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赵太侔

增加 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赵太侔,1889年生于山东益都县(今青州市)一个农民家庭,原名赵海秋,后改名赵畸,又改名赵太侔。1907年毕业于益都中学之后,进入烟台实益学馆学习英文,1909年又转到济南陆军小学。当时的陆军小学已开革命风气,年轻的赵太侔很受影响,并秘密参加过一些反对封建帝制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之后,他曾到烟台、益都和临淄任军政府科员、小学教员。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1918年毕业后回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和省立第一师范任英语教员。第二年考取官费留美,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文学,此后又考入该校研究院专攻西洋戏剧。与当时留学美国的梁实秋、余上沅、闻一多等人来往密切,他们还一起组织了中国京剧在美公演,赵太侔任道具和舞台布置。1925年结业后回国,曾先后任北京大学讲师,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教授和戏剧系主任,广州国民党青年秘书,广州中央美术学院筹建委员会委员。其后参入军界,1927年随北伐军到武汉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参加收回九江英国租界的谈判。1928年任南京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处秘书长,主管军事教材的编写审定事宜
1928年5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济南“五三”惨案。受其影响,创办于1901年的山东大学不得不随之关门。时任山东省教育厅长的何思源,在山大停办不久,报请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成立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拟重新组建国立山东大学。赵太侔被提名为筹委会委员,他随即离开南京返回山东。
1932年2月初任山大校长,引进人才,提高办学水平。国立山东大学进入正式的操办阶段,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对筹备委员会进行了调整,增聘蔡元培、袁家普为筹委委员。蔡元培主张应将国立山东大学设在青岛,他认为济南四通八达,兵家必争,乱世之世,不宜办学。青岛地处半岛,可避战乱,是理想的办学之地。教育部接受了蔡元培的建议,决定将校址改设青岛,同时将国立山东大学筹委会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1930年6月筹备工作完成,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创办于1926年的私立青岛大学停办,校舍整体划归国立青岛大学。校长由蔡元培推荐的清华大学教务长兼文学院长杨振声出任,赵太侔被委任为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东三省。青岛大学师生组成请愿团远赴南京,要求南京国民政府出兵抗日。校长杨振声在受到教育部斥责之后,以“惩之学生爱国锐气受挫,顺之则校纪国法无系”为由,电请辞职,1932年初,教育部指令青岛大学进行整改,同意杨振声辞职,同时将国立青岛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任命赵太侔为校长。
赵太侔出任校长之后,进行了一些符合当时山东大学实际的变动,他在继续坚持杨振声提出的“兼容并包,学术民主”的办学方针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各方面建设都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并克服种种困难予以实施。
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