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乌头

增加 27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451614.jpg|缩略图|右|[https://img9.doubanio.com/view/photo/l/public/p2095716026.jpg 原图链接][https://www.douban.com/photos/photo/2095716026/ 来自 豆瓣 的图片]]]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为毛茛科植物,母根叫乌头,为镇痉剂,冶风庳,风湿神经痛。侧根(子根)入药,叫附子。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作用。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爱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痛、脚气等症。<br>
乌头主产[[四川]]、[[陕西]]。[[云南]]、[[贵州]]、[[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甘肃]]等省有栽培。<br>
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也指出: “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他并将乌头分为川乌与草乌二类:“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谓之川乌头,……,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及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乌头、附子的主产区仍是四川江油、平武一带。通常药用商品主要是栽培品,主根(母根)加工后称“川乌”,侧根(子根)则称“附子”,所含的化学成分有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地萨敏、川乌碱甲、川乌碱乙等化合物(药学学报,12卷7期)。<br>
乌头的花美丽,可供观赏,清人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写过较生动的描述:“其花色碧,殊娇纤,名鸳鸯菊,花镜谓之双鸾菊,朵头如比邱帽,帽拆内露双鸾并首,形似无二,外分二翼一尾”。(“双鸾”指的是两个花瓣。)<b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22,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