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极地涡旋

移除 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极地涡旋.jpg|350px|缩略图|右|<big>极地涡旋</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19/a6c7702a155d4979bb357d4547bd088a.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83046471_780462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极地涡旋 ''' (英语:Polar Vortex)简称极涡,是一种发生于 [[ 极地 ]] 的,介于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中、上部的,持续性且大规模的 [[ 气旋 ]] 。这种涡旋在极夜的时候最为强大,因为此时的温度梯度是最大,但持续缩减,到 [[ 夏季 ]] 甚至会消失。
==简介==
极地涡旋是极地高空冷性大型涡旋系统,是极区 [[ 大气环流 ]] 的组成部分。其位置、强度以及移动不仅对极区,而且对高纬地区的 [[ 天气 ]] 都有明显影响。
其位置、强度以及移动不仅对 地是[[地球]]的冷极 也是大气的冷源,因 且对 在极地低空形成冷性[[ 压]],在极 区的天气都有明显影响 上空则形成冷性低压
地是地球 涡的位置和活动范围时有变化,尤其冬半年活动演变比较复杂,最长 活动过程达35天之久。 涡闭合中心有时分裂为2个或3个 也是大气的冷源 甚至3个以上 因而在 当偏离 极地 低空形成冷性高压 向南移动时 在极地上空则形成冷性低压 常导致[[寒潮]]活动增多、增强
极涡的位置和活动范围时有变化,尤其冬半年活动演变比较复杂,最长的活动过程达35天之久。极涡闭合中心有时分裂为2个或3个,甚至3个以上,当偏离极地向南移动时,常导致寒潮活动增多、增强。 据统计,在10个冬半年影响我国的171次寒潮中,有102次是 [[ 亚洲 ]] 上空出现持久极涡,其中6次强寒潮过程都与极涡在亚洲上空的位置明显偏南相关。
==记载历史==
最早记载极地涡旋现象的文献出现于1853年。在 [[ 北半球 ]] 的冬季,这种现像会导致了突然性平流层暖化。
1952年,在海拔高度超过20公里的无线电探空仪观测中发现了这种现象导致的平流层暖化。在2013后的 [[ 北美 ]] 冬季,新闻和天气媒体中经常提到这种现象,使得该 [[ 术语 ]] 推广成为对于极低温寒潮的解释。
==后果==
[[ 南极 ]] 极地涡旋比 [[ 北极 ]] 极地涡旋更为显著,持续时间也更长。这是因为北半球高纬度地质因素增强了罗斯比波,而就是罗斯比波引起涡旋的破裂;与之相比,在南半球涡旋则更为稳定。北极涡旋形状上是瘦长的,有两个中心,一个在 [[ 加拿大 ]] [[ 巴芬岛 ]] ,而另一个在西伯利亚的东北部。
南极极地涡旋的 [[ 化学 ]] 现象已经导致严重的 [[ 臭氧 ]] 消耗。极地同温层云团中的硝酸与CFC反应生成氯,也就是对臭氧的光化学破坏。氯在冬天的极夜中凝聚、堆积,到 [[ 春天 ]] (9月或10月),持续的臭氧破坏也将更为严重。这些云只能在-80°C以下形成,故而较为暖和的北极区域形成不了臭氧层空洞。
一些 [[ 天体 ]] 同样已知有极地涡旋现象,包括金星、火星、 [[ 木星 ]] ,以及土星的卫星—— [[ 土卫六 ]]
266,6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