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晋源区

增加 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晋源区.jpg|350px|缩略图|右|晋源区[http://img1.gtimg.com/ty_house/pics/hv1/167/77/195/12699677.jpg 原图链接][https://ty.house.qq.com/a/20170718/023327.htm 来自腾讯网 的图片]]]
'''晋源区''',隶属于[[山西省]][[太原市]]。地处太原市西南,北起[[义井东街]],与[[万柏林区]]相依,南至[[姚村镇]][[ 高家堡村]] ,西南与[[清徐县]]、[[古交市]]接壤,东以[[汾河]]为界,与[[小店区]]隔河相望。介于东经112°19′~112°46′,北纬37°36′~37°55′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面积289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3个镇,总人口23.67万(2016年末)。
==晋源区概况==
晋源区是太原市六城区之一,于1998年元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ref>[https://finance.sina.com.cn/other/lejunews/2018-11-29/doc-ihmutuec4747515.shtml 时代的宠儿—— 晋源区 !],新浪,2018-11-29</ref>。地处太原市西南,西依[[龙山]],与古交市接壤;东傍汾水,与小店区隔河相望;北起义井东街,与万柏林区毗邻;南至姚村镇高家堡,与清徐县相连。地势南北延伸,山川各半,区域面积291平方公里,总人口19.35万,其中农业人口11.64万人。辖[[金胜]]、[[晋祠]]、[[姚村]]3个镇,[[义井]]、[[罗城]]、晋源3个街道,90个行政村及18个社区。
晋源,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仅建城史就有2500多年,是三晋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曾为 [[ 战国七雄 ]] 之一赵国的初都、北齐别都、唐北都以及后唐、后汉、后晋等国的都城,还是张氏和王氏的根祖之地,曾造就出[[李世民]]、[[王昌龄]]、[[白居易]]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被誉为“龙兴之地”、“唐之根、晋之源”<ref>[https://www.docin.com/p-1797678856.html 关于晋源地方史志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豆丁网,2016-11-29</ref>。历史遗存丰厚,现存各类文物古迹百余处,其中[[晋祠]]、[[龙山石窟]]、[[古晋阳遗址]]、[[天龙山石窟]]和[[明秀寺]]等5处国家级保护文物都享誉海内外。气候宜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环境优美,西边山均有良好的森林植被和珍奇的野生动物,山区森林覆盖率近60%,5.1平方公里的[[晋阳湖]]是[[华北]]最大的人工湖。
区内现有高速公路出口四处,[[307国道]]、[[太汾路]]纵贯全区,四通八达,交通便捷。晋源,是一个集山水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历史文化、特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优美区域,太原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为“文化生态旅游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File:晋阳湖.jpg|260px|缩略图|右|<big>晋阳湖</big>晋阳湖[http://i2.bbs.fd.zol-img.com.cn/t_s1200x5000/g5/M00/0D/0B/ChMkJ1dDwZ-IGmynACK8sf3VFDQAAR0dQByuD4AIrzJ292.jpg 原图链接][http://bbs.zol.com.cn/dcbbs/d33986_16191_0.html 来自ZOL论坛 的图片]]]
''' 晋源区 ''' 是太原市的前身——古晋阳所在地,有5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和2500年的建城史。据史载,远古时期太原地区一片汪洋,滔滔汾河水汇聚成了烟波浩瀚的[[晋阳湖]]。水官台骀 “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创造了广袤富饶的太原盆地。
