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838
次編輯
變更
姚文元
,無編輯摘要
==基本信息==
'''中文名字'''-- 姚文元<br>
'''外文名称'''--Yao Yao Wenyuan<br>
'''国 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br>
'''民族'''-- 汉族<br>
'''出生地点'''-- [[浙江]][[诸暨]]<br>
'''出生日期'''--1931 1931 年12月11日<br>
'''逝世日期'''--2005 2005 年12月23日<br>
''' 曾任 职 业务''' 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组织宣传组成员<ref>[http://www.gov.cn/gjjg/2008--官员10/16/content_1122738.htm 姚文元],中国政府网</ref> <br>
''' 信仰代表作品'''--共产主义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br>
==个人生平==
[[File:姚文元003.jpg|320px|缩略图|右|姚文元摇身一变为“反右英雄”[http://img.ifeng.com/res/200711/1120_238738.jpg 原图链接][http://news.ifeng.com/photo/history/detail_2007_11/20/560713_3.shtml 来自搜狗网图片]]]
1955年批判 [[ 胡风 ]] 文章《 [[ 分清是非,划清界限 ]] 》(《 [[ 文艺报 ]] 》1955年1、2期合刊)引起[[张春桥]]注意。他的左的文艺观点历史观点,早在1950年代中期,即为[[毛泽东]]所欣赏。在反右、文革中,姚文元的大手笔<ref>[http://news.hexun.com/2013-03-30/152661558.html “运动”变人形-新闻频道],和讯网</ref>是许多人见识过的,想来也有意思,当一干大文人小心翼翼不敢写文章、偷偷用寓言曲折抒发情怀的时候,姚文元出来了,文章写得雷霆万钧、煞有介事、危言耸听,故弄玄虚又生动活泼,读他的文章可以感觉到,他写的时候一定非常过瘾。
有学者粗略统计,仅在反右运动中、在上海范围内,姚文元批判过的作家就有[[王若望]]、[[徐懋庸]]、[[施蛰存]]、[[许杰]]、[[徐中玉]]、[[鲁莽]]、[[流沙河]]等人<ref>[http://history.people.com.cn/BIG5/n/2014/0806/c241321-25415829.html 橫掃“右派”--文史],人民網</ref>。姚式奇文两例。
其一,开篇横扫一大片式的:“自从右派分子向党发动进攻以来,他们就把最大的仇恨倾注在共产党头上。不论是[[储安平]]的" “ 党天下" ” ,[[葛佩琦]]的 ” “杀共产党”,[[徐仲年]]的乌鸦啼,施蛰存的“才与德”……不管有多少花言巧语,其剑锋都是对准了党的领导。“(《 [[ 对党领导的态度是辨别右派分子的试金石 ]] 》)”。
其二,生动泼辣式的:“如果说,施蛰存是用阴险的冷箭射向共产党,徐仲年是用仇恨得发抖的手握着刀砍向共产党,那鲁莽就是在地上大爬大滚披头散发用流氓手段扑向共产党和靠近共产党的民主人士--这是一种向党进攻的新的战术。”(《 [[ 鲁莽耍的是什么把戏 ]] 》)曾有人回忆姚文元小时候写作文,被他的国文老师笑评为:为了追求文章效果(感人或惊人),写一篇作文,就要写死一个人。这倒像是一个隐喻或谶语,此时的姚文体煽惑性已不可小觑了。
那个原来见到施蜇存总是恭恭敬敬唤一声“施伯伯”的旧谊[[姚篷子]]的儿子,已是被张春桥赏识的大御用文人了。按照毛泽东的旨意,姚文元于1965年11月10日在上海《 [[ 文汇报 ]] 》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66年5月10日在《 [[ 解放日报 ]] 》、《 [[ 文汇报 ]] 》发表《评“三家村”──<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的反动本质》,揭开 [[ 文化大革命 ]] 大戏的序幕,为文革一系列批判定下基调。任《红旗》杂志总编、主管意识形态(1970; ; 接替倒台的[[陈伯达]]);参与组织了“批林批孔”和评《 [[ 水浒 ]]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等政治运动。是“[[池恒]]”等御用写作班子主管。
===文革后===
