强藩[[李 世民克用]] 入长安 , 击败割据势力刘拔真,又与柴绍击吐谷浑于岷山(今甘肃境内),斩其首领,俘虏数千,以功封新兴县男。贞观初,授左骁卫大将军,进爵为公。卒谥“忠”,葬代州南校场横冲桥 曾跟从李克用镇压黄巢起义 。
===安元信===田琦:唐,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德平之孙。官汝南太守。工书,篆楷八分,无不精诣。尝书唐魏文候庙碑,善画人物,有洪崖子橘术图。兼善装背。有孙栖梧尤妙其事。《[[历代名画记]]》、《[[唐书艺文志]]》、《[[图绘宝鉴]]》、《[[墨池编]]》、《[[述书赋注]]》。
史建瑭:生于唐乾符二年(875年),卒于梁龙德元年(921年), 字 子言 国宝 , 唐五代时期代北 雁门郡 (今[[ 山西]] 代县 一带 ) 沙陀 人, 生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卒于 五代 时 后唐 清泰三年(936年)。 安元信出生 将 门 领 , 自幼习骑射,事唐末强藩其父为白袍将史敬思。 [[ 李克用史建瑭]] 少以父荫,在军中任职 , 曾跟从 在 李克用 镇压黄巢起义 的关照下和征战中逐渐崭露头角得到器重。由于史建瑭每战必身先士卒,很快便成为一员屡立战功、智勇双全的名将。世人称之为“史先锋” 。
===田琦===李承嗣:生于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卒于后梁末帝贞明六年(920年),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唐末五代时河东镇的著名骁将。
唐,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德平之孙。官汝南太守。工书,篆楷八分,无不精诣。尝书唐魏文候庙碑,善画人物,有洪崖子橘术图。兼善装背。有孙栖梧尤妙其事。《[[历代名画记]]》、《[[唐书艺文志]]》、《[[图绘宝鉴]]》、《[[墨池编]]》、《[[述书赋注]]》。 ===史建瑭=== 生于唐乾符二年(875年),卒于梁龙德元年(921年),字国宝,雁门郡(今山西代县一带)沙陀人,五代时后唐将领,其父为白袍将史敬思。 [[史建瑭]]少以父荫,在军中任职,在李克用的关照下和征战中逐渐崭露头角得到器重。由于史建瑭每战必身先士卒,很快便成为一员屡立战功、智勇双全的名将。世人称之为“史先锋”。 ===李承嗣=== 生于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卒于后梁末帝贞明六年(920年),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唐末五代时河东镇的著名骁将。 === 李克用及十三太保=== : 沙陀族人,世代为唐朝戍边,出生于神武川新城(今应县一代),本姓朱邪,因其父有战功,赐姓李。黄巢起义时李克用在代州组织“鸦儿军”勤王,立得首功,先后被封为河东节度使,陇西郡王,晋王,逐渐成为唐末乱世的一个霸主。
因他于代州起兵,死后被葬于代州,墓在代县七里铺村。后其子存勖灭梁称帝,史称后唐,奉李克用为太祖武皇帝。
这个是代县唯一的帝王之家。
=== 郭崇韬===:代州人,五代后唐大将,曾为李氏父子立下汗马功劳,被庄宗[[李存勖]]任为兵部尚书,枢密使,后因其清廉耿直得罪阉宦被庄宗冤杀。
张敬达: 代州人,五代后唐 大 将 领 , 曾为李氏父子立下汗马功劳,被庄宗唐末帝时[[石敬瑭]]在[[ 李存勖太原]] 反唐,末帝 任 命张敬达 为 兵部尚书 太原四面都招讨使围攻太原 , 枢密使 石敬瑭勾结契丹 , 后因其清廉耿直得罪阉宦 张敬达兵败 被 庄宗冤 杀。
===张敬达===史俨:生年不详,卒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五代代州(今山西代县)人。先后事晋王李克用、吴王杨行密两主。
康延孝:(?-926年),山西[[ 代 州 县]] 人,五代 时 后唐 大 将 领 , 唐末帝时被赐名为[[ 石敬瑭李绍琛]] , 在[[太原]]反唐,末帝任命张敬达为太原四面都招讨使围攻太原,石敬瑭勾结契丹,张敬达兵败被杀 灭前蜀之战中立有功 。
=== 史 俨===匡懿:生于唐景福二年(893年),卒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字继美,五代代郡(今山西代县)人。本名[[史匡懿]],因犯宋太祖[[赵匡胤]]讳,宋人[[薛居正]]修史时,改为史懿,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
史匡翰: 生 于唐天复二年(902 年 不详 ) ,卒于后 梁贞明二 周天福六 年 (916 (941 年) ,字元辅 ,五代 代州 雁门 (今山西代县)人 。先 ,事后唐、 后 事 晋 王李克用、吴王杨行密 两 主 朝,五代名将。 史匡翰出自将门,其父史建瑭,是后唐的猛将,其兄[[史匡懿]],也是五代名将 。
