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6
次編輯
變更
天目木姜子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天目木姜子</big> ''' |- | File:10-121215142949.jpg|缩略图|…”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天目木姜子</big> '''
|-
| [[File:10-121215142949.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yuhuagu.com/uploads/allimg/121215/10-121215142949.jpg 原圖鏈接][http://www.yuhuagu.com/ktsh/5291.html 天目木姜子]]]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天目木姜子
门: 被子植物门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科: 樟科
族: 木姜子族
亚 属:木姜子亚属
拉丁学名:Litsea auriculata Chien et Cheng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毛茛目
亚科: 樟亚科
属: 木姜子属
种: 天目木姜子
|}
'''天目木姜子'''(学名:Litsea auriculata)1993年列入《[[安徽省级珍稀树种名录]]》,濒危种,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ref>[http://www.yuhuagu.com/ktsh/5291.html],天目木姜子,花卉网,2012-12-15 </ref>
天目木姜子为落叶乔木,高10-20米,胸径40-60厘米;树皮灰色或灰白色,小鳞片状剥落,内皮深褐色。小枝紫褐色,无毛。本种树皮小鳞片剥落后呈鹿斑状,叶大,叶柄长,果托杯状,易识别。
天目木姜子喜土层深厚、肥沃、有侧方遮荫环境。4月开花,9月果熟。木材带黄色,重而致密,可供家具等用;果实和根皮,民间用来治寸白虫;叶外敷治伤筋。由于过度砍伐林木,生境遭到破坏,植株日见稀少,而且更新能力较弱,须及时保护,以免陷入[[濒危状态]]。
=='''形态特征'''==
嫩叶在形态上有金黄和银白色两种绢毛,叶互生,椭圆形、圆状椭圆形、近心形或倒卵形,长9.5-23厘米,宽5.5-13.5厘米,先端钝或钝尖或圆形,基部耳形,纸质,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苍白绿色,有短柔毛,羽状脉,侧脉每边7-8条,中脉在叶上面下陷,被短柔毛,老时变无毛,下面中脉、侧脉均突起,沿脉有短柔毛;叶柄长3-8厘米,无毛。
[[伞形花序]]无总梗或具短梗,先叶开花或同时开放;苞片8,开花时尚存,每一花序有雄花6-8朵;花梗长1.3-1.6厘米,被丝状柔毛;花被裂片6,有时8,黄色,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4-5毫米,外面被柔毛,内面无毛;能育雄蕊9,花丝无毛,第3轮基部腺体有柄;退化雌蕊卵形,无毛;雌花较小,花梗长6-7毫米,花被裂片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2-2.5毫米;退化雄蕊无毛;子房卵形,无毛,花柱近顶端略有短柔毛,柱头2裂或顶端平。
果实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黑色或紫黑色,顶端钝圆,基部可见杯状宿存的花被,长13-17毫米,直径11-13毫米,成熟时黑色;果托杯状,深3-4毫米,直径6-7毫米;果梗长12-16毫米。外皮薄,除去外皮可见硬脆的果核,内含种子1粒。花期3-4月,果期7-8月。
=='''生长习性'''==
[[天目木姜子]]生于海拨500-1000米的山坡谷地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内。一般要求土层深厚、肥沃和侧方遮荫。幼苗自海拔650米开始至1000米均有,但成树率不高。引种到海拔300米以下初期生长不良,孤植和园栽易遭日灼。4月中旬盛花期,4月底叶全展,花期3-4月,9月中旬果熟,11月中旬开始落叶。
'''
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云雾多,[[湿度]]大,气温低。年平均温8-12℃,1月平均温-1.8℃,7月平均温20.5℃;年降水量1656毫米,冬季降雪较多;平均相对湿度可达90%以上。土壤为山地黄壤,PH值约4.5,含有机质9.8%。
