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呂理煌

增加 5,17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呂理煌.jpg|400px|缩略图|右|呂理煌[https://www.pts.org.tw/program/Template1B_Customize_Menu.aspx?PNum=862&CMNum=1704 照片來自]]]
 '''呂理煌''',1992年畢業於SCI的呂理煌,回國後陸續於幾所不同的學校進行其〝工廠操作(Making)〞教學理念的實踐,並完成幾件另類的校園建築案,這對 [[ 台灣 ]] 的建築設計教育而言,可說是帶來相當不同的刺激,以及一定的影響層面。『建築繁殖場』為呂理煌在1998年轉往南台灣的國立台南藝術學院任教時進行籌畫,並於1999年正式成立;在面對南台灣的氣候、地理條件,『繁殖場』師生們以自力建造的方式,展開1:1建築的實驗建造過程,並於2002年獲得『遠東建築獎』首獎。<ref>[http://www.airoc.org.tw/view_article.php?id=1420 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老幹新枝>系列演講活動]</ref>
「建築繁殖場」意指一座建築實驗場的母體,採自力建造的方式,以自由開放的實驗態度,希望孕育台灣的建築新秀。「建築繁殖場」也對應了不斷變化或變遷中的大地自然與城鄉空間,如何與母體環境進行溝通、互動,進而豐富母體,以及在繁殖建築的過程當中,兼顧新生建築與母體建築之間的網絡連結與大地生態,乃至於維護自然健康的生態循環,更是這項建築創作關懷的重點。
* 2015-迄今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專任副教授兼任建築藝術研究所所長<ref>[https://publicart.moc.gov.tw/2017-03-16-03-11-02.html?view=expert&id=394 公共藝術專家學者資料庫:呂理煌]</ref>
* 2006-2007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專任副教授兼代藝術創作理論博士班所長
* 2004-迄今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 建築藝術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 2000~2003 國立臺南藝術學院專任副教授兼建築藝術研究所所長
* 2002 東海大學工學院建築學系兼任副教授
* 1999~2000 國立臺南藝術學院專任副教授兼總務長
* 1998~2004 國立臺南藝術學院建築藝術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 1996~1998 [[ 淡江大學 ]] 建築學系專任副教授* 1994~1996 [[ 銘傳大學 ]] 空間設計學系系主任
* 1993 銘傳大學空間設計學系創系召集人
* 1992 實踐大學室內設計學系及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專任講師
* 2013 2013 老屋新生大獎金獎 作品: Studio94
* 2001 第三屆遠東建築獎「傑出設計獎」首獎 作品:建築繁殖場 ( 國立台南藝術學院)
* 2001 [[ 九二一地震 ]] 教育園區競圓第 三名 作品:地震博物館
* 1998 建築師雜誌評選年度建築師佳作獎 作品:學生活動中心群體建築(實踐大學高雄校區)
 
==代表建築作品==
===2013[[宜蘭]]綠色博覽會 漂流之林 種子橋+柳葉橋===
* 設計團隊:建築繁殖場 |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
* 指導:呂理煌 副教授
 
台南藝術大學建築繁殖場以人力打造出台灣首見的手作鋼橋,使用最基本的常見材料,透過預力結構的工法,形塑出輕盈的自然曲線;然而兩座橋的結構卻又以不同的 組構方式,表現出一感性一理性的特質。隨著橋面起伏,步行其上的人也持續經歷著視角的變換,橋上的空間安排提供了或站或坐或躺的選擇,在原本為過道的角色 之外又增添了駐足休憩的功能。交錯的感官體驗使「橋」有了自成一格的場域氛圍,不再只是跨接兩岸而已。<ref>[http://forgemind.net/media/archives/597 呂理煌+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建築繁殖場 – 2013宜蘭綠色博覽會 種子橋+柳葉橋]</ref>
 
