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汶口遗址

增加 16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大汶口遗址</big> '''|-| [[File:大汶口遗址.jpg|350px|缩略图| 居中|<big>大汶口遗址</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24/62d39c1319a544c981d3ed567fbd3b2e.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91262180_120025359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align= light|
'''中&nbsp;文&nbsp;名&nbsp;''': 大汶口遗址
'''所属时期''': 新石器时代
|}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城南30公里处的[[大汶河]]畔。将遗址分为南北两片,北片在卫驾庄东,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遗址和命名地。大汶口文化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其分布范围主要在山东境内,北入旅大地区,南达[[江苏]]、皖北,西抵河南中部,东至[[山东半岛]],西北见之于[[黄河]]北岸。
大汶口位于[[泰山]]南麓大汶口镇的[[汶河]]两岸,遗址面积80余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2至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被考古界命名为“大汶口遗址”。后来,又在山东境内及[[江苏]]、[[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河北]]南部、[[辽东半岛]]相继发现了与此同类型的遗址,被学术界命名为“大汶口文化遗址”。
1959年6月,在汶河南岸的[[宁阳县]]堡头村西首次发掘,揭露面积5400平方米,清理墓葬133座,出土随葬品2100余件,属大汶口文化中期和晚期。1974年、1978年在汶河北岸先后两次发掘,揭露面积1800平方米,发现墓葬56座、房址14座、灰坑120余个,主要遗存的年代属大汶口文化早、中期。3次发掘证明,大汶口遗址包括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距今6400年至46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中期文化遗存,以翔实资料揭示原始社会解体、阶级社会产生的全过程。上有4600年至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存,下有距今7500年至6400年前左右的[[北辛文化]]遗存。这种土生土长的东夷族系列文化,有力反驳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错误观点,而轰动国内外。 遗址内出土有陶、石、玉、骨、牙器等不同质料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陶器]]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三足器、圈足器、平底器、袋足器较多。石制生产工具通体光滑,有角有棱,刀口锋利。 墓葬以男、女分别单葬为主,也有成年男女合葬,女性处于从属地位,预示着母权制的动摇和父权制的产生。随葬品数量悬殊,质量优劣差别大,有的墓空无一物;有的多达180多件,而且品种复杂,制作精致,有珍贵的[[碧玉铲]]、[[玉臂环]]、[[玉指环]]、[[透雕象牙梳]]、[[绿松石镶嵌象牙雕筒]]、象牙梳、可与现代钢针媲美的骨针等。陶器中有精美的[[彩陶]]和光洁的[[白陶]],有独特的猪形器、鸟形器。 大汶口遗址的文化层堆积,历经近2000年的历史,一般认为:早期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中、晚期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阶级社会的萌芽业已出现<ref>[http://bbs.tianya.cn/post-free-5110047-1.shtml 周 口 古 猿 论(4)],天涯社区 2015-5-21</ref>。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汶河北岸、[[京沪铁路]]旁树立标志碑。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00150">
File:江苏.jpg|<big>苏州</big>[http://img3.imgtn.bdimg.com/it/u=2085811458,1881636580&fm=214&gp=0.jpg 原图链接][http://news.jstv.com/a/20180104/1515051489513.shtml?jsbcApp=1 来自 荔枝网 的图片]
</gallery>
 
1959年6月,在汶河南岸的[[宁阳县]]堡头村西首次发掘,揭露面积5400平方米,清理墓葬133座,出土随葬品2100余件,属大汶口文化中期和晚期。1974年、1978年在汶河北岸先后两次发掘,揭露面积1800平方米,发现墓葬56座、房址14座、灰坑120余个,主要遗存的年代属大汶口文化早、中期。3次发掘证明,大汶口遗址包括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距今6400年至46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中期文化遗存,以翔实资料揭示原始社会解体、阶级社会产生的全过程。上有4600年至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存,下有距今7500年至6400年前左右的[[北辛文化]]遗存。这种土生土长的东夷族系列文化,有力反驳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错误观点,而轰动国内外。
 
遗址内出土有陶、石、玉、骨、牙器等不同质料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陶器]]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三足器、圈足器、平底器、袋足器较多。石制生产工具通体光滑,有角有棱,刀口锋利。
 
墓葬以男、女分别单葬为主,也有成年男女合葬,女性处于从属地位,预示着母权制的动摇和父权制的产生。随葬品数量悬殊,质量优劣差别大,有的墓空无一物;有的多达180多件,而且品种复杂,制作精致,有珍贵的[[碧玉铲]]、[[玉臂环]]、[[玉指环]]、[[透雕象牙梳]]、[[绿松石镶嵌象牙雕筒]]、象牙梳、可与现代钢针媲美的骨针等。陶器中有精美的[[彩陶]]和光洁的[[白陶]],有独特的猪形器、鸟形器。
 
大汶口遗址的文化层堆积,历经近2000年的历史,一般认为:早期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中、晚期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阶级社会的萌芽业已出现<ref>[http://bbs.tianya.cn/post-free-5110047-1.shtml 周 口 古 猿 论(4)],天涯社区 2015-5-21</ref>。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汶河北岸、[[京沪铁路]]旁树立标志碑。
==考古==
783,34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