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恐龙化石

移除 3,62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当恐龙死去并很快地被沉积物或水下泥沙所覆盖时,石化过程就开始了。这些沉积物中含有细小的颗粒,会在尸体表面形成一层松软的覆盖物。这条“毯子”可保护动物尸体免受食腐动物的侵袭,也可隔绝氧气,抑制[[微生物]]的分解。
==主要 中国考古学家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挖掘出了许多恐龙化石,其中所拥有的数量、种 别==、完整度、保存度以及科学价值,在世界恐龙研究上均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恐龙大国,同时也得到了世界考古研究人员的认同和肯定。
恐龙残体如牙齿和骨骼化石是 目前为止,我们所发现的身材 熟悉 [[化石]],这些都被称之为体躯化石;至于 恐龙 的遗迹(包括足迹、巢穴、粪便或觅食痕迹)也有可能形成化石保存下来,这些则被称为生痕化石<ref> [http://www.docin.com/p-574857440.html 生物留下来的痕迹-生痕化石],豆丁网,2013-01-07</ref>。这些化石 研究恐 ,它 主要依据,据此 身长有39至52米!身高 可以 推断出恐龙的类型、数量、大小等等情况。 ==形态特征== 恐龙的 达到18米! 型、生活形态等可以通过发现的化石而进行复原和推断,但恐 重达到130吨!也就是说,2到3条震 的皮肤的颜色,无法找到化石的依据,所以只能根据对现有动物的认识来推测。根据[[古生物学家]]推测,大型恐龙可能会有斑纹或斑点作为保护色,颜色也会更鲜艳 头尾相接地站在 些。交配期间 雄性恐龙的头部与皮肤的部分区域 能会像现代鸟类一样显现出艳丽 以从足球场 色彩, 样更容易获得异性的青睐。 在[[博物馆]]里能够看 个大门排 的恐龙其实只是库存化石中的 小部分。例如在[[犹他州]]普罗伏[[杨百翰大学]]的地球科学博物馆就贮藏了近100吨尚未剥除石膏外壳的化石。许多博物馆地下室的架子或抽屉里塞满了贴有标签的恐龙骨骼化石,其中 部分会原封不动地摆上好几年,等待科学家来研究。有些古生物学家会从一两根百年前出土没人研究或鉴定错误的骨骼中,鉴定出全新的恐龙品种
==产生背景==
==主要遗址==
只有少数相当特殊的地质环境能够将化石保存完好,最常见的是质地细致的沉积岩。而 恐龙化石由于年代久远,保存更不容易。现在所发现的恐龙化石埋藏地主要有[[德国]]的[[索伦候芬]]、[[蒙古戈壁沙漠]]的[[火焰崖]]、中国[[云南]]的[[禄丰县]]、中国[[山东]][[诸城市]]等。
===索伦霍芬===
棘龙科可分为鳄龙、重爪龙等种类,还不知道牙齿化石属于哪个种类。
==发掘 方法== ===选择地点=过程==
在发现恐龙化石的埋藏地点后,考古人员就要把[[化石]]挖掘出来。起出那些零星的小化石可能只需要一个人花上几分钟的时间,但如果是要将大块化石从坚硬的岩石中起出,就需要大批人员费时数星期或数月,侵蚀中的悬崖和河岸都是寻找化石的好地点动用各种机械工具才能完成。在此过程中,测量并记录作业细节也同样重要。
探寻恐龙的最佳地点是在中生代[[沉积岩]]层露出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山路旁、采石场、海岸、悬崖、河岸甚至煤矿都可能是挖掘的地点。然而占地最广、恐龙蕴藏量最多又露出地表的地区多半位于崎岖的不毛之地或遥远的沙漠之中。
 
===挖掘方法===
在恐龙化石的挖掘中,工作人员会根据挖掘地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挖掘方式。比如在某些沙漠地区,工作人员只要把上面的沙子清除,就能整理出骨骼来。但要挖掘埋藏在硬岩石里的大骨架,就必须使用炸药、开路机或强有力的钻孔机。
 
===测绘现场===
人们在恐龙挖掘现场移除任何东西之前都会先用网络分区,在不同的分区内找到的化石都要标示清楚,经过摄影并精确绘测现场图,这样到最后就会得到一张精密完整的现场绘图。这个处理过程几乎和化石本身一样重要。记录挖掘现场的精确位置和彼此的相对位置,有助于揭示标本恐龙当时的致死原因以及为何保存下来。
 
===化石搬运===
化石在移动前要先进行稳定处理。有时只需要用胶水或[[树脂]]涂刷暴露部分,有时则必须以粗麻布浸泡热石膏液做成的绷带来包裹。小块化石可以用纸张包起来,或收藏在样品袋中以免受损。大块化石或用石膏包裹,或在最脆弱的部位用聚胺甲酸酯泡沫来保护。有些较大的内藏化石的石块则必须先劈开再运输。
 
===重建复原===
寻找、挖掘作业只是认识恐龙化石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将[[化石骨骼]]一块块地拼凑起来,重新构建一副骨架。而复原工作则是在骨架上添加筋肉,使之重现生前的模样。所以有时古生物学家花在实验室里的时间比花在野外的时间还长。
 
===清理化石===
在实验室里取出恐龙化石时需要特别小心。去除岩石、露出化石的精巧细部构造需要谨慎处理,也相当费时。可视需要移除的岩石多寡来决定使用的工具。在去除化石周围的岩石后,需要在化石上涂胶水和树脂来加以保护。
 
