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99
次編輯
變更
小田鸡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小田鸡</big> '''|-|[[File:小田鸡.jpg|缩略图|居中|'''小田鸡'''[http://pic.birdnet.cn/forum/201610/25/085001kts7n7zlntsdsnzk.jpg 原图链接][https://www.birdnet.cn/thread-1866529-1-476.html 原图链接]]]|-|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小田鸡 ( </br> 拉丁 学名:Porzana pusilla )是 </br>别 称:小秧鸡 </br>界: 动物界 </br>门:脊索动物门 </br>纲:鸟纲 </br>目: 鹤形目 </br>科: 秧鸡科 的鸟类, </br>属:田鸡属 </br>种: 小 型涉禽,共有7个 田鸡</br>亚 种: 7 亚种 。体长17-18厘米,嘴短,背部具白色纵纹,两胁 </br>命名者 及 尾下具白色细横纹。雄鸟头顶及上体红褐,具黑白色纵纹;胸及脸灰色。雌鸟色暗,耳羽褐色。幼鸟颏偏白,上体具圆圈状白色点斑。与姬田鸡区 年代:Pallas, 1776</br>英文名称: Baillon's Crake </br>英文名称: Marsh Crake</br>保护级 别 在上体褐色较浓且多白色点斑,两胁多横斑,嘴基 : 无 红色,腿偏粉色。危(LC) IUCN标准</br>|}
'''[[小田鸡]]'''<ref>[http://www.jiaosheng.net/article-585-1.html 小田鸡(附图)],叫声网,2013-10-19 </ref>(学名:Porzana pusilla)是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小型涉禽,共有7个亚种。体长[[17-18厘米]],嘴短,背部具白色纵纹,两胁及尾下具白色细横纹。雄鸟头顶及上体红褐,具黑白色纵纹;胸及脸灰色。雌鸟色暗,耳羽褐色。幼鸟颏偏白,上体具圆圈状白色点斑。与姬田鸡区别在上体褐色较浓且多白色点斑,两胁多横斑,嘴基无红色,腿偏粉色。 栖于沼泽型湖泊及多草的沼泽地带。快速而轻巧地穿行于芦苇中,极少飞行。常单独行动,性胆怯,受惊即迅速窜入植物中。杂食性,但食谱中大部分为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分布于北非和欧亚大陆,南迁至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 。
== 形态特征 ==
小田鸡有7个亚种,亚种之间的区别主要依据体形大小、上下体羽毛的颜色及深浅、喉和胸的颜色以及腹部有无条纹。成鸟两性相似。头顶、枕、后颈 [[ 橄榄褐色 ]] ,具 [[ 黑色 ]] 中央纵纹,后颈的条纹不清晰,其余上体橄榄褐色或棕褐色,具黑色纵纹,肩羽、背、腰、尾上覆羽和内侧翅覆羽具白色斑点。尾羽黑褐色,羽缘棕褐色。翅覆羽橄榄褐色,内侧覆羽具宽黑色纵纹和白斑。飞羽黑褐色,第1枚初级飞羽外翈羽缘白色,次级飞羽羽端具白色小斑点。有蓝灰色眉纹和棕褐色穿眼纹。颏、喉棕灰色,颊、颈侧和胸蓝灰色,胸羽的羽端沾棕色。腹、两胁和尾下覆羽黑褐色,具白色横斑纹。腋羽和翅下覆羽灰褐色,腋羽具少量白斑,尾下覆羽有黑白两色横斑纹。雌鸟喉白色,下体羽色较淡。
幼鸟下体棕白色,颈侧、胸和两胁淡红褐色,从面部到胸常有斑点,两胁杂有白纹。雏鸟全黑色,绒羽尖端染有绿色。
== 生活习性 ==
'''食性''':[[杂食性]],但食谱中大部分为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包括鞘翅目、半翅目、蜻蜒目、襀翅目、石蛾科和蚊科,也吃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小甲壳类、小鱼以及绿色植物和种子(包括薹草),在笼养条件下还吃小蜥蜴和壁虎。常在植物茂密处及其附近活动,喜欢在水较浅而即将干涸的泥坑中觅食。在地面上落叶堆中或浅水中探食,偶而在较深的水中觅食,通常一边在漂浮植物和折断的芦苇上行走和游泳,一边觅食,还可一再潜水捕捉食物。有时也在水边泥地上或水中植物上奔跑觅食,很少通过游泳或潜水觅食<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7706.html 小田鸡生活习性],百问中文,2016-07-13 </ref>。
== 栖息环境 ==
== 生长繁殖 ==
繁殖期因各地纬度不同而略有差异。在中国扎龙地区繁殖期 为5为[[5-6 ]] 月。单配制,有领域性,仅在繁殖季节维持配偶关系。巢建于水边密集的植物丛中,或在沼泽地中较高的丘地上或芦苇堆上。雌雄均参与营巢,巢材以芦苇为主,杂以其他草的茎、叶等,巢浅而疏松,呈圆盘状,外径10-12cm,内径8-10cm,巢高约13cm,深约4cm。5月下旬开始产卵,一般隔日产1枚,每窝 卵4卵[[4-10 ]] 枚,常见为6-9枚。卵椭圆形,土黄色,上面布有暗红色小斑块。卵的大小为19.1-21.8mm×26.0-30.7mm。窝卵足数后开始孵卵,孵卵以雌鸟为主。孵化期19-21天。雏鸟为早成鸟,孵出后不久可离巢。由双亲喂养和照顾,几天后可自行觅食,约35-45日龄长出飞羽,长出飞羽前可独立生活,1岁可开始繁殖 <ref>[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434818 小田鸡生长繁殖],中文百科在线,2014/4/23 </ref> 。
== 地理分布 ==
'''分布状况''':常见于其适宜生境。繁殖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北部、河北、河南、陕西南部、新疆西部。迁徙时经中国大多数地区,在广东有见越冬群体。迷鸟至台湾<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0745.html 小田鸡地理分布],百问中文</ref>。
== 亚种分化 ==
| 6 || 小田鸡澳大利亚亚种 || Porzana pusilla palustris
|-
| 7 || [[ 小田鸡指名亚种 ]] || Porzana pusilla pusilla
|-
|}
== 种群现状 ==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 [[ 无生存危机 ]] 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该物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
== 视频 ==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