大约4700年前,[[尧帝]]在此筑唐城,称为唐地,夏、商、周时称[[唐国]]。西周初,[[周成王]]剪桐叶封弟叔虞为唐国诸侯,史称[[唐叔虞]]。
后因有晋水而改称[[晋国]]。著名的晋祠就是祀奉唐叔虞的祠堂,南二公里的[[晋王陵]]有唐叔虞墓。春秋时,晋国执政卿大夫[[赵简子]]在晋水北筑[[晋阳城]],开创了太原25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春秋末,赵、韩、魏三家在晋阳 “灭智分晋”,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奴隶社会,晋国也从春秋五霸之一变成了战国七雄有其三。晋阳作为赵国初都达70年。南北朝时期,晋阳为[[ 东魏大丞相府]] ,北齐别都、霸府,唐朝时为北都、[[北京]]。特别是[[唐高祖]][[李渊]]据晋阳而争天下,创造了公元七世纪最强盛的大唐帝国,让世界领略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留下了 “唐人”这一对[[中华民族]]的尊称。
晋阳历史上为 “龙兴之地”,龙城太原即源于此。 “东带名关,北通强胡”的地理优势和 “年谷独熟、人庶资丰”的经济条件,客观上造就了晋阳是中原的北大门、军事政治重镇的地位,历代统治阶级十分重视,重点把守,大加营建,晋阳城也从春秋时 “周回四里”的小城变成了盛唐时 “周回42里,西中东三城相连,城内有城”的一都之会。诗人李白赞誉晋阳: “天王三京,北都居一。其风俗远,盖陶唐氏之人欤,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雄藩剧镇非贤莫居”。历史的发展印证了诗人的断言,晋阳孕育了无数枭雄,先后有九个帝王起兵晋阳,逐鹿[[中原]],争霸天下。北宋费了十九年时间攻破晋阳,统一中国后,痛 定 思 痛 ,毁掉了有1500年历史的古都晋阳。
汉为[[韩国]]国都、[[代国]]国都、太原郡治、并州刺史部治所。
[[ 西晋 ]] 为太原国都、太原郡治所。
十六国时为前赵、后赵、后燕郡州治所或国都。
宋及金、元、明、清、民国,境内县级建置基本稳定,先后称[[平晋县]]、[[太原县]]、[[晋源县]]。
[[ 抗日战争 ]] [[ 解放战争 ]] 时期,曾一度建立清(源)太(原)县、清(源)太(原)徐(沟)县民主政府。
太原解放后,初为晋源县,1951年8月划归太原市,撤县分置外六、外七两个区。之后,随着太原市行政区划的变动,境内所属的区、公社多次变动。
==气候水系==
''' 晋源区 '''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度,无霜期170天,年均降雨量462毫米,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晋源区境内有[[汾河]]、[[潇河]]、[[晋泉水]]及14条季节性河流和晋阳湖。
1500年前,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晋祠已有相当规模。后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国诸时期,历经2000多年的擘划营造和修葺扩充,遂成当今规模。其中于公元7世纪至12世纪间最为兴盛,是中国唐、宋古建园林、雕刻艺术之典范。保存至今的有盛唐时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古代建筑100余座,特别是主体建筑圣母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实例。保存在圣母殿内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为当时社会上真实人物的写照,开创了雕塑艺术写实作品的先河,它不仅是中国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宫廷人物的造像,而且是中国雕塑史上艺术高超的罕见精品。
[[ 晋祠 ]] 创建年代久远,跨越时空漫长,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幽美,是许多祠庙建筑难以比拟的。晋祠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画、古树名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建筑、园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的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实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最珍贵的遗产。
