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168
次編輯
變更
上宅文化遗址
,無編輯摘要
上宅文化遗址,位于 北京市 平谷区内。包括上宅遗址和北埝头遗址。 属于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农业萌芽状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89年建成上宅文化陈列馆,是中国第一所以考古学文化命名的专题陈列馆。 [1-2]
上宅文化遗址,填补了北京史的空白,属于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农业萌芽状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1989年建成上宅文化陈列馆,是中国第一所以考古学文化命名的专题陈列馆, 2019年5月16日,上宅文化遗址已正式申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并筹建上宅文化博物馆和上宅考古遗址公园。 [2]
中文名上宅文化遗址 位 置平谷区 创 建1989年 荣誉称号市级民俗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历史阶段==
西有周口店,东有上宅,这是就北京而言。上宅文化遗址位于京东平谷境内,距今约六千至八千年,应属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曾有专家论道:上宅文化早于西安半坡。
==北埝头遗址==
位于大兴庄镇北埝头村,洳河南岸的台地。1984年发现,清理房址10座。1988年秋、1989年春对遗址进行发掘,发现房址3座及属于上宅文化的陶器、石器等遗物数百件。遗址高出河床7米,东西宽50米,南北长120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文化层厚0.5~2.5米,有两汉时期的墓葬打破早期遗址。
②出土文物。房址及周围地面出土陶器93件。均为手制,较规整,胎较厚。
==上宅遗址==
位于韩庄乡上宅村北山坡台地。1984年发现并试掘,1985~1988年进行考古发掘。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50米,面积约5 000平方米,文化层厚0.5~4米。总发掘面积3 500余平方米,出土器物3 000余件。发掘出长80余米、宽9米的东西走向灰沟1条和陶窑1座。
==文化陈列==
==“北京新石器时代的代表”==
==出土的石猴==
== 狩猎采集同时开始旱作农业==
新石器时代磨光石器的制造,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大进步,人类社会终于形成,农业生产开始发展。
当时的生产工具以斧、铲、凿、纺轮、盘状器、磨盘、磨棒为主,刮削器、石叶、石片、镞等细石器约占三分之一。和北京地区新石器早期遗存相比,上宅文化出土的打制石器有所减少,磨制石器大为增加。比如石铲,可以挖掘或者翻土,一般用于农业或挖沟穴、修屋、筑墓等,是新石器时代常见的生产工具;而石磨盘与石磨棒配合使用,主要用于谷物加工,这正是从新石器早期向中期过渡的特征之一,表明狩猎、采集依然重要但成分比重在降低,而粟黍类旱作农业已有了较快的发展。
远古时代人类没有文字可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但是追求美的艺术之花已经蓬勃地绽放了。
上宅文化发掘的石器和陶器,在当时是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在今天则是远古文化的标志,不仅凝聚着先民的劳动汗水,更流淌着远古文明闪光的智慧。
==意义==
上宅文化早已逝去,而其遗迹和遗物穿越数千年的时光,无声地讲述这片土地久远的文明。
上宅和北埝头遗址为燕山南麓新石器文化较早阶段的研究增添了新材料,使北京及附近地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面貌更加清晰,对于研究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先民的生活习俗、社会关系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