在西天目山伴生树种主要有青钱柳、槭树、蓝果树、椴树、香果树、缺萼枫香、湖北山楂、细叶青冈、交让木等。
=='''产地分布'''==
产浙江(天目山和天合山)、安徽南部(款县)。零星分布于[[浙江]]西北部临安县西天目山、[[龙塘山]]、大明山和淳安以及东部天台山、南部百山祖,安徽歙县、潜山、岳西、霍山、金寨、舒城,河南鸡公山、南召、舞阳及江西九岭山。
=='''栽培技术'''==
'''繁殖方式'''
天目木姜子通过有性、无性手段进行繁殖技术研究,为开发应用提供科技支撑。在繁殖技术上总结出一套种子播种、扦插繁殖、截干埋根繁育技术,播种成苗率达71.3%,与实施前相比,成苗率提高3倍,苗高提高2倍多,扦插成活率75.90%,截干埋根成苗率90%以上,大大加快苗木繁育速度。该成果获2001年舟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种子繁殖:种子因含油质,寿命不长,采种后即宜播种。苗期需要遮荫,保持土壤及空气湿度,幼树最忌直射阳光,宜在稀疏林内种植,定植后,必须在西向遮荫,否则将产生严重日灼,使苗株死去。种植地可用遮阳网搭成拱形棚。幼苗生长初期要求荫蔽度在016以上,随着植株生长,可逐渐降低至014左右。
分株繁殖:每年4月上旬至中旬,结合采挖,把老株分成数兜,每兜留地上茎3-4支,切去茎上半段。在选好的地上起112m左右的垄,按30-40cm的株行距,开深12cm窝,每窝一兜,填土镇压,浇足水,大约半个月左右萌芽。
=='''药用价值'''==
'''药材特点'''
天目木姜子性味苦、温、辛,气香,味辛凉。归经为肝、脾经。主要功能为杀虫,治疗主绦虫病、蛲虫病。内服:煎汤,9-12g。(来源《[[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根皮、果实:治寸白虫,叶:治伤筋。
=='''保护现状'''==
[[天目木姜子]]为中国特有种,分布狭窄,数量稀少,树体壮观,树 干端直,树皮美丽,材质优良,是一种值得发展的用材和园林绿化树种。木材带黄色,重而致密,可供家具等用;果实和根皮,民间用来治寸白虫;叶外敷治伤筋。西天目山、鸡公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加强对本种的保护,并开展引种繁殖的研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學總論]]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天目木姜子</big> '''
|-
| [[File:10-121215142949.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yuhuagu.com/uploads/allimg/121215/10-121215142949.jpg 原圖鏈接][http://www.yuhuagu.com/ktsh/5291.html 天目木姜子]]]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天目木姜子
门: 被子植物门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科: 樟科
族: 木姜子族
亚 属:木姜子亚属
拉丁学名:Litsea auriculata Chien et Cheng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毛茛目
亚科: 樟亚科
属: 木姜子属
种: 天目木姜子
|}
'''天目木姜子'''(学名:Litsea auriculata)1993年列入《[[安徽省级珍稀树种名录]]》,濒危种,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ref>[http://www.yuhuagu.com/ktsh/5291.html],天目木姜子,花卉网,2012-12-15 </ref>
天目木姜子为落叶乔木,高10-20米,胸径40-60厘米;树皮灰色或灰白色,小鳞片状剥落,内皮深褐色。小枝紫褐色,无毛。本种树皮小鳞片剥落后呈鹿斑状,叶大,叶柄长,果托杯状,易识别。
天目木姜子喜土层深厚、肥沃、有侧方遮荫环境。4月开花,9月果熟。木材带黄色,重而致密,可供家具等用;果实和根皮,民间用来治寸白虫;叶外敷治伤筋。由于过度砍伐林木,生境遭到破坏,植株日见稀少,而且更新能力较弱,须及时保护,以免陷入[[濒危状态]]。
=='''形态特征'''==