====酸剂预备作业====
稀释后的[[乙酸]]或[[甲酸]]可以用来溶蚀化石周围的岩石,而不会伤及化石本身。但整个作业过程必须谨慎监看,因为有时酸剂会由内部将化石分解。并且有些酸剂相当危险,可能会灼伤皮肤,因此使用者必须穿戴安全面罩、手套及防护服。
在弄清楚了某种恐龙骨骼的结构之后,就会尽可能地重组该副骨架。失落的骨架用玻璃纤维制作的模型来代替。现在能够看到的大部分大型的展示骨架也都是用质量较轻的玻璃纤维模型来代替,并将细金属条隐藏其中,以便支撑架构。重组的骨架是重塑某种恐龙生前模样的基本依据。现存的爬行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也可以用来参考。它们有助于指出恐龙内部器官的大小、外形、位置和构成腹部的肌肉情况。皮肤的构造则参照化石上的皮肤印痕。
 
===修理工作===
 
修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毫无损伤地从围岩中把没有外露的化石凿刻出来,把断裂的化石粘补完整,这样才能恢复恐龙骨骼的真面目,便于专家进行研究。从事修理工作的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恐龙骨骼学的知识,至少能辩认外露的骨头是恐龙躯体中哪一部分的骨骼,如头骨、脊椎骨、四肢骨等。
 
修理的第一步是开箱。开箱要按照装箱清册逐次打开,开箱多少应按修理人员的多少而定。开箱后便要登记。从标本架上按化石产地及编号将标本取下,先把化石产地、编号登记在修理工作日记上。一般地说,化石的修理有以下两种方法:
 
(1)机械修理法。虽然近年来修理工具已相当进步,但最多使用的还是锤子和凿子。使用这些工具时一定要把化石放在沙盘内,有的需用大小不一的沙枕垫在不同的部位,以保持稳定。修理时,一锤一凿都要有目的地进行,一定要十分小心,不能把化石损坏。如果遇到围岩很硬,可用电动雕刻机或牙科大夫用钻牙或补牙的直机或高速磨牙机。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气动式雕刻机或钢笔型气动钻。
 
(2)化学处理法。在发掘时,为了使糟杇的化石硬化,常常滴入硝酸纤维漆液,把化石周围的泥土凝固于化石的表面,如有这种情况,在修理前要滴入稀料(即香蕉水),以使其溶解。如果化石已经出现裂缝,当裂宽度不超过1毫米时,可直接滴入固化胶;当裂口很大时,则要在裂口处加填充物,并清洗断裂口,然后再使用固化胶或粘接剂。一般使用的固化胶为[[硝基清漆]],可用丙酮作为稀释剂。市面上常见的快干胶(俗称505,即氰基丙烯酸)和聚酯树酯也可作为粘接剂。为了把化石从围岩中完整地取出,20世纪初国际上已开始使用酸处理法。最常用的是乙酸(醋酸)。化石围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恐龙骨骼化石的成分是磷酸钙,乙酸能溶解围岩,却不能溶解恐龙骨骼化石,这样就将骨骼从围岩中分离了出来。骨骼化石分离出来后应立刻取出,用清水冲洗和浸泡,其时间至少要与乙酸浸泡的时间相同,以便尽可能地除出酸性物质。清洗后,可将化石放在600C的烘箱内烘干。
==发掘历史==
早在数千年前,人类就已发现恐龙的化石,但当时并不晓得这些石头的真实面目。 古代中国人将恐龙化石认为是中国神话中的龙骨头,可当作中医的药材。例如在[[东晋]]时期成书的《华阳国志》中,作者[[常璩便]]记录到,[[四川]][[武城]]曾经发现龙的骨头。在欧洲,恐龙化石则被认为是神话中的巨人遗骸,或是大洪水时期前的大型动物。居住于古代中亚地区的西徐安人,可能将当地发现的原角龙化石,描述成狮子身体、大型爪、以及鹰头,且守卫黄金的生物,成为狮鹫的形象来源。
1676年,[[英国]][[牛津市]]附近的Cornwell的一处石灰岩采石场出土了一个骨头化石。[[牛津大学]]的教授[[罗伯特‧普劳特]]研究后,认为是一只大型动物的股骨最下端。[[波尔蒂]]认为这些骨头过大,所以并不属于当时任何已知物种,而是来自于某种巨大人类的大腿骨。这些骨头之后就遗失了,但留下了详细的叙述。1824年,牛津大学的地质学家[[威廉·布克兰]]将其命名为斑龙。
[[File:恐龙的化石蛋.jpg|260px|缩略图|右|恐龙的化石蛋[http://img.scimg.cn/userupload/cms/201507/31/10ae88de071b72510d87209c2f6ecbcf_orig.jpg 原图链接][http://www.sssc.cn/a/20150731/1438313438150405.shtml 来自盛世收藏网 图片 ]]]
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的基础。最熟悉的恐龙化石如牙齿和骨骼的化石被称为[[体躯化石]];而恐龙的遗迹如粪化石、蛋化石、足迹化石、胃石等也有可能形成化石保存下来,被称为[[生痕化石]] <ref> [http://www.docin.com/p-574857440.html 生物留下来的痕迹-生痕化石],豆丁网,2013-01-07</ref>
一般而言,只有很小比例的恐龙最后会成为化石保存下来,况且绝大部分的化石都仍埋藏于地底。只有极少数的已被发现的样本保留有完整的骨骼,而其中保存有皮肤和其他软组织痕迹的则更为稀有。借由比较不同骨头的大小与型态,来重建一副完整的骨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重塑肌肉和器官则更为困难。亲缘分支分类法是以不同生物的特征来确定彼此关系,被成功地应用在恐龙的分类上。亲缘分支分类法与其他现代科学方法,有助于解决不完整、破碎化石所产生的许多疑点。
776,33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