===康延孝=== (?-926年),山西[[代县]]人,五代时后唐大将,被赐名为[[李绍琛]],在灭前蜀之战中立有功。 ===史匡懿=== 生于唐景福二年(893年),卒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字继美,五代代郡(今山西代县)人。本名[[史匡懿]],因犯宋太祖[[赵匡胤]]讳,宋人[[薛居正]]修史时,改为史懿,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 ===史匡翰=== 生于唐天复二年(902年),卒于后周天福六年(941年),字元辅,五代雁门(今山西代县)人,事后唐、后晋两朝,五代名将。 史匡翰出自将门,其父史建瑭,是后唐的猛将,其兄[[史匡懿]],也是五代名将。 === 萨都剌=== : (1272年~1355年)元代诗人。字天锡,号直斋。代县人。本答失蛮氏人,因其祖父、父亲以世勋镇守云代,遂定居雁门。自幼刻苦学习汉族文化,工诗能画,擅长书法,年轻时已负盛名,但因元初废除科举,无法步入仕途。后家道中衰,处于“家无田、囊无储”的窘境,不得不为生计奔波。大德六年(1302年)奔走吴楚等地经商,因不谙此道,生意折本。
大德十年(1306年)弃商归家,遍结诗友,创作技巧日益提高。皇庆二年(1313年)恢复科举,泰定四年(1327)中三甲进士及第。先后任京口(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江南行御史台考掾、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照史、闽海福建省道肃政廉访司知事、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江浙行省郎中、江南行省御史台侍御史、淮西江北道廉访使经历等职。任职其间,秉公执法,勤政爱民,廉声能绩,父老称道。
一生作诗甚多,“诗才清丽,名冠一时”<ref>[http://www.sohu.com/a/360709543_120044911 觅诗记)萨都剌:万事皆由天理顺,何愁衣禄不周全(上)韦力撰] 搜狐网 2019-12-15</ref>,雄踞元代诗坛。他对祖国的锦绣河山寄予无限深情,创作出了许多抒写江南美景、水上风光的写景诗,诗中有画,寓情于景。他勇于写出民间疾苦,揭露社会黑暗,《[[鬻女谣]]》、《[[大同驿]]》、《[[早发黄河即事]]》等许多诗篇,皆以所见所闻的大量事实,反映黎民疾苦,以辛辣的笔调嘲讽各级官吏及公侯,寄以忧国忧民的情感。萨都剌生前把多年的诗作自辑为《[[雁门集]]》,礼部尚书于文传作序,以多种刻本传世,其族孙[[萨龙光]]的嘉庆年间刻本较为详备,收诗798首。
=== 杨继美===:字汝孝,别号近泉,明代山西代州振武卫(在今山西代县)人。生于嘉靖九年(1530),万历十九年(1591)卒。明初,先祖戍边以军功升旗牌官,遂隶籍振武卫。
林春: 字 汝孝 孟阳 , 别号近泉,明代山西 代州 振武卫 ( 在 今山西代县)人。 生于嘉靖九 明朝景泰元 年 (1530 (一四五零 ) 领乡荐 , 万历十九年(1591)卒 授应天通制 。 明初 工古文词 , 先祖戍边以军功升旗牌官 且精书翰。性酷好书 , 遂隶籍振武卫 字体清劲遒丽。《[[分省人物考]]》 。
===林春=== 字孟阳,代州(今山西代县)人。明朝景泰元年(一四五零)领乡荐,授应天通制。工古文词,且精书翰。性酷好书,字体清劲遒丽。《[[分省人物考]]》。 === 孙传庭=== : 代州人,明末兵部尚书,陕甘总督,长期与起义军作战,曾俘虏闯王高迎祥,在潼关与[[李自成]]作战阵亡,墓在代县。这人在老家名气也很大。
因为雁门关历来是边关要冲,曾经历大小四千余战,所以有关军事的名人也显得格外的多,下面说说代县文化方面的名人。
=== 张凤翼=== : 生卒年待考,代县人,明末将领。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广宁兵备道副使右参政、右佥都御使、辽东巡抚、兵部侍郎、右都御史。
[[崇祯]]三年(1630年)总督蓟辽保宁军务,会同马世龙等将领与清兵作战,收复四城,进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兴起后,他多次谋划,为明廷制定了由西北将义军逼近三河(黄河、长江、运河)地带加以围剿的计划。义军受挫进入湖北北部山区后,又谏崇祯令各明军加紧围困,断绝粮源,以困死起义军。九年(1636年)清兵入昌平,明思宗赐尚方剑督师迎敌,贻误战机,削官,九月病卒。十一年(1638年)七月,论前功恢复官职。著有《[[勾注山房集]]》20卷、《[[枢政录]]》1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