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纳斯卡巨画条

增加 6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纳斯卡巨画条 ''' ,也称納斯卡線(西班牙语:Líneas de Nazca;克丘亚语:Naska siq'ikuna)是位于纳斯卡沙漠上的巨大地面 [[ 图形 ]] ,纳斯卡沙漠是一座高度干燥延伸85公里(53英里)的高原,在 [[ 秘鲁 ]] 的纳斯卡镇与帕尔帕市之间。在1939年由美国 [[ 考古学家 ]] 保罗·柯索发现。虽然有些地方的人体石刻是以帕拉卡作为主题,但是学者认为纳斯卡巨画是纳斯卡文明于400年至650年所创造[1] 。有数以百计的个别图形,出自简单的线条,以复杂排列构成鱼类、螺旋形、藻类、兀鹫、 [[ 蜘蛛 ]] 、花、鬣蜥、鹭、手、树木、蜂鸟、 [[ 猴子 ]] [[ 蜥蜴 ]]
==制作过程==
纳斯卡巨画的制作方法,依据未完成的遗址推测,首先,图形是以大石头来标示,并移除深色 [[ 石块 ]] 的表层来界定边界;接着,移除图形内部的石头,并汇集成堆;最后,这些石头沿着边界摆放,使图形的边缘较为突出。
至于螺旋形 [[ 图案 ]] 的形成,依照考古学家的推测,首先,在圆心的木杆上,缠绕一根绳子,绳子另一端绑上一个棍子,以此方式设计圆形图案;接着,绳子逐渐向外伸展, [[ 设计 ]] 出愈来愈大的螺旋形图案;最后,清除每圈螺旋边缘的石块,露出颜色较浅的地面,以使螺旋图案更明显。
==意义或用途==
除了从高处视角以外,纳斯卡线条无法被辨识出为何种图形。自假设 [[ 纳斯卡人 ]] 难以取得有利位置观看他们的作品以来,已经有许多关于建造者能力和行动方式的推测,主流学界推估这些图案可能在安地斯山的祈雨仪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世界遗产==
纳斯卡巨画在1994年被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列入 [[ 世界遗产 ]] ,登录名称为“纳斯卡和朱马纳草原的线条图”。
该世界遗产被认为满足世界遗产登录基准中的以下基准而予以登录:
*(i)表现人类创造力的经典之作。
 *(iii)呈现有关现存或者已经消失的 [[ 文化传统 ]] [[ 文明 ]] 的独特或稀有之证据。 
*(iv)关于呈现人类历史重要阶段的建筑类型,或者建筑及技术的组合,或者景观上的卓越典范。
==破坏事件==
2014年12月, [[ 绿色和平组织 ]] 的人员利用联合国气候变迁会议在秘鲁首都 [[ 利马 ]] 召开期间,在未经许可的情形下,进入纳斯卡巨画保护区以黄色布条拼出“Time for change! The future is renewable”(该是做改变的时候:创造可再生的未来。)字样,引起非议。秘鲁政府指其留下的脚印破坏了地貌。[2][3]
2018年1月27日,40岁的卡车司机比戈(Jainer Jesús Flores Vigo)无视当地禁止通行标语,直接朝“纳斯卡地画”开过去,在 [[ 遗迹 ]] 内长100米、宽50米的范围留下轮胎印,随后比戈遭到当地警方逮捕。[4]
==视频==
269,92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