我們自問,什麼最貼近自然的核心?答案便是種子。
於是我們以穗花棋盤腳的種子為靈感,運用預先施加的應力,使橋處於一種「箭在弦上」的狀態,捕捉張滿弓而欲彈射前一刻的平衡,繃緊成為穩固強健的結構,同時 達成纖細優美的姿態。其中並以葉脈紋理作為主結構的串接語言,使整座橋佈滿感性的線條,並包覆住橋內的核心空間,孕育出對應橋下親水區域的環境。
 
有別於從種子汲取靈感的「感性之橋」,這條以「理性」為出發點的橋,同樣用預力避免了粗大笨重的結構,卻改以幾何的形式串接流線起伏的橋體,造成內部結晶般 的力學構造。雖以質量較大、顏色沈穩的黑鐵做為材料,但平滑的外部造型讓「理性」中帶有些許柔和線條,對應了周圍起伏秀麗的宜蘭山巒,是一步一風景的體感 步行橋。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50">
 
 
</gallery>
 
 
===打造建築繁殖場 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台南藝術學院 建研所副教授 呂理煌
在國立台南藝術學院校園的邊陲,呂理煌與建築藝術所的團隊,以強調實驗和操作的理念,打造1座「建築繁殖場」。延伸繁殖與蛻變的理念,呂理煌取得2004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的代表權,將「繁殖計劃」由台南往威尼斯推進。<ref>[https://tw.finance.appledaily.com/daily/20040918/1239627/ 打造建築繁殖場 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ref>
 
===延伸理念====
每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都會有1個主題,2004年主題為「蛻變」,取得台灣代表權的呂理煌,以「建築繁殖場」的理念為基調,先在台南校園內打造1座和當地台灣館展場「普里奇歐尼宮」等比實體建築,再以同樣結構工法,拆解、複製、裝船運往威尼斯。
 
====東方園林西方廣場====
威尼斯的「普里奇歐尼宮」,原本是1座監獄,也是義大利的一級古蹟,現場嚴禁外力破壞,台灣團隊這次企圖以不同於以往展演作品的工法和美學,將作品以1比1的等比例,移植入義大利古蹟中。
呂理煌表示:「作品占地約100坪、樓高約3層,在台南,我們以鋼構仿造普里奇歐尼宮做出外觀,內部則選用最簡單的2x4北美杉木,企圖散發人類對木頭的情感,和木頭散發出來的魅力,以單一的材料,創造最自由的空間。」
 
整個作品分為3個部分,第1展場「奇可居」,主要在表現對山水的想像。站在下層,可以想像自己在山腳下,分隔上下層空間的木地板是遮蔽的雲層,3座通天高塔意味3座高山,有東方藝術寧遠、近遠、深遠的感知,將東方園林、山水的意境,拉進西方廣場式的空間裡。呂理煌說:「用西方生產的木料、創造東方場景的氛圍,面對了西方人在廣場裡,人看人的情境。」
 
====參觀觀眾亦是演員====
第2展場名為「可游可棲」、第3展場「開門不見山」,想坐就坐、想躺就躺,山不是山,參觀者可以臥在淺波上或佇立在橋邊,欣賞建築繁殖場的影像。人進入作品後,可以利用觀看、遊玩和作品發生關係,可作為觀眾、也可以是1個演員,呂理煌表示,這裡談的是一種流動行為,人都是感知者的一部分,也都是演員,所有參觀者的活動都讓空間發生不同的變化,你不知道誰才是演員、誰才是觀眾。
 
在呂理煌的建築理念中,整個計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利用這個過程,呂理煌思考、檢驗其中的經驗質,雖然作品本身好像一樣,但因台南和威尼斯不同,來台南參觀的人,和在威尼斯參觀的人也不同,因此,作品呈現的感覺也不一樣。呂理煌說:「我們團隊在去年12月拿到代表權,作品已經送到威尼斯去了,對我來說,卻仍然在變動。」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50">
 
 
 
</gallery>
==作品==
15,8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