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乌头

增加 10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为毛茛科植物,母根叫乌头,为镇痉剂,冶风庳,风湿神经痛。侧根(子根)入药,叫附子。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作用。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爱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痛、脚气等症。<br>
乌头主产 [[ 四川 ]] [[ 陕西 ]] [[ 云南 ]] [[ 贵州 ]] [[ 河北 ]] [[ 湖南 ]] [[ 湖北 ]] [[ 江西 ]] [[ 甘肃 ]] 等省有栽培。<br>
乌头株高60-150厘米。侧根常数个,侧生于主根四周。栽培品种的侧根(即称附子)通常1-2个,倒卵圆形至倒卵形。茎直立。叶互生。总状花序,花大,蓝紫色。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乌头喜温暖湿润气候,选择阳光充足、表上疏松排水良好、中等肥力土壤为佳,适应性强,忌连作。因为乌头为宿根性草本植物,生产上一般采用块根繁殖。于12月上中旬,表土10厘米地温10℃以上时栽种,7天后发出新须根。一般冬至前20天栽种的先发根后出苗,产量较高;冬至后20天栽种的先出苗后发根,产量较低。<br>
分布范围<br>在中国分布于 [[ 云南 ]] 东部、 [[ 四川 ]] [[ 湖北 ]] [[ 贵州 ]] [[ 湖南 ]] [[ 广西 ]] 北部、 [[ 广东 ]] 北部、 [[ 江西 ]] [[ 浙江 ]] [[ 江苏 ]] [[ 安徽 ]] [[ 陕西 ]] 南部、 [[ 河南 ]] 南部、 [[ 山东 ]] 东部、 [[ 辽宁 ]] 南部。在 [[ 四川 ]] 西部、 [[ 陕西 ]] 南部及湖北西部一带分布于海拔850-2150米,在湖南及江西分布于700-900米间,在沿海诸省分布于100 -500米间;生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山东烟台。 <br>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22,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