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71
次編輯
變更
陽平關
,'''阳平关''',又稱'''陽安關''',位于[[陕西]][[汉中]][[寧強縣]]境内,爲[[汉中盆地]]西北门户,亦爲[[宝成铁路]]与[[阳安铁路]]的交汇点,北边是秦岭山脉,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嘉陵江水依镇而过,把小镇老街与火车站分成两块,雄伟壮观的嘉陵江大桥像一条彩带又把他们紧紧系在一起。
[[汉代]]古阳平关在今陕西汉中[[勉县]]白马河匯入[[汉水]]处。
==歷史==
阳平关建于221年,在[[陝西]][[寧強縣|寧羌縣]][[西北]]一百里。即古陽平關,後又稱為陽安關、關口、白馬城、濜口城,在沔陽西境,漢水與濜水交滙之處,即今勉縣武侯鎮<ref name=紐 >{{cite book |author=宋杰 |title=《中國古代戰爭的地理樞紐》 |year=2009 |location=北京 |publisher=[[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004-7633-7 }}</ref>{{rp|286}}。關城東西徑二里,南倚鸡峰山,北倚[[嘉陵江]]。《[[水經注]]》謂之關城。亦曰陽安關。[[蜀漢]][[姜維]]請遣[[張翼]]、[[廖化]]等,督諸軍護陽安關口,以防[[曹魏]],即此<ref>{{cite book |editors=臧勵龢等 |title=《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location=[[上海]]
|publisher=[[商务印书馆]] |year=1931 }}</ref>{{rp|957}}。
阳平关在四川中江西北三十里,[[蜀汉]]后皆为重镇,[[明]]末毁于兵。[[宋]]初《元丰九域志》载:“阳平镇属玄武六镇之一。”[[清]]代《中江县志》记载:“阳平镇,建于汉代。为古五城、玄武北境门户,去[[绵州]]、[[罗江]]必经之地。”阳平关在历史上既是军事关隘,又是税务关卡。古代[[帛氏奴]]、蜀王(年号[[泰始]])[[程道养]]、[[清朝]]的[[兰朝鼎]]和[[李永和]]等历代农民起义军都曾把[[天台山]]、[[鸡冠山]]等作为屯兵练武和安营扎寨的地方。
阳平有[[怀归县]]遗址;有[[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第七代后裔自[[湖南]]入蜀后,在[[蜈蚣山]]所建的“碑林”,刻有“皇恩宠赐”的花碑及龟山上的“正气堂”遗址;有始建于明[[弘治]]五年的“天台寺”;有铁骨牡丹不下山的美丽传说;有晚清名士[[李福源]]的“溶海园”遗址;有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的“阳平大佛”……这些,无一不向人们述说阳平关的历史沧桑。载入中国文学史册的古绵州巴歌:“豆子山,打瓦鼓。阳平关,撒白雨。白雨下,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更是把人带入远古的梦境。
清[[道光]]年间的中江诗人[[何盛斯]](中江城北人),游览《阳平关》诗云:“沔北屯军士,流传即此间。密云排甲仗,新月想刀环。我渡桃花水,人歌豆子山。蒙蒙飞白雨,顾盼一开颜。”作者期盼着总有一天,这奇特秀丽的山河会被重新开发利用,到了那个时候,万民将会笑逐颜开。
1939年,[[羅章龍]]路过阳平关时,赋《阳平关》诗:“穿云栈道白龙湾,辙辗苍溪越万山。明月中秋天宇净,振衣千仞渡萧关。”
== 參考文獻 ==
{{reflist}}
[[汉代]]古阳平关在今陕西汉中[[勉县]]白马河匯入[[汉水]]处。
==歷史==
阳平关建于221年,在[[陝西]][[寧強縣|寧羌縣]][[西北]]一百里。即古陽平關,後又稱為陽安關、關口、白馬城、濜口城,在沔陽西境,漢水與濜水交滙之處,即今勉縣武侯鎮<ref name=紐 >{{cite book |author=宋杰 |title=《中國古代戰爭的地理樞紐》 |year=2009 |location=北京 |publisher=[[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004-7633-7 }}</ref>{{rp|286}}。關城東西徑二里,南倚鸡峰山,北倚[[嘉陵江]]。《[[水經注]]》謂之關城。亦曰陽安關。[[蜀漢]][[姜維]]請遣[[張翼]]、[[廖化]]等,督諸軍護陽安關口,以防[[曹魏]],即此<ref>{{cite book |editors=臧勵龢等 |title=《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location=[[上海]]
|publisher=[[商务印书馆]] |year=1931 }}</ref>{{rp|957}}。
阳平关在四川中江西北三十里,[[蜀汉]]后皆为重镇,[[明]]末毁于兵。[[宋]]初《元丰九域志》载:“阳平镇属玄武六镇之一。”[[清]]代《中江县志》记载:“阳平镇,建于汉代。为古五城、玄武北境门户,去[[绵州]]、[[罗江]]必经之地。”阳平关在历史上既是军事关隘,又是税务关卡。古代[[帛氏奴]]、蜀王(年号[[泰始]])[[程道养]]、[[清朝]]的[[兰朝鼎]]和[[李永和]]等历代农民起义军都曾把[[天台山]]、[[鸡冠山]]等作为屯兵练武和安营扎寨的地方。
阳平有[[怀归县]]遗址;有[[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第七代后裔自[[湖南]]入蜀后,在[[蜈蚣山]]所建的“碑林”,刻有“皇恩宠赐”的花碑及龟山上的“正气堂”遗址;有始建于明[[弘治]]五年的“天台寺”;有铁骨牡丹不下山的美丽传说;有晚清名士[[李福源]]的“溶海园”遗址;有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的“阳平大佛”……这些,无一不向人们述说阳平关的历史沧桑。载入中国文学史册的古绵州巴歌:“豆子山,打瓦鼓。阳平关,撒白雨。白雨下,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更是把人带入远古的梦境。
清[[道光]]年间的中江诗人[[何盛斯]](中江城北人),游览《阳平关》诗云:“沔北屯军士,流传即此间。密云排甲仗,新月想刀环。我渡桃花水,人歌豆子山。蒙蒙飞白雨,顾盼一开颜。”作者期盼着总有一天,这奇特秀丽的山河会被重新开发利用,到了那个时候,万民将会笑逐颜开。
1939年,[[羅章龍]]路过阳平关时,赋《阳平关》诗:“穿云栈道白龙湾,辙辗苍溪越万山。明月中秋天宇净,振衣千仞渡萧关。”
== 參考文獻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