嫩叶在形态上有金黄和银白色两种绢毛,叶互生,椭圆形、圆状椭圆形、近心形或倒卵形,长9.5-23厘米,宽5.5-13.5厘米,先端钝或钝尖或圆形,基部耳形,纸质,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苍白绿色,有短柔毛,羽状脉,侧脉每边7-8条,中脉在叶上面下陷,被短柔毛,老时变无毛,下面中脉、侧脉均突起,沿脉有短柔毛;叶柄长3-8厘米,无毛。
[[伞形花序]]无总梗或具短梗,先叶开花或同时开放;苞片8,开花时尚存,每一花序有雄花6-8朵;花梗长1.3-1.6厘米,被丝状柔毛;花被裂片6,有时8,黄色,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4-5毫米,外面被柔毛,内面无毛;能育雄蕊9,花丝无毛,第3轮基部腺体有柄;退化雌蕊卵形,无毛;雌花较小,花梗长6-7毫米,花被裂片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2-2.5毫米;退化雄蕊无毛;子房卵形,无毛,花柱近顶端略有短柔毛,柱头2裂或顶端平。
果实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黑色或紫黑色,顶端钝圆,基部可见杯状宿存的花被,长13-17毫米,直径11-13毫米,成熟时黑色;果托杯状,深3-4毫米,直径6-7毫米;果梗长12-16毫米。外皮薄,除去外皮可见硬脆的果核,内含种子1粒。花期3-4月,果期7-8月。
=='''生长习性'''==
[[天目木姜子]]生于海拨500-1000米的山坡谷地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内。一般要求土层深厚、肥沃和侧方遮荫。幼苗自海拔650米开始至1000米均有,但成树率不高。引种到海拔300米以下初期生长不良,孤植和园栽易遭日灼。4月中旬盛花期,4月底叶全展,花期3-4月,9月中旬果熟,11月中旬开始落叶。
'''
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云雾多,[[湿度]]大,气温低。年平均温8-12℃,1月平均温-1.8℃,7月平均温20.5℃;年降水量1656毫米,冬季降雪较多;平均相对湿度可达90%以上。土壤为山地黄壤,PH值约4.5,含有机质9.8%。
在西天目山伴生树种主要有青钱柳、槭树、蓝果树、椴树、香果树、缺萼枫香、湖北山楂、细叶青冈、交让木等。
=='''产地分布'''==
产浙江(天目山和天合山)、安徽南部(款县)。零星分布于[[浙江]]西北部临安县西天目山、[[龙塘山]]、大明山和淳安以及东部天台山、南部百山祖,安徽歙县、潜山、岳西、霍山、金寨、舒城,河南鸡公山、南召、舞阳及江西九岭山。
=='''栽培技术'''==
'''繁殖方式'''
天目木姜子通过有性、无性手段进行繁殖技术研究,为开发应用提供科技支撑。在繁殖技术上总结出一套种子播种、扦插繁殖、截干埋根繁育技术,播种成苗率达71.3%,与实施前相比,成苗率提高3倍,苗高提高2倍多,扦插成活率75.90%,截干埋根成苗率90%以上,大大加快苗木繁育速度。该成果获2001年舟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种子繁殖:种子因含油质,寿命不长,采种后即宜播种。苗期需要遮荫,保持土壤及空气湿度,幼树最忌直射阳光,宜在稀疏林内种植,定植后,必须在西向遮荫,否则将产生严重日灼,使苗株死去。种植地可用遮阳网搭成拱形棚。幼苗生长初期要求荫蔽度在016以上,随着植株生长,可逐渐降低至014左右。
分株繁殖:每年4月上旬至中旬,结合采挖,把老株分成数兜,每兜留地上茎3-4支,切去茎上半段。在选好的地上起112m左右的垄,按30-40cm的株行距,开深12cm窝,每窝一兜,填土镇压,浇足水,大约半个月左右萌芽。
=='''药用价值'''==
'''药材特点'''
天目木姜子性味苦、温、辛,气香,味辛凉。归经为肝、脾经。主要功能为杀虫,治疗主绦虫病、蛲虫病。内服:煎汤,9-12g。(来源《[[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根皮、果实:治寸白虫,叶:治伤筋。
=='''保护现状'''==
[[天目木姜子]]为中国特有种,分布狭窄,数量稀少,树体壮观,树 干端直,树皮美丽,材质优良,是一种值得发展的用材和园林绿化树种。木材带黄色,重而致密,可供家具等用;果实和根皮,民间用来治寸白虫;叶外敷治伤筋。西天目山、鸡公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加强对本种的保护,并开展引种繁殖的研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