1976年4月12日,即在“天安门事件”被镇压后的第7天,《人民日报》编辑部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封的上面写着“《人民日报》总编辑收”,信封的背面写着“请戈培尔编辑收”。
当时,《人民日报》一位负责人拆开一看,信封里面装着的是1976年4月8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这份报纸上登着《 [[ 天安门广场反革命政治事件 ]] 》一文。寄信人在这份报纸的刊头“人民”二字上打了一个大黑叉,然后加上两个字“造谣”。接着,寄报人在这份报纸的空白处写下了如下批注:“令人震惊! ! 党报堕落了!成了一小撮法西斯野心家阴谋家的传声筒!……明明是你们编造的诗词,拿来说是[[天安门广场]]的,谁人不知江家小朝廷?你们演的这场‘国会纵火案’实在不高明,一篇混淆视听的假报道就能骗得了人民群众吗?从今改为:法西斯党机关报。打倒野心家、阴谋家张、江、姚!!!”
《人民日报》拆信的这个负责人见此,连忙把信送给当时“[[四人帮]]”安插在《人民日报》的总负责人[[鲁瑛]]。鲁瑛看后,脸色大变,他深思了一会,告诉拆信的《人民日报》那位负责人,要严密封锁消息,不要告诉其他任何人。接着,鲁瑛乘上轿车,急驰姚文元的住所。鲁瑛一见到姚文元,便把人民日报社收到的这封匿名信连信封带内容全部呈上,急乎乎地说:文元同志,你看看这封信,简直反动至极。
1976年7月,毛泽东的病情加重,正在这时,姚文元又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信。这封信是7月下旬新华社负责人[[谢力夫]]转给姚文元的。信是由新华社河南分社一名记者写的,信没有拆开,信封上写着“姚文元同志亲启”。姚文元拆开信一看,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河南]]省委组织部一位负责同志1976年初在 [[ 北京 ]] 养病期间,[[纪登奎]]的儿子去医院看望他时,说了一番别有意味的话。这番话的主要意思是说,毛主席病得很重,活不了几天了。政治局是新派和老派之争,老派不开口,因为毛主席还活着,只要毛主席一死,他们是要大干的,他们已经秘密串连,做了准备,到时候立即宣布张春桥为叛徒,实行全国军管,接下来就是血雨腥风。老派新派无论谁上台,都要流血。但比较起来还是老派上台好一些。纪登奎的儿子还对这位河南省委组织部负责人说:回去给省委打个招呼,对将来的事情要做好准备。
写信的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还要求姚文元看过这封信后,把信转给毛主席。
====小算盘====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不久,姚文元就布置手下的人写了“两报一刊 ”(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 [[ 红旗 ]] 》杂志--笔者注)社论,并且亲自写好了社论的提纲,口授了大体内容。9月15日,社论稿起草好之后,送给姚文元修改时,姚文元决定,把他篡改的毛主席临终嘱咐“按既定方针办”加进社论稿中,并且对这句话进行了“解释”。
姚文元在社论稿中加写道:“毛主席嘱咐我们:‘按既定方针办。’在沉痛哀悼毛主席逝世的时候,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永远遵循毛主席的教导,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把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按既定方针办,就是按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办。”
姚文元把这一段话加写完之后,交给《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要求尽快安排发表。9 月16 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以《 [[ 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为题,发表了这篇社论。
1980年底,中央专案组在审讯姚文元时,曾经问他,为什么要捏造毛主席临终嘱咐?姚文元在回答中说了这样的话:“毛主席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使我感到用了这句话可以至少在一段时间里保持稳定,就是说解决‘四人帮’问题可以不会马上发生。”“我认为它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过去决定的东西都要照办,具体包括哪些,我也没有想过。”
