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曾侯乙编钟

增加 6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十大国宝文物曾侯乙编钟之一.jpg|有框|右|曾侯乙编钟[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8/03/2409/128114445_18_2018032409021882.jpg 原图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324/09/27515762_739745718.shtml 来自个人图书馆 的图片]]]
'''曾侯乙编钟'''独奏、合奏,为 [[ 唱歌 ]] [[ 舞蹈 ]] 伴奏的 [[ 乐器 ]] 高 273CM 长 748CM 宽 335CM 高273CM长748CM宽335CM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国家一级[[ 文物]],也是早期的 [[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 ,于1978年在中国[[湖北省]]随县(今 [[ 随州市 ]] [[ 曾侯乙墓 ]] 出土,现存[[湖北省博物馆]]。
==出土经过==
1977年9月,湖北随州城郊的一个小山包上,沉睡于地下2430年后,曾侯乙编钟得以重见天日。
随州城郊擂鼓墩驻军扩建营房过程中, 偶然发现了曾侯乙墓。这是个面积达220平方米、比 [[ 长沙 ]][[ 马王堆 ]] 汉墓大6倍的“超级古墓”<ref>[http://www.dili360.com/ch/article/p5350c3d8700ab71.htm 曾侯乙墓:敲醒华夏正统之音 音乐篇],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9年第10期 作者: 王子初 </ref>。 这是中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发现。
当勘测小组赶到现场时,部队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顶层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会永远不复存在。
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呈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I6HDMF80517OFIT.html 你知道甬钟、钮钟、编钟的区别吗?到这里边看展览边学习吧],网易2019-06-21 · 坚韧的不拔</ref>,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纹<ref>[https://news.artron.net/20161124/n887152.html 蟠螭纹和蟠虺纹的区别?],雅昌艺术网,2016-11-24 16:37:17</ref>,细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钟<ref>[http://tianjin.enorth.com.cn/system/2004/11/09/000899011.shtml 祀孔大典祭祀乐器——镈钟 编钟(图)],北方网,2004-11-09 09:51</ref>共65枚。钟上有[[错金]]铭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关于音乐方面的。
在鼓中部和左面标出不同音高如宫、羽、宫曾等22个名称,另一面铸有律名、调式和高音名称以及曾国与楚、周、齐、晋的律名和音阶名称的对应关系。另有一件[[镈钟]],位于下层甬钟中间,形体硕大,钮呈双龙蛇形,龙体卷曲,回首后顾,蛇位于龙首之上,盘绕相对,动势跃然浮现。器表亦作蟠虺装饰,枚<ref>[https://www.wesiedu.com/zuoye/5008081042.html 我国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编钟上突起的这些东西叫什么?],微思</ref>扁平。镈钟上有铭文,记述此 [[ 镈钟 ]] [[ 楚惠王 ]] 赠送的殉葬品。
[[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以之作为[[钟座]],使 [[ 编钟 ]] 更显华贵。
==名称由来==
锺及架的装饰,取有人、兽、龙、花、几何形等多种题材,采用了圆雕<ref>[http://cang.cngold.org/dkgytj/yuandiao.html 圆雕],收藏图鉴 </ref>、[[浮雕]]、[[阴刻]]、[[雕绘]]、[[线描]]等多种技法。加之精巧的布局和细微的刻划,达到了极好的美化效果。整架编钟,宏观巍峨庄重,微观精美华丽,是耐人观赏的艺术佳作。
钟上均铸有[[篆书]]铭文,共2828字,其内容全面地反映了 [[ 战国时期 ]] 乐律学达到的高度水平,对研究战国历史、 [[ 音乐 ]] [[ 冶铸 ]] 技术等,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演奏==
上层[[钮钟]],中层甬钟是倒置浇铸而成;下层甬钟是正置浇铸而成。
[[ 周礼·考工记 ]] 》中记载,“金有六齐(剂),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曾侯乙编钟的[[合金]], [[ ]] 含量73.66%~78.25%; [[ ]] 含量为12.49%~14.46%; [[ ]] 含量一般小于2%;其他[[金属]]元素含量小于1‰。曾侯乙编钟的铜与锡的比例大约6:1。
实验证明,当含锡量为5.76%~12.48%时,钟的第二分音较强,声音尖锐单调;当含锡量大于13.03%时,钟的基音和第三、五分音较强,音色丰富悦耳;而当锡含量高于18%~20%时,青铜会脆而不经敲击。少量含铅(<3%)可以让声音变短,而含铅量高又会时声音干涩。
<center>{{#iDisplay:z08653vthgb|650|48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719,0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