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6,871
次編輯
變更
牵牛花
,创建页面,内容为“牵牛花俗称喇叭花( 学名Pharbitis nil(L.)Choisy),属旋花科牵牛属,一年生缠绕草本。这一种植物的花酷似喇叭状,因此有…”
牵牛花俗称喇叭花( 学名Pharbitis nil(L.)Choisy),属旋花科牵牛属,一年生缠绕草本。这一种植物的花酷似喇叭状,因此有些地方叫它做喇叭花。
中文学名 牵牛
拉丁学名 Pharbitis nil (Linn.)Choisy
科 旋花科
亚科 旋花亚科
族 番薯族
属 牵牛属
种 牵牛
分布区域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目 茄目
别称 朝颜、碗公花、牵牛花、喇叭花
二名法 Pharhiris nil qianniuhua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菊亚纲
英文名 Morning glory
==形态特征==
一年生缠绕草本,茎上被倒向的短柔毛及杂有倒向或开展的长硬毛。叶宽卵形或近圆形,深或浅的3裂,偶5裂,长4~15厘米,宽4.5~14厘米,基部圆,心形,中裂片长圆形或卵圆形,渐尖或骤尖,侧裂片较短,三角形,裂口锐或圆,叶面或疏或密被微硬的柔毛;叶柄长2~15厘米,毛被同茎。
花腋生,单一或通常2朵着生于花序梗顶,花序梗长短不一,长1.5~18.5厘米,通常短于叶柄,有时较长,毛被同茎;苞片线形或叶状,被开展的微硬毛;花梗长2~7毫米;小苞片线形;萼片近等长,长2~2.5厘米,披针状线形,内面2片稍狭,外面被开展的刚毛,基部更密,有时也杂有短柔毛;花冠漏斗状,长5~8(~10)厘米,蓝紫色或紫红色,花冠管色淡;雄蕊及花柱内藏;雄蕊不等长;花丝基部被柔毛;子房无毛,柱头头状。
蒴果近球形,直径0.8~1.3厘米,3瓣裂。[1]种子卵状三棱形,长约6毫米,黑褐色或米黄色,被褐色短绒毛。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200(~1600)米的山坡灌丛、干燥河谷路边、园边宅旁、山地路边,或为栽培。[1]
顺应性较强,喜阳光充足,亦可耐半遮荫。喜暖和凉快,亦可耐暑热高温,但不耐寒,怕霜冻。喜肥美疏松土堆,能耐水湿和干早,较耐盐碱。种子发芽适合温度18~23℃,幼苗在10℃以上气温即可生长。[3]
==分布范围==
牵牛在中国除西北和东北的一些省外,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1]本种原产热带美洲,现已广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繁殖方法==
===播种===
牵牛花荫果成熟期不一,且成熟后易开裂,应随熟随采。茹果采下置室内阴干,开裂后取出种子,贮藏于阴凉干爽处。江南暖和地带可多季播种,长期观花,但以秋播春花和春播夏花为主。北方地域为早开花,可在温室或大棚内春播育苗,育苗天数35~45天。因牵牛花种子具较硬的外壳,播前先割破种皮,或浸种24小时,然后播种;或浸种后置于20~25℃环境中催芽,出芽后播种。经上述处置的种子均比种子直接播种的出苗快且划一。牵牛花种子粒大,但发芽率不高,故普通露地采用点播法,每一次播3~5粒,出苗后再行间苗。催芽的出芽后可直接播在容器中,用直径7~8厘米的容器直接培育成苗,每个容器播1粒发芽种子。苗床撤播,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量200~250克。覆土厚度约2厘米,不宜太薄,否则容易带帽出土。种子不经处置直接播种的,在适合条件下7~8天出苗。
撒播的出苗后及早移人容器中育成苗。定植前5~7天降温炼苗,终霜后定植露地。牵牛花根系较深,有条件的以直播不作移植为佳。
===压条===
牵牛花还可停止压条育苗,行将藤蔓节芽处压人土中,发根后剪下栽植。
==主要价值==
除栽培供观赏外,种子为常用中药,名丑牛子(云南)、黑丑、白丑、二丑(黑、白种子混合),入药多用黑丑,白丑较少用。有泻水利尿,逐痰,杀虫的功效。[2]
===医药记载===
蒙药 胡恩达干-其其格:种子用于腹水,腹胀便秘,蛔虫症《蒙药》。(《中国民族药志要》)
