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165
次編輯
變更
水车
,無編輯摘要
==简要介绍==
水车是一种古老的 [[ 提水灌溉 ]] 工具。水车也叫天车,车高10米多,由一根长5米,口径0.5米的 [[ 车轴 ]] 支撑着24根木辐条,呈放射状向四周展开。每根 [[ 辐条 ]] 的顶端都带着一个刮板和水斗。刮板刮水,水斗装水。河水冲来,借着水势的运动惯性缓缓转动着辐条,一个个水斗装满了河水被逐级提升上去。临顶,水斗又自然倾斜,将水注入渡槽,流到 [[ 灌溉 ]] 的农田里。
中国自古就是以农立国,与 [[ 农业 ]] 相关的 [[ 科学技术 ]] 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水利 ]] 作为农业中最不可缺的一环,各朝政府虽致力于兴修 [[ 水利工程 ]] ,不论是灌溉渠道或是 [[ 运河 ]] 都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营建。但是这些渠道大都分布在各大农业区,至于高地或是离灌溉渠道及水源较远之地,显然是无法顾及。于是中国劳动人民善用其智慧,发明了一种能引水灌溉的农具——水车。
水车外形酷似古式 [[ 车轮 ]] 。轮幅 [[ 直径 ]] 大的20米左右,小的也在10米以上,可提水高达15-18米。轮幅中心是合抱粗的 [[ 轮轴 ]] ,以及比木斗多一倍的横板。一般大水车可灌溉农田六、七百亩,小的也可灌溉一、二百亩。水车省工、省力、省资金,在古代可以算是最先进的灌溉工具了。
中国民间最早的汲水用具该是“桔槔”。《 [[ 庄子 . · 外篇 . · 天地篇 ]] 》中,载子贡南游,反途路过汉阴时,看到一个老丈人辛苦的抱瓮汲水灌溉,事倍而工半,于是告诉老翁一种省力的器具,名曰之『槔』。它的制作方式是:『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掣水若抽,数如沃汤。』也就是用一条横木支在木架上,一端挂着汲水的木桶,一端挂着重物,像 [[ 杠杆 ]] 似的,可以节省汲水的力量。从抱瓮灌地到桔槔汲水初步利用器械,可以说是水车发明的先躯<ref>[https://www.tianqi.com/news/219606.html 小满节气习俗之祭拜车神 小满祭车神的方法],天气网, 2018-8-4</ref>。
==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中国正式记载中的水车,则大约到 [[ 东汉 ]] 时才产生。东汉末年灵帝时,命毕岚造“翻车”,已有轮轴槽板等基本装置。又有一说 [[ 三国 ]] 时魏人马均也有“ [[ 翻车 ]] ”的制造(见《 [[ 三国志 . ]]· 魏志》卷二九杜 传裴松之注)。不论“翻车“究竟首创于何人之手,总之,从东汉到三国”翻车“正式的产生,可以视为中国水车成立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水车的发展到了 [[ 唐 朝|唐]] 宋时代,在轮轴应用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能利用水力为动力,作出了"筒车",配合水池和连筒可以使低水高送。不仅功效更大,同时节约了宝贵的人力。 [[ 南宋 ]][[ 张孝祥 ]] 〈题能仁院壁诗〉中大赞其曰:『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可见此水车对农事帮助之大。这是中国水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b344f6900102vmrn.html 中国古代的水车],新浪博客, 2015-3-26</ref>。
===第三阶段===
到了 [[ 元明 ]] 时代,轮轴的发展更进步。一架水车不仅有一组 [[ 齿轮 ]] ,有多至三组,而有" “ 水转翻车" ” 、" “ 牛转翻车" ” 或" “ 驴转翻车" ” ,可以依风土地势交互为用。这项发展,使翻车的利用更有效益。翻车打东汉三国时代发明以来,一直停滞在人力的运转。至此,利用水力和兽力以为驱动,使人力终于从翻车脚踏板上解放。同时,也因转轴、竖轮、卧轮等的发展,使原先只用水力驱动的筒车,即使在水量较不丰沛的地方,也能利用兽力,而有所贡献。另外,则有" “ 高转筒车" ” 的出现。地势较陡峻而无法别开水塘的地方,也能低水高送,有所开发。这是中国水车发展的第三阶段。元明之后,中国水车的发展便再没有多少特殊的成就了。
水车一物在中国农业发展中有很大贡献。它使耕地地形所受的制约大为减轻,实现 [[ 丘陵 ]] 地和山坡地的开发。不仅用之于旱时汲水,低处积水时也可用之以排水。 后来作为农业 [[ 建筑物 ]] ,深受农民喜爱。
==参考文献==