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9,153
次編輯
變更
代县
,無編輯摘要
[[File:代县.jpg|350px|缩略图|右|代县[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6/4dc0c3c7f36d42eda0e716e2d2959f3c.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71502894_608990 来自搜狐 的图片]]]
'''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 [[ 长城 ]][[ 雁门关 ]] 脚下。历来为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1994年被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12°43′—113°21′,北纬38°49′—39°21′之间,东临繁峙,西接原平,南界五台,北毗山阴;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总面积1721.5平方公里,共有11个乡镇,其中6个镇,5个乡,383个行政村;总人口21.5万。
===森林面积===
83万亩,主要集中在山区,现有林地面积38万亩,森林覆盖率14.73%,木材蓄积量6.23万立方米,主要树种山区为松杉、桦等针阔混交林,丘陵为槐、椿及 [[ 苹果 ]] 、 [[ 梨 ]] 、 [[ 枣 ]] 、 [[ 杏 ]] 等经济林,平川为杨、柳、榆等四旁绿化树种。酥梨为本县名产,1976年在全国梨鉴定会上名列榜首,1989年在全国水果鉴评会上再次夺冠,产品远销港澳,代县为农业部确定的酥梨基地。
全县宜牧草坡面积97.7万亩,载畜量12.6万头,其中万亩草场4个。
昙鸾:代县人,南北朝北魏高僧,净土宗的奠基人,被魏孝静帝为“神鸾”,梁武帝为“肉身菩萨”。
14岁出家于五台山,终年诵读经书,因研究注解《[[大乘经]]》积劳成疾,便停笔周游名山,拜访名师。南抵梁,受[[梁武帝]]盛情款待,结识名士陶弘景;后至魏,入[[洛阳]],逢印度大法师菩提流支,受教《 [[ 观经 ]] 》,法道大进,从此广行教化,注释经义,行医治病。魏王对他十分敬重,尊为神鸾大师,并敕令住并州大寺,晚年住玄中寺(今山西省交城县境内)。因常去介山之阴聚徒讲经,此地后称鸾公岩。著有《 [[ 往生论注释 ]] 》2卷、《 [[ 略论安乐净土义 ]] 》1卷、《[[疗百病杂丸方]]》3卷等。昙鸾发展了净土宗,在佛教史上居重要地位。
周续之:(376年~423年),南朝隐士。字道祀。祖籍代县。匈奴、鲜卑、羯、氐、羌进入中原时,晋室南迁,[[周续之]]先人南渡长江,定居豫章建昌县(今江西省建昌县)。12岁时,在豫章太守范宁门下受教,苦学数年,通五经,名冠同门。后到庐山,拜佛教净土宗创始人慧远为师,与当时的刘遗民、陶渊明皆隐居不仕,被称为“当阳三隐”。[[刘毅]]、[[刘裕]]数次以高官厚禄请他下山,皆不受职。刘裕称帝(南朝宋武帝)后,敬重其才,在东郭外设馆招徒,请其讲学,并数次亲临学馆问礼。后患风痹,移居钟山。著有《丧服注》1卷、《 [[ 毛诗周氏注 ]] 》1卷、《 [[ 嵇康高士传注 ]] 》、《 [[ 公羊传注 ]] 》等。
性敏慧:少年时被柴绍收为家童。柴绍娶李渊女儿为妻。隋大业十四年(618年),[[李渊]]起兵太原反隋,柴绍随之,马三宝护柴绍之妻避乱。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四起,马三宝收抚群雄,兵至数万,自为总管。后随秦王[[李世民]]入长安,击败割据势力刘拔真,又与柴绍击吐谷浑于岷山(今甘肃境内),斩其首领,俘虏数千,以功封新兴县男。贞观初,授左骁卫大将军,进爵为公。卒谥“忠”,葬代州南校场横冲桥。
史俨:生年不详,卒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五代代州(今山西代县)人。先后事晋王李克用、吴王杨行密两主。
康延孝:(? -926 ~926 年),山西[[代县]]人,五代时后唐大将,被赐名为[[李绍琛]],在灭前蜀之战中立有功。
史匡懿:生于唐景福二年(893年),卒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字继美,五代代郡(今山西代县)人。本名[[史匡懿]],因犯宋太祖[[赵匡胤]]讳,宋人[[薛居正]]修史时,改为史懿,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