种子(牵牛子):苦,寒。有毒。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病,绦虫病。(《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中文学名 牵牛
拉丁学名 Pharbitis nil (Linn.)Choisy
科 旋花科
亚科 旋花亚科
族 番薯族
属 牵牛属
种 牵牛
分布区域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目 茄目
别称 朝颜、碗公花、牵牛花、喇叭花
二名法 Pharhiris nil qianniuhua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菊亚纲
英文名 Morning glory
==形态特征==
一年生缠绕草本,茎上被倒向的短柔毛及杂有倒向或开展的长硬毛。叶宽卵形或近圆形,深或浅的3裂,偶5裂,长4~15厘米,宽4.5~14厘米,基部圆,心形,中裂片长圆形或卵圆形,渐尖或骤尖,侧裂片较短,三角形,裂口锐或圆,叶面或疏或密被微硬的柔毛;叶柄长2~15厘米,毛被同茎。
花腋生,单一或通常2朵着生于花序梗顶,花序梗长短不一,长1.5~18.5厘米,通常短于叶柄,有时较长,毛被同茎;苞片线形或叶状,被开展的微硬毛;花梗长2~7毫米;小苞片线形;萼片近等长,长2~2.5厘米,披针状线形,内面2片稍狭,外面被开展的刚毛,基部更密,有时也杂有短柔毛;花冠漏斗状,长5~8(~10)厘米,蓝紫色或紫红色,花冠管色淡;雄蕊及花柱内藏;雄蕊不等长;花丝基部被柔毛;子房无毛,柱头头状。
蒴果近球形,直径0.8~1.3厘米,3瓣裂。[1]种子卵状三棱形,长约6毫米,黑褐色或米黄色,被褐色短绒毛。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200(~1600)米的山坡灌丛、干燥河谷路边、园边宅旁、山地路边,或为栽培。[1]
顺应性较强,喜阳光充足,亦可耐半遮荫。喜暖和凉快,亦可耐暑热高温,但不耐寒,怕霜冻。喜肥美疏松土堆,能耐水湿和干早,较耐盐碱。种子发芽适合温度18~23℃,幼苗在10℃以上气温即可生长。[3]
==分布范围==
牵牛在中国除西北和东北的一些省外,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1]本种原产热带美洲,现已广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繁殖方法==
===播种===
牵牛花荫果成熟期不一,且成熟后易开裂,应随熟随采。茹果采下置室内阴干,开裂后取出种子,贮藏于阴凉干爽处。江南暖和地带可多季播种,长期观花,但以秋播春花和春播夏花为主。北方地域为早开花,可在温室或大棚内春播育苗,育苗天数35~45天。因牵牛花种子具较硬的外壳,播前先割破种皮,或浸种24小时,然后播种;或浸种后置于20~25℃环境中催芽,出芽后播种。经上述处置的种子均比种子直接播种的出苗快且划一。牵牛花种子粒大,但发芽率不高,故普通露地采用点播法,每一次播3~5粒,出苗后再行间苗。催芽的出芽后可直接播在容器中,用直径7~8厘米的容器直接培育成苗,每个容器播1粒发芽种子。苗床撤播,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量200~250克。覆土厚度约2厘米,不宜太薄,否则容易带帽出土。种子不经处置直接播种的,在适合条件下7~8天出苗。
撒播的出苗后及早移人容器中育成苗。定植前5~7天降温炼苗,终霜后定植露地。牵牛花根系较深,有条件的以直播不作移植为佳。
===压条===
牵牛花还可停止压条育苗,行将藤蔓节芽处压人土中,发根后剪下栽植。
==主要价值==
除栽培供观赏外,种子为常用中药,名丑牛子(云南)、黑丑、白丑、二丑(黑、白种子混合),入药多用黑丑,白丑较少用。有泻水利尿,逐痰,杀虫的功效。[2]
===医药记载===
蒙药 胡恩达干-其其格:种子用于腹水,腹胀便秘,蛔虫症《蒙药》。(《中国民族药志要》)
种子(牵牛子):苦,寒。有毒。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病,绦虫病。(《中国中药资源志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