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927
次編輯
變更
碗
,無編輯摘要
上阔下窄的形态,放在平地上是不稳定的,据此考古学家推测,古人对碗的使用,可能是最初是放在地上挖出的坑之内的。
==制作材料==
它的起源目前不可考,不过可追溯自古代的泥 制 碗的材料 容器, 有 [[ 陶瓷 ]] 、木材、 [[ 玉石 ]] 、 [[压克力]]、[[ 玻璃 ]] 、 [[ 琉璃 ]] 、 金属 [[椰子]] 等; 材料, 制作精美的 古 骨 董碗常常是收藏家的最爱。
==基本形状==
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最早的 [[ 瓷碗 ]] 是原始的青瓷制品,基本形状为大口深腹平底,使用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以后随着时代的演进,制瓷工艺的逐步改善以及人们的审美和实用要求的提高,碗的形状、纹饰、质量也越来越精巧,使用分工也越来越具体多样,如饭碗、汤碗、菜碗、茶碗等。不同时期的瓷碗,其形状、釉水、纹饰是有着明显差别的。唐以前的碗,其型多为直口、平底、施釉不到底,基本无纹饰。唐代的碗器型较多,有直口、撇口、葵口等,口沿突有唇边,多为平底、玉壁底及环条形底,施釉接近底部,精制的产品施满釉,有简单的划花装饰出现。宋代碗其型多为斗笠式、草帽式、大口沿、小圈足,圈足直径大小差不多是口沿的三分之一。釉色多为单色,如影青、黑、酱、白等,纹饰用刻、划、印等手法,将婴戏、动物、植物文字形象绘在碗的内外壁或内底心上。元代碗型同宋代相比,突出表现为高大厚重,圈足多为内斜多撇,断面呈八字形。多采用印花、刻花装饰。明代碗多鸡心式、墩子式及口沿外向平折式,圈足较为窄细,大多采用画花装饰。画花装饰技法用于碗上,自唐 [[ 长沙 ]] 窑起始,至宋磁州窑过渡,经元青花激发,到明代才真正兴盛起来。明代最多的就是胎体轻薄、白底青花的饮食用碗。清代碗无论在哪一方面均胜过前朝,形状、釉色、纹饰更为丰富多样,工艺制作更为精巧细腻, [[ 素三彩 ]] 、五彩、粉彩装饰的 [[ 宫廷 ]] 皇家用碗更让人叹为观止。
==造型特点==
造型特点是敞口、深腹、平底或圈足,形式多种多样。如 [[ 六朝 ]] 时的青釉莲瓣纹碗,唐代越窑海棠式碗,邢窑的釉花口碗,以后出现的折腰碗、斗笠碗、卧足碗、敦式碗、盖碗等。
1、宫碗: : 口沿外撇,腹部宽深丰圆,造型端正,多为皇宫用器。明正德时烧制最为著名,有" “ 正德碗" ” 之称。
2、羽觞: : 杯的一种样式。器身椭圆、浅腹、平底。腹两侧置半月形双耳,亦有饼形足或高足。明末清初流行。碗身上往往题有信士弟子名称乞求内容、施舍时间等,多为 [[ 青花瓷 ]] 。
3、注碗: : 温洒用具,与注子配套使用。一般碗壁直而深,有的通体呈 [[ 莲花 ]] 形,用时碗内放适量热水。注子内盛酒置于碗中。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南方居多。
4、盏: : 瓷碗的一种样式,饮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体略小。 [[ 宋代 ]] 有黑、白、酱、青、白和青白釉茶盏,以黑釉为贵。兔毫盏、玳瑁盏为"斗茶"之上品。
5、茶船: : 放茶盏的用具。因形似船,帮名。明清时 [[ 景德镇 ]] 窑烧制有仿官釉、表花、粉彩茶船。
== 历史追溯视频==
===<center> 碗 作为人们日常必需的饮食器皿,其形状与当今无多大区别,即口大底小,碗口宽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为口沿直径的二分之一,多为圆形,极少为方形。不断变化的只有质料,工艺水平和装饰手段。一般用途是盛装食物,碗因为其体积较锅、盂小而可用手端盛。上阔下窄的形态,放在平地上是不稳定的,考古学家推测,古人对碗的使用,可能是最初放在地上挖出的坑之内的。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手工达人制作陶瓷碗 </center>
<center>{{#iDisplay:t0549r9qh26|560|390|qq}}</center>
<center> 传统工艺制作木碗 画风很陶醉 </center>
<center>{{#iDisplay:g0341li3a6o|560|390|qq}}</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