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魚藤坪斷橋

增加 1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這座被譽為「台灣鐵路藝術極品」的龍騰斷橋,建於西元1905年完工於1906年,總長200公尺,橫跨在景山溪支流龍騰溪深谷上,橋面離溪底50公尺,氣勢萬千。在當時要建造一座可供火車行駛之橋樑,確實是一大挑戰,此座橋墩沒用一根鋼筋、一包水泥,只以紅磚及花崗石塊,利用石灰黏結而成,以平衡火車行駛時所造成的震動,如此高超的施工水準及優美的幾何弧度,建立了此座聞名國內的龍騰斷橋。
從目前僅遺留下北端六座以及南端四座殘缺的磚造橋墩來看,可考察出其中玄奧。據當地老一輩的鐵路人口述,在建造這座橋之前, [[ 日本 ]] 人先在附近先興建一座磚窯廠,以使就近供給建造橋樑的材料,由於當時日本人嚴格要求磚塊的製作品質,還特地至鶯歌,挑選一座 [[ 磚窯 ]] 燒製,在燒製過程都經過專人指導,所以至今留下的殘餘磚塊仍然是屬於「磚」中的極品,尤其位在拱形的磚塊疊砌方式與接合切角,可看出當時砌磚手法的精緻程度。<ref>[http://www.prowang.idv.tw/other/longteng/longteng.htm 龍騰斷橋]</ref>
西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將台灣割讓給日本,開啟了台灣日據時代,日人政府致力於台灣的開發,不僅開發西部縱貫鐵路,更順利開發地勢最險峻的泰安到勝興約8公里的路段,建了6座隘道、3座橋樑,龍騰斷橋就是其中一座。
龍騰斷橋建於西元1905年,隔年立即完工,橋墩並無利用鋼筋或水泥,僅使用 [[ 紅磚塊 ]] [[ 花崗石 ]] 來達到平衡和吸震的效果,但在1935年7.3級的關刀大地震摧毀下,毀損相當嚴重且無法修復,便在龍騰斷橋西方60公尺處建立一座全新的鐵橋;1999年921大地震的摧殘下,第6支橋墩又斷了其中一節。
1935年第一代的魚藤坪橋震毀後,因評估磚拱橋不耐震、復舊不易、南北兩端有三處曲率半徑達三百公尺的大彎道、舊橋載重不符合需求及工程費用考量,遂決定在西側80公尺處另建新橋,即本案台鐵舊山線魚藤坪鐵橋,在1936年由見新組承攬施工,1938年完工,為 [[ 鋼筋混凝土 ]] 上承式鋼板橋,其設計者鐵道部技手渡邊悟十分著重橋樑的耐震及穩定度,採用長25.4公尺共6節的鈑桁、重力式鐵筋混凝土造橋臺與結構輕巧堅固且耐震力極佳之中空鐵筋混凝土造橋腳的設計。
施工時因應魚藤坪鐵橋河岸周邊工作場所狹小及峽谷地形架設橋桁的困難,採用內外兩片煙囪式模板依組立鐵筋、組裝、灌模、拆卸等四步驟由下而上進行橋基施作,在鈑桁架設施工上採用的則為節塊推進工法,該工法極具效率也不受地形影響,惟施工精細度極高,幾何線形需要非常精準,新橋完成後總長154.6公尺、橋腳最高達到35.4公尺。<ref>[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190529000001 臺鐵舊山線─魚藤坪鐵橋 (國家文化資產網)]</ref>
</gallery>
 
 
 
15,8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