一生作诗甚多,“诗才清丽,名冠一时”<ref>[http://www.sohu.com/a/360709543_120044911 觅诗记)萨都剌:万事皆由天理顺,何愁衣禄不周全(上)韦力撰] 搜狐网 2019-12-15</ref>,雄踞元代诗坛。他对祖国的锦绣河山寄予无限深情,创作出了许多抒写江南美景、水上风光的写景诗,诗中有画,寓情于景。他勇于写出民间疾苦,揭露社会黑暗,《[[鬻女谣]]》、《[[大同驿]]》、《[[早发黄河即事]]》等许多诗篇,皆以所见所闻的大量事实,反映黎民疾苦,以辛辣的笔调嘲讽各级官吏及公侯,寄以忧国忧民的情感。萨都剌生前把多年的诗作自辑为《[[雁门集]]》,礼部尚书于文传作序,以多种刻本传世,其族孙[[萨龙光]]的嘉庆年间刻本较为详备,收诗798首。
杨继美:字汝孝,别号近泉,明代山西代州振武卫(在今山西代县)人。生于嘉靖九年(1530 年 ),万历十九年(1591 年 )卒。明初,先祖戍边以军功升旗牌官,遂隶籍振武卫。
林春:字孟阳,代州(今山西代县)人。明朝景泰元年(一四五零)领乡荐,授应天通制。工古文词,且精书翰。性酷好书,字体清劲遒丽。《[[分省人物考]]》。
因为雁门关历来是边关要冲,曾经历大小四千余战,所以有关军事的名人也显得格外的多,下面说说代县文化方面的名人。
张凤翼:生卒年待考,代县人,明末将领。万历四十一年(1613 年 )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广宁兵备道副使右参政、右佥都御使、辽东巡抚、兵部侍郎、右都御史。
[[崇祯]]三年(1630年)总督蓟辽保宁军务,会同马世龙等将领与清兵作战,收复四城,进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兴起后,他多次谋划,为明廷制定了由西北将义军逼近三河( [[ 黄河 ]] 、 [[ 长江 ]] 、运河)地带加以围剿的计划。义军受挫进入湖北北部山区后,又谏崇祯令各明军加紧围困,断绝粮源,以困死起义军。九年(1636年)清兵入昌平,明思宗赐尚方剑督师迎敌,贻误战机,削官,九月病卒。十一年(1638年)七月,论前功恢复官职。著有《[[勾注山房集]]》20卷、《[[枢政录]]》10卷。
冯如京,冯云骧、冯云肃父子:都是清初学者,[[冯云骧]]、[[冯云肃]]曾在[[顺治]]朝同中进士。
[[冯如京]],生卒年待考。明末清初官员。字隐修,号秋水。代县人。明[[崇祯]]元年(1628 年 )由拔贡授滦州知州,三年迁永平同知。清顺治初任永平知府,后迁陕西按察副使、江南右布政使。在陕甘浙任内参与镇压起义。后辞官回家奉侍老母,7年后母殁,居丧未满即入京,终年67岁。工诗文,著有《[[秋水集]]》16卷、《[[春秋大成]]》21卷、《[[圣贤正帝]]》10卷。
[[冯志沂]](1825年~1866年)清代名士。字述仲,亦字鲁川。代县人。1836年, [[ 道光 ]] 丙申 [[ 进士 ]] ,年仅二十一岁,是当时京都四才子之一。授刑部主事,年仅21岁。后升郎中。性耿直,笃志于学。当时古文家梅曾亮、汉学家张穆各树旗鼓,互相争鸣。他往来于梅张之间各取其长,尽得两家之学。尤工于诗,与京都名士董文灿、邹懿辰等日夜诗酒酬唱,名噪一时,后官庐州知府、调署庐风兵备道,驻寿州(今安徽寿县)。一生清苦,衣履朴素,但遇古书佳帖,不惜高价购买。同治五年(1866年)授安徽宁池道,次年四月卒,身后唯留俸金四两、书数十箱。赖友朋捐资,方得归葬祖茔。所遗诗文,由董文灿收集,刊刻《[[徽尚斋诗集]]》6卷,《[[适适斋文集]]》6卷,《[[西俞山房集]]》8卷,尚有公牍若干未刻。
孙演:生卒年待考。清代名士。代县人。少年天资聪颖,下笔千言,名噪同辈。因作文不拘八股程式 多次应举落第。长辈亲朋劝他俯就规范,求取功名,他慨然曰:“文以载道,吾只知以吾文述吾道,不求以吾文悦试官。”后矢志不参加科考,以教职为生。
贫寒农家出身,14岁到县城,跟随教伦武师学习武术,尽得教伦技艺,后又四出拜访名师,博采各家所长,武艺日精,被任为镖师,护送行旅。一次,[[曹权]]领车队前往宁夏运粮,夜宿旅栈,被匪围困。匪首声称要与曹权决一胜负,曹权使人传话,今晚不便交手,明天一定奉陪,次晨,车队上路,群匪来回盘查,却不见曹权踪影。车队驱驰40余里,仍不见其赶来,正疑虑洌 忽见曹权翻身坐于车上。众人问其由来,曹权笑道:“我贴在车底板,随大伙一路到此。”曹权所学武术有花拳、六合枪、春秋刀、羊角刀、盘龙棍、鞭杆等。
[[扶苏]],[[秦始皇]]长子;[[蒙恬]],秦国大将,传说曾在代县修[[长城]],后来两人被[[赵高]]、李斯矫诏赐死,在我老家有条河名位杀子河就是纪念扶苏,而蒙恬自杀的地方被称为蒙亡,后来逐渐演变成门王,为上门王,下门王两个村。不过按史记载扶苏、蒙恬应该是在上郡(今陕西榆林)修长城,而蒙恬之弟蒙毅则是被囚禁于代县,后被杀。(就是《神话》主角)
杨业与杨家将:[[杨业]]是[[陕西]]神木人,而小说的中的佘太君应姓折,是陕西府谷人,而[[杨家将]]的主要事迹都发生在雁门关,我们老家有关杨家将的传说也是最多的。而代县鹿蹄涧则是杨家后人的聚居地,有杨忠武祠,经常有各地后裔杨氏来此祭祖。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