华国锋首先把这个疑问同[[汪东兴]]说了。汪东兴决定找机会由他出面澄清问题。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华国锋将在第二天召开的天安门城楼座谈会上的发言稿时,汪东兴指着“按既定方针办”一句话说:“现在宣传上要注意,不要多去讲‘按既定方针办’,还是要宣传中央的两个文件。”
但是,汪东兴的话却被[[吴桂贤]]给打断了。吴桂贤说:“按既定方针办”是华主席在计划会议上讲的。汪东兴听吴桂贤说是华国锋讲的,怕追究下去对华国锋不利,便表示: : 政治局要拥护华主席。之后,汪东兴没有再说什么话。
出乎姚文元意料的是, 一向老实厚道的华国锋,在原则问题上却从来不退让。1976年9月30日晚上在[[天安门城楼]]座谈会上,华国锋根本不提“按既定方针办”。接着,华国锋于10月2日在[[乔冠华]]送来的《 [[ 中国代表团团长在联合国大会第三十一届会议上的发言稿 ]] 》中,把“按既定方针办”的字样统统删掉,并且专门写了一段批语:“此件我已阅过,主要观点是准确的,只是文中引用毛主席的嘱咐,我查对了一下,与毛主席亲笔写的错了三个字。毛主席写的和我在政治局传达的都是‘照过去方针办’,为了避免再错传下去,我把它删去了。建议将此事在政治局作一说明。”
今天看来,“按既定方针办”与“照过去方针办”两句话之间,实际上语意大同小异。但华国锋抓住这个问题不放,确实是抓住了要害。这个要害就是:到底谁是毛主席确定的接班人?华国锋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毛主席确定的接班人是我华国锋。这可以说是对“[[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的致命一击。
华国锋这一批示传下来后,[[叶剑英]]立即在自己的名下画圈,批示“同意”。奇怪的是:王洪文也在自己名下画圈,跟着叶剑英批示“同意”。王洪文为什么也批示“同意”呢?他是不是也有与姚文元同样的想法,想要留一手呢,抑或他糊里糊涂,不知道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因王洪文已死,这一点只能作为 [[ 历史 ]] 悬案了。
看到华国锋的批示后,滑头的张春桥在写了“同意”二字之后,又写了一个批注:“国锋同志的批注,建议不传达,免得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张春桥这一手确实厉害,华国锋的批示不下达,就等于被封杀了,这样,全党全国人民并不知道真相,“四人帮”就可以继续大肆宣传“按既定方针办”了。
2005年12月23日,因患糖尿病病逝。
== 主要作品==
姚文元著有《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红旗》杂志1975年第三期)、《姚文元回忆录》等<ref>[http://junshi.xilu.com/2010/0331/news_56_75454.html 姚文元个人介绍_军需处],西陆网</ref>。
[[File:姚文元005.jpg|300px|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14/3fb42884bfe8414cbc5ba4676c4b177a.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307861692_389559 来自搜狐网图片]]]
姚文元与妻子合葬,墓碑上只有妻子[[金英]]的名字,上面的女儿女婿等全部只有名字没有姓氏。墓碑是一块黑色大理石,正面刻着四个金色字:“真理真情”。背面刻着一首词《 [[ 蝶恋花 ]] 》:
遥送忠魂回大地,真理真情,把我心涛寄,碑影悠悠日月里,此生永系长相忆,碧草沉沉水寂寂,漫漫辛酸,谁解其中意,不改初衷常历历,年年化作同心祭<ref>[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6023376.html “四人帮”中姚文元最后离世 墓碑上只写了妻子名字],人民网,2011年10月26日</ref>。
==家庭成员==
*父亲:[[姚篷子]],诗人,与[[丁玲]]一起创办左联刊物《 [[ 北斗 ]] 》。
*母亲:[[周修文]]
*妻子:[[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