交通提示:   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 太原市通往晋祠的308,856,804路无人售票公共汽车,昼夜持续时间长(早6:00--晚23:00),行车间隔时间短(15--20分钟),乘车环境舒适。
===天龙山石窟===
===赤桥===
[[赤桥]]村原名石桥,因[[豫让]]刺[[赵襄子]]未果自刎,鲜血染红石桥而得名――赤桥,又叫[[豫让桥]]。豫让桥西有古槐、观音庙,前壁上嵌有清同治六年刘午阳所书"古豫让桥"四字,刻有[[康熙]]年间太原知县[[殷峄]]的《豫让桥诗》。该村有保存较好的[[悟圆寺]]和多处明清民居。[8]
===古晋阳阿育王塔===
==历史文化==
古晋阳还曾经造就过[[王之焕]]、[[王维]]、[[王昌龄]]、[[白居易]]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晋源区佛教、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五教齐全,现有对外开放的佛教寺庙5个:[[ 古寨村]][[弥陀寺]],晋源西街[[普贤寺]],[[ 武家寨村]][[观音寺]],[[ 花塔村]][[华塔寺]],[[ 姚村]] 的[[仙岩寺]],[[古城营村]]的[[阿育王塔]](舍利塔)是区内佛教标志性工程;道教场所1个:[[金胜镇]][[ 西寨村]] 的[[北极宫]],是太原市唯一有专职道士的道教活动场所;天主堂14个,分为五府营、姚村、洞儿沟三个堂区,洞儿沟本堂楼群林立,设施齐全,紧邻的[[七苦山]]上,建有"上天之门"、"祭坛"和"圣母大殿",形成了金碧辉煌的建筑景观;基督教活动场所3个,教会设在晋源南街;伊斯兰教区2个,罗城、义井两地的伊斯兰教信众分别为500余人。
晋源以北紧邻的古城营村内,现存古晋阳惠明寺舍利塔(阿育王塔)是与西安法华寺塔齐名的中国19真身舍利塔之一。
遗址面积大约20平方公里。遗址内以自然耕地为主,西高东低,是一处春秋至五代时期的遗址。遗址分为古城遗址和寺观墓葬遗址两部分。以晋阳古城遗址为中心,周围依山势分布众多的寺观建筑,同时在西山脚下缓坡地带,广泛分布着墓葬遗址,总面积达200平方公里。
晋阳古城创建于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年),战国时[[越国]]的都城、北齐时的陪都、北汉的都城、唐代的 [[ 北京 ]] 。城址有西城、东城、中城、太原府、晋阳宫城、大明宫城、仓城、罗城等。三家分晋、西汉戍边、东魏霸府、北齐别都、盛唐肇基、五代战乱,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都和晋阳古城有着密切的关系。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灭北汉,一炬焚烧晋阳,继而引汾水灌之,古城被夷为平地。
1955年,考古工作者在古城营村附近发现了三十余件石刻造像,造型别致;1962 ;1962 年,考古工作者在晋阳古城地区发现了数段古城墙和三座小城遗址。一是罗城村附近的罗城遗址,相传为北汉所建; 二是晋源镇西北古城墙出土唐代遗物;三是南城角村和古城营村一带的古城址,相传为大明城。
现存“南城角”村为L形,依古城西南角之势建成。遗存城南墙东西残长626.4米 ,西墙长约2700米,从资料和“东城角”的方位来看,古城长约4500米,根据夯土的质地、色泽和夯法,认为是东周时期的城墙遗址。东魏、北齐以及隋唐时期是晋阳古城的辉煌时代,盛唐时曾为三京之一。
魏晋南北时期的民族争战,大唐北都代表着晋阳文化的鼎盛时期;众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赵简子]]、[[刘琨]]、[[刘恒]]、[[李世民]]、[[武则天]]、[[狄仁杰]]、[[王之涣]]、[[王昌龄]]、[[郭若虚]]、[[傅山]]、[[高君宇]]、[[纪廷梓]]等等;以及我们从许多地名中可以看到古城历史上的辉煌及其变迁,都可以不夸张地把这座古城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这座古城所折射出的晋阳文化内涵丰厚,它成为有关晋阳-太原人文、地理、历史、文化、习俗、宗教、建筑等全面、综合而广义的概念。此外还有晋阳的戏曲文化、饮食文化、醋文化等处处都散发出强烈浓郁、有形与无形的地区文化特色,描绘着古城的迷人神韵,所有这些,都成为晋阳文化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视频==
<center>{{#iDisplay:h06530exqz4|650|480|qq}}</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660 中国地理总志]]
59,24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